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國際準一線城市,如今只是一座小縣城

中國古代有這樣這樣一座知名的大城市,它坐落於淮河中游南岸,曾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也是淝水之戰古戰場。三國時,佔據淮南的袁術曾以此為都,上演了一出頗為荒唐的"稱帝"鬧劇。這裡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在距今2000多年前,世界很多地方的人們還在過著茹毛飲血的落後生活時,這裡已經發展成當時世界準一線城市。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都猜出了它的名字。沒錯,這座城市就是壽春。

2000年前的國際準一線城市,如今只是一座小縣城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當時整個淮河流域的條件都比較好,灌溉便利、水運發達,聚落眾多,濉水、渦水流經的沛、譙等地也相當富庶,算得上人口稠密的膏腴沃壤,這都屬於支撐壽春“全國中心城市”地位的“經濟腹地”。壽春因此在全方位飛速發展,成為當時國內不遜於長安洛陽的重要城市,知名的富庶繁華之地。

2000年前的國際準一線城市,如今只是一座小縣城


但也正是因其連接南北的區位條件,凡是在國家分裂割據時期。戰爭的破壞勢必造成淮河流域農業失時、水利失修、人口流失、漕運受阻,生產力嚴重倒退。後來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政局動盪、戰亂頻繁。壽春遭受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城市發展一度停滯倒退。即便後來南北統一後稍有恢復,但比起從前,也繁華不再了。

2000年前的國際準一線城市,如今只是一座小縣城


而自從隋朝大運河開鑿修通以後,壽春一線的水運地位也逐漸被汴渠、泗水一線取代,符離縣埇橋的地位上升,壽春則逐漸削弱。壽春此後雖然還是州、郡治所,但其轄境及轄縣已明顯較秦漢魏晉時期萎縮,唐代以後就基本失去了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京杭大運河修成以後,南北水運幹線進一步東移,就更沒有壽春什麼事了。可以說,從隋唐以後,整個淮河流域的城市普遍衰落,壽春只是個先行者而已,後邊還有埇橋、鳳陽,甚至開封等許多港埠重鎮。他們曾經繁華闊綽過,但最終都沒有發展成為大城市。

2000年前的國際準一線城市,如今只是一座小縣城


如今的壽春已經改稱為壽縣,是安徽省淮南市下轄的一個縣,雖然褪去了往日華麗的外衣,但這裡仍然是一座優秀的歷史文化古城。這裡存有壽春古城、淮南王劉安墓、珍珠泉、楚文化博物館等歷史、風景名勝,是國家知名的旅遊勝地。這裡曾有一段繁華的歷史,也希望它在日後能把握機會,抓住發展機遇,重新煥發它擁有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