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鼎盛時期的德軍裝甲師配備了哪些武器裝備?定額數量有多少?

武器威嚴


做為德軍裝甲兵的基本作戰力量裝甲師在二戰時期的編制經歷了多次調整。

如果單純從數量上來說,1943-1944年是其裝甲兵巔峰時期,此時德軍裝甲兵共有28個裝甲師,而1935年德軍裝甲兵最初組建時只編了5個裝甲師。

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德軍1943年和1944年裝甲師的編制

1943年德軍裝甲師編制中有1個坦克團,轄2個坦克營,1營編制有豹式坦克,2營編制有4號坦克,每營轄4連,每連22輛坦克,營部和團部各有8輛坦克,每營96輛,每團1446人,編有160-200輛坦克(81輛4號坦克和79艘豹式坦克或者101輛4號坦克與99輛豹式坦克)。不過有4個裝甲師(國防軍大德意志師,黨衛軍警衛旗隊/帝國和骷髏裝甲師)編制有點特殊, 除了坦克團外每師還編制有1個虎式坦克連。

整個裝甲師共有16385人,裝備10808支步槍、1818支衝鋒槍、695挺輕機槍、103挺重機槍、50門迫擊炮(14門120毫米)、25門反坦克炮、25門火炮、46門高射炮(8門88毫米)、215輛坦克、37輛自行火炮、413輛裝甲車、771輛汽車、662輛摩托車等。

1944年編制與1943年裝甲師編制相比,增加了高射炮兵,反坦克殲擊炮兵等支援兵種,減少了後勤維修、運輸兵種。轄1個坦克團,每團2個坦克營,每營4個連,分別配備豹式和4號坦克,每連數量17或22輛。此外有1個裝甲擲彈兵團、1個機動裝甲擲彈兵團,每個擲彈兵團22門迫擊炮(14門81毫米和8門120毫米);1個裝甲炮兵團(12門105毫米和12門150毫米榴彈炮,18輛自行火炮;43門反坦克炮,8門88毫米高射炮)。

整個裝甲師編制14053人,裝備9103支步槍、1637支衝鋒槍、768挺輕機槍、98挺重機槍、34門迫擊炮(18門120毫米)、13門反坦克炮、50門高射炮(8門88毫米)、25門火炮、179輛坦克、36輛自行火炮、372輛裝甲車、303輛汽車、171輛摩托車等。

通過上述比較不難發現德軍1943年編制的裝甲師實力最強。


榮華之武器堂


問題焦點在“最鼎盛時期”的界定,這就意味著不可能是古德里安剛剛組建裝甲師的1935年,也不是裝甲師初次投入實戰的1939年,原因很簡單,這一時期德軍裝甲師坦克數量雖多,但質量還遠遠不行。比如第2裝甲師剛成立時有561輛坦克,入侵波蘭時期也有325輛坦克,但都是1號、2號和少輛3號坦克,還不足以令人生畏。裝甲部隊真正可怕的時期和實力,當屬1943年夏天的“大德意志”裝甲師。

(曼陀菲爾將軍)

特別強調1943年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在當年7月的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首次裝備了新出廠的“虎式坦克”、“黑豹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突擊炮),這兩車一炮的火力、防護性能都遠遠超過早期的輕型坦克,甚至連德軍主流的4號坦克也得靠邊站,從而使德軍裝甲師的實力達到最鼎峰。當然,希特勒也為了等待這些新式武器的到達,一而再再二三地拖延進攻發起時間,成為庫爾斯克會戰的一個最大敗筆。

注意啊這個“大德意志”可不是黨衛軍部隊,而是貨真價實的國防軍裝甲師(黨衛軍那個叫“德意志”團),它的前身是魏瑪時期德國國防軍總部的“柏林衛戍團”,該團的士兵分別來自全德國當時總共才有的7個師,每個師抽出一個連的精銳官兵調入。陸軍總司令馮·弗裡契上將曾經親自下令:所有加入該團的官兵必須是其原部隊中操練成績最優秀成員。

(裝甲戰術家曼陀菲爾)

“大德意志”團的士兵從1939年起,佩戴繡有哥特字母“大德意志”字樣的綠色袖章,這是德國軍隊一項至高無上的傳統榮譽,在德軍歷史上只有最精銳部隊才有資格佩戴袖章,為了和武裝黨衛軍有所區別,該團官兵們都把袖章戴在右臂。其中的一個連被抽出專門負責政府核心區的警衛工作,沒錯,就是1944年“720事件”中雷麥少校的部隊,當時已擴編成營,雷麥的倒戈也成為政變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團主力1940年西歐戰役中首次投入實戰,隸屬於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第10裝甲師指揮,後又轉隸第1裝甲師。“巴巴羅薩行動”初期仍然是團級建制,但是其裝備和兵員要遠超普通的步兵團,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裝甲集群,頂頭上司仍然是古德里安。1942年3月擴編成師,雖然番號是“裝甲擲彈兵師”,但就其裝備數量而言,其實是妥妥的裝甲師(有裝甲團建制),該師由於裝備精良、人員素質優秀所以戰鬥力相當之強,被最高統帥部稱為“東線消防隊”。



(雷麥劇照)

1943年“堡壘行動”之前,該團轉隸南方集團軍群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指揮,是曼施坦因元帥在庫爾斯克南部戰線實施突擊的主力裝甲師,師長霍爾雷恩少將,後來更換為曼陀菲爾將軍(未來阿登戰役期間的第5裝甲集團軍司令)。他曾經得意地說:“我擁有的大量豹式和虎式坦克都是那時的主戰坦克,它們在性能、射程和裝甲等方面都屬絕對頂尖,我的機械化步兵團有3營之眾,而其他裝甲師只有2個營”。

那麼庫爾斯克戰役期間“大德意志師”有多大的實力呢?僅調撥給它的勞赫爾特第10裝甲團,就下轄第51和第52“黑豹”坦克營,每營編制坦克數量高達96輛!黑豹坦克被譽為二戰時期最優秀的坦克,重45.5噸裝甲厚度80到100毫米,那麼192輛黑豹坦克的戰鬥力,幾乎頂得上雙倍數量的4號坦克(恐怕還不止),該師同時編有瓦爾羅特上尉指揮的一個“虎式”坦克連,在戰役發起階段,擁有的重型和中型坦克、以及“斐迪南”等突擊炮超過320輛。

(虎式坦克)

這個數字與波蘭戰役和西歐戰役期間德軍裝甲師的坦克數量即便持平,然而考慮一下坦克和突擊炮的性能和火力,立知“大德意志師”1943年裝甲實力的恐怖。該師士兵和軍士都來自“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

它的建制為:兩個裝甲擲彈兵團、一個裝甲團、一個炮兵團、一個突擊炮營,一個偵察營,一個反坦克營,一個通訊營,一個防空營和其他師直屬分隊,全師總兵力20000餘人。

(黑豹坦克)

在庫爾斯克會戰的南方戰線上,是以南方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擔任主攻突破任務的,霍特大將展開了兩個裝甲軍為裝甲矛頭,四個裝甲師(包括大德意志師)總計擁有坦克1000餘輛和400多輛突擊炮,這才是德軍裝甲師實力最鼎盛的時期。而其中的大德意志師又是裝備最好的部隊,所以才成為本文介紹的重點。

即便到了德軍撤退階段的1944年2月,大德意志師(簡稱GD師)仍然補充了45輛裝甲運兵車外,陸續接收了17輛4號坦克、16輛黑豹坦克和16輛虎式坦克,其作戰序列內的裝甲團基本滿編,擁有4號和虎式坦克各40輛,黑豹坦克超過80輛以及突擊炮40輛,兩個裝甲擲彈兵團也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仍然是德軍在東線戰場最具實力和最精銳的裝甲師。

(剛剛出廠的黑豹坦克)


度度狼gg


縱觀第三帝國的五年多戰爭史,裝甲師一直是其賴以生存的根本,但是裝甲師的戰鬥序列和編制也一直在隨著戰爭的進行而改變,其裝甲師實力最強的時候應屬按1943年型“戰時編制表”配屬的裝甲師。下面就一一看下:

裝甲師指揮部直屬的戰鬥單位:

裝甲擲彈兵連,負責指揮部的警衛任務,下轄摩托化通訊排和輕型自行高射炮排,後者的職責是擔任指揮部的防空任務,裝備著4輛自行20毫米高射炮,整個裝甲擲彈兵連裝備的重武器還包括輕型步兵炮和中型迫擊炮。

裝甲師下轄的1個坦克團:

坦克團下轄2個坦克營,每個坦克營下轄6個連,分別是1個營部直屬連,4個坦克連,1個坦克維修連。除了坦克維修連外,每個連擁有22輛(有的是17輛)黑豹或者Ⅳ號坦克。


裝甲師下轄的2個裝甲擲彈兵團:

第1裝甲擲彈兵團指揮部直屬1個裝甲擲彈兵連,裝備有Sd.Kfz.251半履帶式輸送車、牽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焰噴射器,第2裝甲擲彈兵團指揮部直屬的裝甲擲彈兵連重武器則相對較少,只有有限的支援能力。此外每個團還編有1個機械化戰鬥工兵連和1個炮兵連,其中工兵連的一個排實現了全部“裝甲化”,炮兵連裝備著6門重自行步兵炮,負責對裝甲擲彈兵團的直接火力支援。1個裝甲擲彈兵團下轄2個擲彈兵營,這樣裝甲師就包括4個擲彈兵營,其中第1營裝備著Sd.Kfz.251半履帶式輸送車,其餘3營裝備著卡車和輪式人員輸送車。1個裝甲擲彈兵營下轄4個連,其中第4連是重裝備連,裝備著重迫擊炮和輕型步兵炮,其餘3個連是輕裝備連,只裝備著中型迫擊炮。


裝甲師下轄的裝甲偵察營:

這是一支小規模的諸兵種混編部隊,包括輪式裝甲車連(下轄3個排)、裝甲偵察連(裝備著Sd.Kfz.251半履帶式輸送車和Ⅱ號坦克L型)、摩托化偵察連、重裝備連(配備著6輛短身管75毫米火炮型裝甲輸送車)、機械化工兵連(配備著6具火焰噴射器)和1個輕型貨運拖車單位(負責運送武器彈藥和物資補給)。

裝甲師下轄的坦克殲擊營:

共下轄4個連隊,其中營指揮部直屬一個連隊,裝備著3輛貂鼠Ⅰ或Ⅱ型自行反坦克炮,其餘的3個連分別配備著14輛同型號的自行反坦克炮。裝甲師下轄的裝甲炮兵團:編制內有3個營,每個營有4個連,其中1個營部直屬連。第1營配備了12輛105毫米蜜蜂自行榴彈炮和6輛150毫米野蜂自行榴彈炮,第2營配備了12門牽引式105毫米輕型榴彈炮,第3營下轄1個重榴彈炮連和2個重加農炮連,前者配備著4門牽引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後者每個連配備著4門牽引式105毫米重型加農炮。


裝甲師下轄的高射炮營:

下轄4個連隊(其中1個是營指揮部直屬連)和1個輕型貨運拖車單位。除直屬連外,包括2個重裝連和1個輕裝連。每個重裝連配備著4門牽引式88毫米高射炮和3門牽引式20毫米輕型高射炮,輕裝連配備著12門牽引式20毫米輕型高射炮或者9門牽引式20毫米輕型高射炮加2輛20毫米自行高射炮。此外,裝甲師下轄1個工兵營(包括1個裝甲化的戰鬥工兵營和2個機械化工兵營)、1個裝甲通訊營、1個野戰補充營、1個物資補給營、1個衛生管理單位(負責後勤管理)等。


戰略論


二戰最鼎盛時期德軍裝甲師的坦克數量:1939年每個德軍裝甲師325輛坦克,人員配置15600 人;1941 年德軍每個裝甲師坦克有所減少,每個裝甲師坦克在150-200 之間;1943 年每個裝甲師是減少為170輛;1944 年,德軍每個裝甲師坦克在120-140 輛之間,這些不包括汽車和牽引火炮之類的配置。

從以上看來,由於戰爭的消耗,德國的軍備生產受到盟軍空中的嚴重打擊,德軍可以用於作戰的坦克數量越來越少,德軍裝甲師配置人員數量也漸漸減少,由1941 年毎個裝甲師15600 人,減少為14700 人。1945 年每個裝甲師減少為11400 人。但黨衛軍而黨衛軍裝甲師的人數一直是高居不下,為17200人。





文旅攬勝


槍械

  • 毛瑟98k步槍,從1935年開始服役,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納粹德軍的制式步槍。

  • G43半自動步槍,二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的一型半自動步槍,容量10發/彈匣。

  • MP38/40衝鋒槍,是1938年由德國埃爾馬兵工廠為滿足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的需要而製造的一款衝鋒槍,1939年對MP38進行了改進,改進後命名為MP38/40式。

  • 瓦爾特P38手槍,是德國瓦爾特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為服務德軍所研製的一款9毫米半自動手槍。

  • MG34通用機槍,是納粹德國在1934年起採用的彈鏈供彈式機槍、在1935年開始裝備部隊,是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

  • MG42通用機槍,二戰中,MG42是盟軍老兵們最不願聽到的聲音,這是一種惡魔機槍射擊聲,也有人形容為撕開亞麻布的聲音,聽到這種聲音,就意味著死神快來了

  • PzB38/39/41反坦克槍,這種反坦克槍製作精良,唯結構稍顯複雜,就其使用滑動閂體封閉槍尾這一點來說,它倒類似於一門小型野戰炮。
  • 41型火焰噴射器 ,燃劑攜帶量為七升,噴射劑用的是液氫。它可以進行8次短點射,射程在20米-30米,戰鬥全重大約22千克。
  • STG44突擊步槍,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批使用了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的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規模裝備的突擊步槍。

火炮

  • 80mmGrW34 迫擊炮 ,發射重3.5公斤的炮彈,最大射程2400米,最大射速25發/分鐘,身管長1143毫米,全重57公斤

  • 50mmGrW36 迫擊炮 ,由萊茵金屬公司設計,全重14kg,身管長465mm,彈丸炮口初速75米/秒,最大射程520米

  • 37mmPAK36反坦克炮,一款納粹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反坦克炮,其所使用的炮彈口徑為37毫米。

  • 50mmPak38型反坦克炮,於1938年研製,全長4.75米,寬1.85米,炮管長3.137米,重量是813kg,炮班人數是3-6人

  • 75毫米Le. IG 18步兵炮,是德國國防軍裝備的標準步兵炮,主要用來用於直瞄支援步兵作戰。

  • 75毫米IG37步兵炮,1937年進入德軍服役。該炮口徑:75毫米;總重:646千克;全長:1800毫米;最大射程:5150米;炮口初速:280米/秒。

  • 150毫米SIG33步兵炮,二戰德軍產量較大的步兵炮,德國從1933年到1945年,一直不間斷的生產。該炮口徑:149.1毫米;總重:1750千克;全長:1680毫米;最大射程:4698米;炮口初速:241米/秒。

  • 20毫米Flak 30型高炮,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製造的高射炮,炮身長度1300毫米。炮口初速在使用穿甲彈時830米/秒,在使用榴彈時900米/秒 。射程可達2200米。

  • 37mm Flak18/36/37/43 高射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製造的高炮,該高炮對4200米以下的飛機很有效。

  • Flak41 型 88 毫米防空炮,德國88毫米高炮很有名,精度好,射速高,原本是用作高射炮,後來發現用作反坦克也不錯,於是納粹就大量將其用作地面戰。

  • 150毫米SFH 18榴彈炮,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重型榴彈炮,有效射程13 250米。

  • 105毫米le. FH 18榴彈炮,是德軍二戰火炮中最重要的一種火炮,性能優秀,可以進行遠距離曲射壓制射擊,還能靈活調整火炮彈道,在近距離具有反坦克炮的直射彈道特性,能進行的直瞄射擊。

  • FLAK38*20mm四聯自行高炮,四聯裝38型防炮由於性能出色,此型防炮大量裝在卡車、列車、海軍艦艇、固定陣地中擔任防空任務

  • 黃鼠狼Ⅲ自行反坦克炮,是二戰德軍最早大量裝備的坦克殲擊車,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0-90mm的裝甲

  • 黃蜂自行火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以二號戰車車體為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自行火炮,主要武裝為一門105mm榴彈炮。

  • 野蜂式自行火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以三號/四號坦克混種車體為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自行火炮,主要武裝為一門150mm榴彈炮。

  • 三號突擊炮,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量最多的裝甲戰鬥車輛,以三號坦克的底盤作為基礎而製造。

坦克/裝甲車

  • Ⅲ號坦克,是德軍第一種火力、防護和機動性能相對均衡的坦克。從 1939 年裝備德軍,一直服役至 1945 年。

  • Ⅳ號坦克 ,1937—1945年,Ⅳ號坦克共有 10 個型號,總計生產 8 000 輛,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被德軍士兵稱為“德意志軍馬”。

  • “黑豹”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所製造的中型坦克,從1943年開始服役以來,一直被評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出色的坦克。

  • 虎式重型坦克,是二戰德國坦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乘員為5人,重量57噸,屬於重型坦克。發動機功率700馬力,最大速度45公里/小時,其最厚的裝甲部位達到了110MM,裝備一門88mm KwK 36L/56火炮和兩挺7.92MMM口徑的G34機槍.從1942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是盟軍坦克手最害怕的對手之一。

  • SdKfz251半履帶裝甲車,是德國發動閃電戰核心步兵戰鬥載具,共發展出了超過20種子型號,全部生產量約15000輛。

  • RSO輕型裝甲車,履帶非常寬,可以在雪地、淤泥中行進自如。

  • SdKfz 2半履帶裝甲車,二戰時期,德國為了小巧方便,研發出了這樣的一款裝甲車。

汽車/摩托車

  • VW82型越野車,德國軍隊的象徵,它伴隨德國軍隊在各個戰場上作戰。該車製作精良,適應各種惡劣環境,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跨時代的戰車。
  • 歐寶閃電系列輕型卡車,於1930至73年製造的輕型卡車系列,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軍廣泛並且大量使用,從1937年4月到1944年8月共生產了82356輛。
  • 德國版福特V3000S,被改裝成半履帶式是為了更好的適應俄國東部戰線糟糕的交通狀況,從1942年至1944年近21960輛V3000S駛下生產線,大部分投入了東部戰線並毀於戰火。
  • 亨舍爾33型卡車,從1937年至1941年約22000輛亨舍爾33型D/G型被交付給軍隊。總體而言,亨舍爾33型卡車是一臺強勁和非常堅實的車輛。
  • 梅賽德斯L3000A卡車,是德軍主要的3噸級軍用卡車。該型車以柴油為動力由戴姆勒-奔馳出品分 A和S系列。這些車輛從1939年一直生產到1944年,總共製造了27668輛A/S及改裝車。
  • 寶馬R12摩托車,該車於1935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在早期德軍的戰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德國陸軍一般將該車用於偵查和通信任務,可加裝車斗。

  • 寶馬R35摩托車,是基於R4的車體設計的一款摩托車,靈活性和機動性都極高,所以它就被用於戰場調度,進一步提高部隊的機動性。

  • 寶馬R75摩托車,於1941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毫不誇張的說R75是二戰性能最好的軍用摩托車。

德軍裝甲師武器配置數量(以黨衛軍第2裝甲師“帝國師”為例)

反坦克槍50支;

輕機槍375挺;

重機槍130挺;

50mm迫擊炮85門;

81mm迫擊炮 55門;

37mmPAK36反坦克炮34門;

50mmPAK38反坦克炮42門;

75mm步兵炮25門;

105mm輕型榴彈炮36門;

150mm重型榴彈炮12門;

20mm高射炮22門;

37mm高射炮12門;

88mm高射炮8門;

火焰噴射器12具;

坦克54輛;

突擊炮14輛;

裝甲車30輛;

摩托車1323輛;

汽車376輛;

馬車2676輛。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需要查查祥細軍史資料才有答案,很費事的。小編可以自己查查資料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