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為什麼催你結婚?答案並不是你想的

街坊家的女兒今年26了,本來年齡也不算太大,但每個人都不敢問他們女兒的終身大事,因為一問,媽媽就會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家裡條件不錯、女兒也貌美,想要介紹對象的人無數,她就是面也不見。

除了上班,她整天和自己的小姐妹出去旅遊,一說起這個話題就覺得媽媽老土。

媽媽稍微多說兩句,她就極不耐煩或者悶不吭聲,覺得媽媽又在嘮叨她,不尊重她的個人意志了。


孩子,我為什麼催你結婚?答案並不是你想的

眼見著女兒年齡越來越大,媽媽心裡著急,但就是沒有辦法,這到底如何是好呢?

1

昨日看到一段視頻,一位媽媽提問樊登博士:“樊老師,我女兒說我,讀書的時候,你希望我讀得最好,我現在拿到了最高的文憑,你又希望我嫁得好,她說我貪心,我不覺得,我覺得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很正常的嘛?”

樊登問她:“那你女兒嫁得好,你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媽媽回答:“我希望她生了孩子以後把她教育得很好。”

樊登博士說:“那這樣就一直循環下去,沒有盡頭了。”

媽媽回答:“這樣我覺得很愉快啊!”

樊登博士對她提出了嚴肅的批評:“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強加給別人身上,你要實現這種美好的願望都要依靠她,她的壓力很大,你的這種思維方式是有問題的。”

孩子,我為什麼催你結婚?答案並不是你想的

樊登還舉出《母愛的羈絆》一書中說的,家庭主婦就是用各種方式控制孩子的觀點,讓媽媽欲言又止,最後只好點頭同意他的說法,表示回頭做出自我反省。

看到這段對白,我覺得樊登博士的觀點雖然理性客觀,但並沒有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和真實的訴求,媽媽說她高興,並不意味著女兒結婚生子是讓她高興,同樣作為一位媽媽,我的理解是,媽媽們的高興,是看到女兒幸福而高興。

有多少母親催婚,是為了讓自己高興?媽媽們的關注點,永遠是自己的女兒幸不幸福,高不高興,她幸福了,我們才會安心。

2、

有年輕人問,那你們催婚的邏輯是不是結婚生子才是幸福的,不結婚就是不幸?

對大多數的中國父母來講,的確是這樣認為的,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內,結婚生子也是人生選擇的主流,是大多數人最終選擇的歸宿。

年輕的時候,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新鮮感,有太多的人和事都等待著去經歷,手機、遊戲、旅遊、聚會,哪一樣不好玩?非要弄得和你們一樣背上沉重的枷鎖、拖兒帶女的一輩子都沒個自我空間。


孩子,我為什麼催你結婚?答案並不是你想的

孩子,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是這樣想的,甚至比你們還玩得瘋狂,愛得熱烈,但走到一定的年紀,該吃的吃過了、玩也玩不動了、姐妹們都鬧著單身轉過身就結了婚約不出來了,這個時候,你才會發現,有一個可回的家,一個能隨時說話、互相照應的人有多麼重要。

父母都是會老的,大概率會比你先離開人世許多年,那時候剩你一個人在天地之間,我們怎麼放心得下,閉得上眼?

你告訴我們現在離婚、單親的那麼多,舉出一大堆例子來反對結婚,我們也知道社會的現狀,雖然全世界每天都有無數人死去,是不是我們就要害怕活著?


孩子,我為什麼催你結婚?答案並不是你想的

人類雖然註定會死去,但一代代的人都一直在努力,就是為了朝幸福、夢想、希望而奮進。

因噎廢食是人生消極的態度,父母催婚的背後,不是希望你奔著離婚去的,而是希望你能夠學會付出、得到愛護、有自己小家庭的溫暖、和因為有了孩子之後對人生充滿著期待和驚喜。

催婚,不是為了父母自己,只是為了你自己,這是父母在你成年之後最後的竭盡全力。

3、

硅谷投資人、計算機科學博士吳軍在《格局》一書中,曾經這樣建議自己的孩子:

真正的成功者,真正有幸福生活的人,應該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功、獲得最真實和豐富的生活,建議她們一定要認真談戀愛、享受愛情。

他指出,有人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談戀愛、結婚、生子,站在人一生的時間跨度和整個社會的範圍來看,絕大多數人的工作沒有他們想得那麼重要,更不能和生活相比。工作沒有張三,會有李四去做,但每一個人的具體生活是獨一無二的、既不能由別人代替,也不可能等以後有時間補上。


孩子,我為什麼催你結婚?答案並不是你想的

事業實現的是自我,然而結婚生子體驗的是點點滴滴真實的生活。

它們都是人生最應該去體驗和感受的路,在這一點上,中國父母們按照老祖宗傳下來的思路在走,年輕人很多感覺老土,但並不意味這裡面的沉澱和智慧不值得借鑑和感悟。

你所理解的路,可以是人跡罕至的一條,但一定不要驕傲的認為,你的閱歷能夠超越傳統,自己才抓住了幸福的本質,不管不顧。

如果這條路真的那麼糟,大家又何必前仆後繼地選擇往裡跑?同樣是結婚,有人過得幸福,有人三天兩頭打鬧,不是婚姻本身不好,是自己不夠智慧把它過好。

4、

比起對父母催婚的反感和牴觸,我覺得更應該給他們的是理解和感激。

別總覺得是父母等著抱孫子、是父母怕沒面子、是父母要剝奪你的獨立意志,無論是什麼表現形式,歸根結底,他們最深層次的心理還是希望看到你幸福。

面對別人的孩子選擇自由,父母都可以保持寬容、尊重,面對自己的孩子,誰又不渴望在人生的每個節點上,兒女能夠安穩幸福?


孩子,我為什麼催你結婚?答案並不是你想的

你可以拒絕去追求這種幸福,但父母也可以去期待這種幸福。

就算期待不到,他們也算盡到了自己內心的義務,將來的路,是平和是險阻,都只能由你去經歷、去負責、該快樂快樂、該痛苦痛苦。

催婚的現場,你才是你人生的主角,父母只是配角。

有人催你,是你仍然被愛著。

將來有一天,當你失去了他們,你就會知道,父母的苦心,你何曾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