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股票交易的不是技術或基本面分析,而是你和其他人的情緒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費斯汀格在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邊,妻子怕被水淋溼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卡斯丁疼愛手錶,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後黑著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溼。卡斯丁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

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

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卡斯丁鑰匙留在公文包裡,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

待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遲到了15分鐘,捱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卡斯丁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於當事人沒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一天成為“鬧心的一天”。

試想,卡斯丁在那10%產生後,假如換一種反應。比如,他撫慰兒子:“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可見,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過你的心態與行為決定剩餘的90%。


上面講的是如何要節制和掌控自己的情緒,減少非理性言行帶來更多的不利和損失。

那交易者是理性的嗎?就交易的絕大多數而言顯然不是。客觀、審慎的觀察每一筆交易都可以看到支配它的是濃烈的情緒氛圍。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把經濟活動參與者都界定為“理性人”,那麼交易的參與者就可以認定是非理性的,是一群靠情緒支配的“情緒人”,尤其對期貨交易而言。


在我們讀了挪威的特維德所著《金融心理學》之後,更會深切的感到交易是被情緒左右著。非理性的交易者從事的都是情緒化交易行為。

情緒可以被分類為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和後天學習到的“複雜情緒”。基本情緒和原始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複雜情緒必須經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能學習到,因此每個人所擁有的複雜情緒數量和對情緒的定義都不一樣。

而我們常說的情商就是指情緒商數,而並非情感商數。在通常情況下,人大多是被情緒所左右,而且人是追求快樂的情緒,願意心甘情願的被歡快、興奮、享樂的情緒所左右,哪怕樂極生悲。


如我們說當局者迷與利令智昏,這就是心甘情願的被情緒所控制、支配,當然在生活當中,

我們也聽說某人有自虐癖,這是他喜歡讓負面的情緒來控制自己,讓錯誤、虧損、打擊忘情地折磨自己。

我們一直在迴避情緒這個話題,其實我知道不涉及情緒就無法詳細刻畫、描述出真實的交易,尤其是能夠讓我們心潮逐浪高的期貨交易。


在99.8%的交易者那裡,支配交易的不是技術分析,不是基本面分析,更非日常生活邏輯和成熟的交易策略,而是交易情緒的衝動和魯莽,衝動和魯莽是虛假的勇氣,在下單以後它就消失殆盡和無影無蹤了。

這心血來潮的勇氣貌似是由技術分析等分析方法賦予的,行情的進展很快就會使你的勇氣變得垂頭喪氣。

沒有細緻、深入的觀察,你依然可以大致得出99%的交易行為是由情緒促成、輔助、完成的:絕大多數交易者開倉憑藉一時衝動的一蹴而就;

持倉時情緒似已漸漸平息,且失望和痛惜之情油然而生;平倉時更是無限的追懷和悵然若失的懊悔。

在交易的過程中,大多數人交易的彷彿不是金錢,而是一股股的憨實的、蠢蠢欲動的內心焦躁的情緒,但虧損的紮紮實實是金錢。


交易行為的99%都有各種淺薄、粗糙的情緒參與其中:衝動、後悔、傲慢、急躁、貪婪、恐懼。我們可以準確的講:沒有情緒不成交易。

在運用技術分析行情研判的時候,當K線組合出現上漲形態,指標出現金叉,均線也在助長之時,交易者理所當然的認為交易的良機到了,該我來大賺一筆了。

怦然心動和交易衝動的也出現了“情緒上的金叉”,他們不會顧及行情下一步將如何發展,輕而易舉的鼓足勇氣的風帆,乘風破浪的匆忙下單,把自己辛辛苦苦的累積交付給如大海一樣波濤洶湧而異常兇險的行情。

普通交易者在下單時,通常都想尋找下單的理由,即所謂的建倉買入的邏輯。但在交易過程中和平倉時行情喚起的卻是她的扼腕嘆息和痛心不已。

人是理由的動物,同樣也是情緒的動物,交易者下單隻要求“理由和情緒的金叉”就足矣,至於過後和將來他們不會去問津,絕大多數的情況是交易的有頭爛尾或行情的虎頭蛇尾。

我們期貨交易者 99%以上的交易行為是被情緒所控制、支配、役使的現狀無可改變,期貨似乎就是依靠衝動去交易的。


交易者每日裡在行情中徒勞往返、勞頓奔波、虧損連連,他們沉浸其中,樂此不疲,這都是情緒惹的禍。

對許多的交易者來講,他們交易的情商就等於是交投熱情的宣洩和釋放,並與盈利無關,卻與虧損緊密相連。

不過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在交易中,情緒是鬼使神差的惡魔,他們披著技術分析的外衣,大多數人的交易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逐步的被吞噬掉他們帳戶裡的全部資金。

正確的交易方法是對情緒的宣戰,無論是理性的交易者還是計算機交易系統。在交易市場我們交易者的標配是:情緒主宰的利慾薰心的大腦和貪婪、裸露、易受傷害的心靈。

一般而言,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

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儘管一些情緒引發的行為看上去沒有經過思考,但實際上意識是產生情緒重要的一環。

人的情緒是天生也有後天控制的成分。

交易中每個人都輸給了六種毀滅性情緒:衝動、急躁、傲慢、後悔、貪婪、恐懼。這六種情緒就彷彿是六種有害的氣體、液體,

你的大腦和身體的其他臟器就是承載、裝滿了這些有害氣體、液體的容器,只要技術分析研判的不具確定性行情稍加配合,它們隨時隨地都會不請自到的跑出來危害、侵蝕你的交易。

如果說技術分析的好處就是為我們在未知的、不確定性的行情和交易中提供了勇氣,這勇氣的準確表述應該是衝動、魯莽和冒傻氣。

許多交易者朋友常年累月的被這六種危害情緒左右,迷途難返。大多數交易者渾身上下充滿、散發著這六種惡劣的情緒,註定他們永遠和盈利無緣,也永遠無法感悟交易。


一個交易者要明白的不是所謂的技術分析,他們要懂得的是謹慎、耐心、謙虛、釋懷、節制、適度的憂慮。

一個普通的交易者控制好了風險的前提是控制情緒,截斷虧損的前提一樣是控制情緒;擊垮你的往往不是行情,而是你的起伏跌宕、躁動異常的內心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