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論語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人到30歲,已是“而立之年”了。不再是懵懂的少年,更多的是家庭的責任,義無反顧地只有擔當。選定該走的路,併為此而不懈的工作。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自古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是指導和教育後人的說法,表明了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應該做正確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很多,俗話都出自勞動人民之口,用最質樸和朗朗上口的語言,講的卻是一番大道理。“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的俗語,說的什麼意思?


人到三十不走三路:


  • 1.不走歪路

老話常說“三十而立”,說的是人到了三十歲,就應該是有屬於自己的事業了,並且穩定下來,但現實是有許多到了三十歲的人,仍然在緩慢而艱難的創業中,而有的人為了快速成功,就開始想著走歪路,其實人生是沒有捷徑的,有些過程是省略不掉的,只有沉澱,豐富自己能才獲得成功。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 2.不走急路

三十歲已經是人生的成熟階段,在做任何事時,都要做到“臨危不亂”,不能急於求成。如果不善於思考,那麼可能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 3.不走沒目標的路

人生的路也許是在恍惚之中走過了三十載。大多的人已經娶媳生子,也到了非常有責任感和成熟的年齡。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個目標。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比如,這時父母也不老,孩子還小,這樣那樣的花費不是太多。不妨給自己確定一個每年存款多少的目標,併為此不懈的努力,以最大可能地實現這個目標。如果眉毛鬍子一把抓,慢慢地就會沒有激情,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人到四十不碰三事:


  • 1.不碰不必要的飯局

現在凡事都要在酒桌談,是為自己的生意,倒也可以理解。若是多年不見的同學、同事要敘舊,多年不聯繫的熟人發來了請柬,無休止的諸如生日、喬遷、滿月、升學宴,哪一樣都要送上人情份子錢。再厚的家底也怕如此折騰,況且還有重“舊好”的。誆進了這檔子事裡,“燒”錢,也耽擱了掙錢,少不了夫妻鬥氣拌嘴,著實划不來。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 2.不碰夫妻出軌之事

到了四十歲夫妻已經攜手共同走過了十多個春秋,或許感情生活已經趨於平淡,但是應該明白家庭穩定的意義,更應珍惜身邊的人。


  • 3.不碰損人利己的事

很多人到了40歲,沒有什麼出息,就想著通過騙一騙自己的親戚朋友來獲得一些利益,這種事情是碰不得的。因為眼前的利益只是短暫的,但是自己的品德和名譽是跟著自己一輩子的。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綜上所述,今天我們介紹的這句俗語不僅隱含著老祖宗們對後代子孫的深刻教誨,還讓我們重視了在四十歲時應該注意避免的幾個大錯。


學習古人的智慧,方法途徑比較明確,除了一輩輩人的口口相傳,就是從典籍中翻閱。相對於前者,後者更為系統全面,而且還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眾多古籍中,系統全面的當屬明朝成文的《增廣賢文》。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裡面句句都是經典!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而且看完也會發現很好理解,而且獲益良多!這其實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看格言和諺語的原因。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往往讀到的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生經驗的深刻總結。

對於比較繁忙,但又需要及時總結的中年人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增廣賢文》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中國古代的

《毒雞湯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老祖宗告誡:“人到三十不走三路,人到四十不碰三事”,值得反思


《增廣賢文》精裝正版,有完整原文,譯文,解析,完全不怕 看不懂。

只需要48元,也就是2包煙錢,還送一本《道德經》就能讓你收益終生!

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圖片,非常時期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