【鐵道兵頻道】那年我穿上綠軍裝


【鐵道兵頻道】那年我穿上綠軍裝

那年我穿上綠軍裝

一九六九年是載入國家史冊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人生旅途的轉折之年,那年十二月十二日我應徵入伍穿上了綠軍裝。

那年國家國際安全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和蘇聯之間意識形態尖銳對立,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國家關係,以至於爆發烏蘇里江珍寶島武裝衝突,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十五日和十七日,先後發生三次戰鬥,史稱“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世界為之震驚。到八月十三日,又發生新疆鐵列克堤邊防站巡邏分隊遭蘇軍襲擊事件。面對嚴峻的國際局勢,當年四月二十八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號召全黨“要準備打仗”;十月十七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發佈“一號戰鬥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北京等北方城市開始進行大規模疏散,到處挖防空洞,修建人防工程。在全國“提高警惕、準備打仗”的濃郁戰備氛圍下,我走上了從軍之路。

那年我兩次參加應徵體檢:三四月份春季徵兵,體檢時因興奮過度血壓升高被刷了下來;同年五月,眼看考大學無望,回到學校將戶口轉回家鄉,冬季徵兵體檢順利通過。接到入伍通知的霎那間,心中亦喜亦憂。離家前,父母親設宴款待前來道賀的親朋好友。

十二月九日,是我入伍前在老家呆的最後一天。晚上,母親催促我洗澡換衣,瞅著鏡中穿上嶄新軍裝的自己,種種思緒隨風飄散,軍人豪氣油然而生。父親進來,盯著換上軍裝的兒子久久沒有作聲。家譜記載,大清乾隆朝我的先祖出了位進士,任過湖南沅江縣令,父親因此信奉“養兒不讀書,不如喂頭豬”,他對我的人生規劃可能沒有當兵這一條,但我卻成了一名軍人。鄉村的夜晚萬籟寂靜,我和父親圍爐而坐,借爐溫驅趕寒氣。父親經歷過戰爭年代,深知軍人要面對死亡。他一邊抽著煙,一邊不厭其煩地叮囑我到部隊應注意的事情,尤其要注意人身安全。父子倆漫談到雄雞唱白東方,母親進來提醒我洗漱吃飯收拾行李。

我享受了那個年代人們給予軍人的最高禮遇,披紅戴花在鑼鼓聲中到公社集合。母親抱著小妹牽著大妹,大弟和小弟幫我拿著揹包高高興興地送我出門。

十二月十日,公社隆重召開歡送大會,會場設在佘口閘旁的樹林裡,這是我上小學時每天必經之地,當年的小樹已經長成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全公社有十二人應徵入伍,指定我擔任領隊,歡送儀式結束後,登車到縣城集結。八百多名身著綠軍裝的入伍青年在親友簇擁下,陸續從各個區場社隊來到縣城集中。當晚中南民族學院學生在禮堂舉行歡送入伍新兵慰問演出。

【鐵道兵頻道】那年我穿上綠軍裝

十二月十二日拂曉,新兵車隊開拔,穿過貼滿歡送標語口號的大街,迎著薄霧冷風一路向東北前行,傍晚時分到達湖北黃陂祁家灣。我們這班弟兄編入武字四○四部隊三連一排四班,駐紮在黃陂第五中學。現在還記得連長徐志祥、指導員王庭旭、排長王振河、副排長明進前、班長左永華。

新兵訓練一切都強調緊張、規範、有序。睡覺是地上鋪乾草的大通鋪,天冷,人睡在上面產生的熱氣使鋪草很快潮溼發黴,那溼冷讓人聯想到杜甫名句“布衾多年冷似鐵”,輾轉難以入睡;疊 “豆腐塊被子”的活兒曾耗費我們不少精力。洗涮就用臉盆在水塘邊舀帶冰碴子的冷水洗臉刷牙洗衣;洗澡是按計劃輪流到指定的地方去洗,還不是天天洗。伙食有葷有素,比家裡好。新兵訓練很緊張,成天立正、稍息、舉槍瞄準、刺殺、投彈,以及單兵戰術、班排戰術,夜間演習……。儘管寒風嗖嗖,仍得趴在地上練習舉槍瞄準,風沙吹得睜不開眼睛也得練;練投手榴彈,胳膊腫得抬不起來還得練。艱苦的訓練將剛穿軍裝時的興奮勁兒消磨殆盡,有的開始想家,有的挺不住哭了。我得不時安撫弟兄們,巴望訓練早點結束。

緊張訓練之餘,我抽空為班排黑板報寫稿,內容都是訓練見聞、好人好事。有一天,新兵團政委牛庚子和軍務參謀林學江來連隊檢查,看了連排辦的板報專欄,對我的稿子留下了好印象,特地讓指導員找我去當面瞭解情況。過了幾天,指導員對我說,新兵團成立報道組,趕快收拾行裝到新兵團團部報到。團部在祁家灣鎮上,緊靠郵電所。報道組另兩位成員是湖北鍾祥的辛紹德和廣東江門的霍子榮。我們每天分頭到各新兵連收集情況,晚上寫稿發給報社或師政治部。有空我也幫助新兵團部書記員抄抄資料、刻刻蠟板。牛政委之所以挑選我到報道組,看上我寫的稿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可能是看上了我的學歷,當時像我這樣正兒八經考上高中的不多,算是“高學歷”。新兵訓練尚未結束,林參謀問我願不願意到團司令部軍務股,對一個新兵來說這無疑是天降喜訊,傻子才不願意呢!

訓練結束,新兵歸建。一九七○年三月四日,開往四川的新兵軍列徐徐啟動,目的地是四川西昌地區,參加成昆鐵路建設。還有大部分新兵則直接從祁家灣坐軍列經漢丹鐵路到丹江,再換乘汽車經十堰到白河,再乘船或步行到襄渝鐵路白河至呂河沿線工地,參加襄渝鐵路建設。公社一同入伍的兄弟去了鐵道兵第十一師五十五團。

三月八日黎明,軍列在四川峨邊停下;三月九日換乘汽車翻越大小涼山。我們排成兩隊依次登車,在車廂裡相向站立,再將揹包、提包靠腳放下,人坐在揹包上,小挎包和水壺就放在腿上。車廂後部角落放有一個帶蓋的小桶,以備行車途中有人內急用。另一邊的角落放有一個筐,裡面放著鐵十師峨邊轉運站準備的麵包。車廂上架著帆布篷,人上齊後,將後面的簾子拉下,只剩前面兩個透氣窗,它也是我們的觀景窗。山上白雪皚皚、古樹參天,還有茅竹、枯草、朽木、溪水……。列車時而盤旋在山崗,腳下是茫茫雲霧;時而穿行在峽谷,兩邊是懸崖峭壁。山溝裡積雪結成冰蓋,放出耀眼銀光;泉水銀簾似從山頂掛下,撞擊岩石拍起沖天浪花,轟鳴聲在山谷隆隆回響……。車隊在狹窄的山道上盤來旋去,車內人搖晃得苦不堪言。

三月十日中午,到達鐵道兵第十師(五七六○部隊)師部駐地西昌。晚飯時分,抵達鐵道兵四十七團團部駐地——西昌地區德昌縣小高公社,團部官兵敲鑼打鼓列隊歡迎。從三月四日至三月十日連續七天七夜火車汽車長途行軍,大家都疲憊不堪,在招待所整整休息了一天。三月十二日,團部正式宣佈新兵歸建,我到四十七團司令部軍務股報到。股長李長祿親自談話,告訴我先到一營一連接受連隊鍛鍊,然後再回軍務股,當天即派車送我。一連擔負成昆鐵路芝麻地隧道出口施工任務,連長程鳳田、指導員趙祥根將我安排到了四排十五班,我的軍旅生涯就此開幕。

(作者簡介:劉時運,原鐵道兵第十師政治部。)

【鐵道兵頻道】那年我穿上綠軍裝

校對:胡安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