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50%的人得艾滋病,看起来无所谓,说起来很心酸

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恶意同样大的危害 ——阿尔贝·加缪

在《演员的诞生》里,凌潇潇和蓝盈莹演绎了一段以艾滋病为题材的戏,节选的是2011年的电影《最爱》,这部影片由导演顾长卫拍摄,原名《丁庄梦》22万字的小说,缩减成1个多小时的影视艺术,当年也是获得最佳影片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编剧奖等七项大奖。

影片主要讲述,在90年代的中原,一个叫“娘娘庙”的小山村里,因为贫穷,因为愚昧,在艾滋病的快速蔓延下,有的人垂死挣扎,有的人盼望着早日解脱,面对村民们的嫌弃和被轻视,充分揭示绝境中形形色色的人性。

《最爱》:50%的人得艾滋病,看起来无所谓,说起来很心酸

导演顾长卫用一个离世小孩的视角,把“死亡”的严肃和沉重,用“你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论述,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死亡对人的震撼。

影片以一段“爱情”为主线,把人物扁平化的叙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艾滋村人内心的恐慌,美好,不安,疼痛和绝望。

原著作者阎连科在写作风格上,既有现实主义的纪实描写,又有奇谲惊人的梦幻想象,亦真亦幻,既触目惊心,又警世感人。以“超越主义性的现实主义”,把小说故事的荒凉,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爱》:50%的人得艾滋病,看起来无所谓,说起来很心酸

一,什么引发了“热病”?

海涅在一首诗里说:“我要是克制了邪恶的欲念,那真是一件崇高的事情;可是我要是克制不了,我还有一些无比的欢欣。”

所有的故事都是有原因的,在影片的开头,以赵齐全的儿子赵小鑫的视角进入,赵齐全为了发家致富,做了非法“血头”,组织地下卖血。

村民因为贫穷,加入了卖血的行列,也因为他们缺少法律意识,让贪得无厌的赵齐全,给全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凡是献过血的人都得了艾滋病,他们俗称的“热病。”

除了贫穷还有落后,同是得病的赵得意问商琴琴:“你怎么得上热病的?”这个年轻又漂亮的女人答:“为了买一瓶城里的洗发水,洗了头发就很顺。”

让观众唏嘘不已,为了一瓶洗发水,把命搭进来了。在九十年代初期的落后村庄里,没人给他们普及卖血是不安全,是犯法的,也没人告诉他们,所带来的的严重后果。

只是在事情发生后,没传染的看到已传染的,最初是同情,最后就像瘟疫一样,避之不及。

当人们觉得同情也无补于事后,对它也就厌倦了。

《最爱》:50%的人得艾滋病,看起来无所谓,说起来很心酸

二,得“热病”后,千奇百怪的人性

个人的死亡只是在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会得到重视,因此一亿具尸体分散在漫长的历史里,仅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阿尔贝·加缪《鼠疫》

村里人都认为,十恶不赦的人是赵齐全,于是有人偷偷杀他家的鸡,羊,猪,还不够解恨,为了报复,用一个西红柿把他唯一的儿子毒死了。

对每个家庭来说,让他断子绝孙,是最毒的报复。

得病的人像树叶一样,说凋零就凋零,让同村的人恐惧不已。

乡亲们见到“热病”的人,就像见了瘟疫一样躲避,路过的掉一根烟,赵得意好心捡起来送还,掉烟的人,用恐怖的和胆怯的眼神看着,最终没有接那根烟,转身跑了。

老疙瘩爷爷也有在临死之前,结婚的时候给媳妇承诺买一件红棉袄,始终没有如愿,直到自己时日不多时,给媳妇偷了一件,这是另一种对死亡的理解。

而年轻的商琴琴和赵得意同是得病人,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想成为夫妻,他们的爱很炽热,就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全村人都看得见。为所爱而生,为所爱而死.也许是他们对生命倒计时的爱最好的阐述。

这个落后的村庄,这群得了热病的人,仿佛与世界隔绝了一样,每天生活在绝望和沮丧中,诚惶诚恐的日子,让他们不知道哪一天,生命会戛然而止。

每个人到生命结束的时候,都有很在乎的东西,人性的丑恶也会在这个时候显现。

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

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


《最爱》:50%的人得艾滋病,看起来无所谓,说起来很心酸

应该如何在落后的环境中,自救或者他救,可以从这三方面考虑。

一,断除烦恼,先解决“群体性愚昧”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是“群体性愚昧”,群体中部分局限性思维,会误导群众在事情上的正确判断,以至于,剑走偏锋。

用走捷径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以为是成功,结果是一场灾难的降临。所有的群体里,都有一个领头人,而这个人的,主要方向,会决定群体的大体走势,如果其他人不过多的思考,只能任由领头羊,牵着鼻子走。

在“娘娘庙”里,落后,贫穷的村民,为了快速获取钱财,才有了“热病”产生,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群体性事件的驱动,导致群体性效果的发生。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最爱》:50%的人得艾滋病,看起来无所谓,说起来很心酸

二,用好“邻里效应”,让近朱者赤

俗话说:远近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生活中邻居对我们的影响至关重要,邻里之间相互尊重,关系亲密,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而邻里效应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环境特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同一个地域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期望。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调查,他研究出1998年全年的结婚申请书,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夫妻居住的地方相隔不到五条街。

邻里效应也是“社会感染”,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鲁迈曾经说过:“社会感染吸引并感染了许多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本来只是超然的观众和旁观者。”

处在环境中,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但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的定律,那就是,包容的心尊重对待他人,热情的人总是会受到礼遇。

《最爱》:50%的人得艾滋病,看起来无所谓,说起来很心酸

三,“贝勃定律 ”,理性分析事实

周国平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恰好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执拗的精神追求,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

身边处处可见“贝勃定律 ”,在一个环境中麻木,对人对事都会显的不再有爱心和同情心。

就像长久在一起的两个人,对方对你再好已经习惯性的麻木,只要旁人稍微对你一点关爱,都会满心感激,这是典型的属于“贝勃定律 ”。

在这个村里,习惯了那样的状态,麻木的对待身边的“热病”邻居,即使去商店买一盒烟,也是极其防备,没有半点的同情和友善,让“热病”的人像一座孤岛。

《最爱》:50%的人得艾滋病,看起来无所谓,说起来很心酸

结语:

影片看起来是讲述一个爱情故事,但整个故事放到被恐慌笼罩的村庄,就不仅仅是表现爱情,更打动人的是死亡带给人的绝望和对黑暗人性的恐惧。

如果不是为了金钱和利益也许他们不会染上热病,如果不是人与人之间这与生俱来的隔阂,也不会让故事变得如此绝望。

阿尔贝·加缪说: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的处境本身还要糟。

影片反应的是局部真实的缩影,把整个社会中悲哀的一面浓缩进这个小村庄。

世俗社会的悲剧怎是一场热病能够企及的,是欲望,是利益,是落后的贫穷,是群体性的愚昧,更是是人性的矛盾与复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