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誠實共濟、科學施策——黨領導人民戰大疫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2019年的冬天來得格外特別。正當有著五千年文明積澱的華夏民族沉浸在秋收的喜悅中,積攢了無數個日日夜夜“中國夢”的芬芳佳釀嬌翠欲滴在眼前。偉大的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擁抱著美好的期待,渴望2020年萬家團圓的春節到來。然而就在這秋冬交替不為人知的寂靜時刻,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似幽靈般地潛伏進國人體內。

旋即,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在黨的英明領導下,眾志成城打響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抗“疫”大戰。隨著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元春的曙光普照大地,黨領導人民在中華大地上以醫務人員為先鋒,以罕見的大無畏精神戰勝了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

2020年2月24日晚,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外方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在北京表示,“中國全政府、全社會對抗擊疫情的參與度,是一種難以想象的集體力量,這種在政府主導下的全社會參與的有力防控措施,避免多達數十萬病例爆發,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中方鋼板一塊戰大疫並以人民生命健康為首要理念的成功做法,已經為全世界迎戰新冠疫情提供了可貴經驗。當尋根追溯中國戰勝新冠最值得提倡的,恰恰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誠信”二字。黨領導人民始終保持公開透明的誠信,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反饋疫情動態並得到該國際組織的全力支持。

中方一直積極主動地與一切願意與中方合作的國家及組織保持善意的溝通、互動,堅定信念,致力於全人類必將徹底全殲這場由新冠病毒引起範域極廣的疫情災害。當前,人類社會正在走向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中國已經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知識技術創新型社會過渡。

在這樣的時代裡,對人的品德,尤其是“誠”、“信”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而“誠”、“信”,都是古老的倫理道德規範。誠,就是真實不欺,尤其不自欺,它主要是個人內在的品質。信,就是真心實意地遵守諾言,特別是注意不欺人,它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和行為。從二者關係來看,“誠”是“信”的心理品格基,“信”是“誠”的必然行為結果。

作為一種道德規範,誠信文化就是指真實無欺、遵守承諾和契約的品格。誠信是市場經濟活動中最基本的規則,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根本要求。做人講究誠信,古今中外,皆出一理。《中庸》說:“誠者,人之道也。”《增廣賢文》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布魯諾把誠信,列為人生眾美德之首。自黃河文明誕生以來,中華這片熱土始終將“誠信”文化作為文明演進與發展的靈魂。

改革開放之後,在“開拓創新、團結奉獻、誠實守法、高效務實”精神的推動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社會各項事業同步發展。在中國加入WTO後,面對日益完備的資本國際化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我們始終堅守誠信的底線,積極參與全球事務。

現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中國已經取得了比較優勢。我們必須進一步總結、推廣誠信文化建設經驗,弘揚誠信意識,樹立誠信典範,加強和推動誠信文化建設。既然誠信對於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如此重要,那麼作為這個偉大民族中的一員,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誠信的人呢?

首先,要能夠正確對待利益問題,善於擺正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位置。其次,要開闊自己的胸襟,培養高尚的人格。最後,要樹立進取精神和事業意識。人是一個多面體,做人是否誠信,有多方面的表現。

在我們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大家庭,我們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職業活動中度過。因此,我們在職業活動中的誠信表現,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們的職業道德品質。

在中國當前決戰貧困、建立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高度防控新冠疫情的死灰復燃,又要抱著必勝的信念全力實現經濟發展的宏偉目標。能否將其落地實施還是要靠誠信來保障,養成誠信的品質對我們做人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對於我們謀事或做事都是至關重要的。

黨領導中國人民戰大疫,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勝則湖北勝。但海外疫情愈演愈烈,3月1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例(廣東3例,甘肅2例,河南1例)。截至3月11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85例。

春天覆蘇,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新冠(COVID-19)役魔大戰,取得了歷史突破性的全面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