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孫悟空成佛之後,地位比觀音高很多,為何還要對觀音畢恭畢敬?

黑色幽默下的盛世花開


孫悟空大鬧天空,其實是被天庭的排擠和打壓逼出來的。在孫悟空的思路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他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他的處事底線。遇到那些高高在上的各路神仙,難免要觸碰到他的底線。打壓和排擠這種行為,孫悟空是不能接受的。在他的邏輯思維裡,只能用實力論高低。

然而在孫悟空心裡有一杆秤,他認為觀音菩薩與那些高高在上的各路神仙不同,他們相處的氛圍就像長輩和小朋友的對話,雖然觀音菩薩給他設計了緊箍咒。但是他認為觀音菩薩沒有害他之心。只是想用緊箍咒來約束他的狂妄。同時他也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的確還是太過分了。至於,安排唐僧度他西天取經這件事,孫悟空根本不當回事。因為他認為大鬧天宮雖然沒有好下場。但是至少玉皇大帝都被他搞得灰頭土臉的。自己根本不在呼成佛成仙。孫悟空雖然脾氣暴躁,但是他是正義的捍衛者。對於觀音菩薩這位正義的大神,孫悟空肯定是畢恭畢敬。











赤子丹心16


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成功後,被如來佛祖封為鬥戰勝佛。可見孫悟空是有很大功德的。但是,說孫悟空的地位比觀音菩薩高那是不準確的。

1.觀音菩薩早在無量劫時就已經成佛了,甚至比如來佛祖還早。只是,觀音菩薩是擁有大慈悲和大智慧的人,為了普渡眾生,他以千變萬化的形態行走在人世間,就是希望盡最大的可能和努力去度人。實際上,論資歷,觀音菩薩不比佛祖低,論實力,觀音菩薩有修行有六字大明咒,這六字大明咒能量相當的大,還有她的楊柳枝和淨水瓶都是很厲害的寶器。

而孫悟空原本只是一隻頑劣的猴子,因為跟著菩提老祖學了72般變化的法術,兼之以定海神針做武器,才敢大鬧天宮。後來被如來佛祖降服,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才跟著唐僧去取經的。所以說,孫悟空儘管被封了鬥戰勝佛,但實際上地位也很一般。在西方佛國世界裡,很多修行有成的人,也能成為佛。而佛,最基本的含義是什麼呢?就是覺悟,有智慧,解脫了的人啊。

2. 說說孫悟空對觀音菩薩恭敬的幾點原因。

(1)孫悟空在大鬧天空後是被觀音菩薩點化去西天取經的,最後才成就的果位,怎麼說觀音菩薩也是孫悟空的恩人啊。孫悟空再怎麼混賬,他也不敢對恩人動手啊。而且,在小說裡有描寫,孫悟空對他的授業恩師菩提老祖還是相當尊敬的。菩提老祖曾囑咐孫悟空不得向人說出他的名字。孫悟空一直都謹遵師命。由此可知,孫悟空心並不壞。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怎麼是壞人呢?

(2)觀音菩薩有相當高的實力制服孫悟空。譬如在孫悟空戴上緊箍咒之後,肉體凡胎的唐僧便具有了約束管理孫悟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觀音菩薩傳給唐僧的。說明觀音菩薩的實力深不可測啊,連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都能給收拾了。在高手面前,孫悟空還敢撒野嗎?只是人家不出手罷了,一出手就是要命的絕招啊。還有觀音菩薩的楊柳枝淨瓶水也是相當牛逼的法器,淨瓶水還曾經讓鎮元子的人生果樹起死回生呢。這法力相當厲害了。

(3)取經過程中,孫悟空多次遇到困難,曾經找過觀音菩薩幫忙。而觀音菩薩基本上就沒有拒絕的。在電視劇《西遊記》中,就演了八次這樣的故事。可以說,孫悟空能成就最後的鬥戰勝佛果位,觀音菩薩幫了他很多忙,是他的貴人啊。孫悟空對貴人自然要畢恭畢敬了。

綜上,孫悟空的地位並沒有觀音菩薩高,他對觀音菩薩恭敬,是出於尊敬感恩的心理啊。







青山居士說


觀音菩薩原本是正法明如來,成佛比釋迦牟尼佛還早,為了普渡眾生,甘願化身菩薩救渡世人。觀音菩薩的咒法更厲害,六字真言也稱六字大明咒,和大悲咒都是具有無尚大功德的咒語,就連佛祖為了獲得觀音心咒,也是費了不少的周則。觀音菩薩在無量劫時就已成佛,觀音菩薩的地位也是受到很多位如來的尊重,孫悟空再厲害也沒觀音菩薩厲害



窩劇


西遊一日不息,便永存兩個終極問題:經從何方來;箍向何處去。

經從西方來,所以要矢志不渝,一路向西。

最後凡無懼風雨、誠心向西者,都成了佛。而八戒猥猥瑣瑣、猶豫不決,不光取經路上找不到北,更辨不得西!他凡事總是先想能有幾分收益,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去冒一次險,卻又片面苛求自己的後路要萬無一失,所以後來自然是誤人誤己,只落得個淨壇使者的虛職!

要知道,利益的位置被多少人惦記,你不去證明你是最好的,又怎麼能指望別人為你無條件的背書呢?!

而箍向善處去,講的是苦難中的自我救贖。西遊五人組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唐僧有決斷力,卻容易言過其實、自負賭氣、聞過則慍、聞功則喜,缺乏專業的判斷力與執行力。

作為師父,唐僧身處順境時習慣於漠視別人的價值,危急時卻只會本能的喊救命而已,喜歡從道德至高點上綁架自己的徒,要他們無條件的犧牲“小我”的利益,用於成全他作為師父的崇高無上的“大我”的利益。

這種強權思維與沁在骨子裡的優越感,便是唐僧需要勇敢面對、實力克服的:箍!心魔之箍!

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的箍都頂在腦門上,所以容易看得清楚,而唐僧的心箍則潤物細無聲的交織在領導者的花帽裡,所以更容易被忽視。而領導者的心箍,才是真正要命的箍!

所以唐僧的成長難度是最大的,而日後所創出的業績也是最優異的,所以論檀功德佛,可謂實至名歸。

孫悟空的心魔之箍是性急,一開始當取經隊伍只有他和唐僧兩個人時,孫悟空一看見唐僧慢條斯理的架式就莫名心急、心頭火起,時時處處的抱怨師父:太慢了,太老土了,太娘兒們唧唧了,太OUT了!

若是依了孫悟空取經之初那片面求快、超級變態的急性子,他是真心恨不得把唐僧夾在胳肢窩裡瞬間閃移到大雷音寺,火速裝上經書再瞬間閃移回來,打開隨身攜帶的木頭箱子,搭出唐僧半死不活的身子,倒出西天取來的佛家典籍,哇啦哇啦的講一番一二三四、天下至理,隨後宣佈取經勝利,皆大歡喜!

可坦率的講,這不叫西天取經,這叫弼馬溫趕屍!致命的馬瘟是避過去了,但可憐的馬兒卻活活累死了,這不是眼睜睜的看著該死的缺了大德的形式主義活生生的把師父給逼死嗎?!既然誠心度人的師父都已經橫死了,那所謂的真經,取不取的,還有什麼意義呢?!

孫悟空的箍頂在腦門上,可箍的根兒卻深紮在自己心裡,他慢慢開始體恤到師父的不容易,慢慢領悟到精誠合作的重要意義,慢慢品味到真情真心的溫暖與甜蜜,慢慢的由起初一棵光溜溜、硬梆梆、冷冰冰、乖戾戾的金箍棒子,變成了善解人意、心懷感激、雅潔可喜的菩提童子。再下意識的摸一摸頭上的金箍,早就不見了舊日蹤跡!

此時的孫悟空百感交集,他眼裡再沒有名利之實,再沒有職位高低,只是對菩薩的提攜再造之恩滿懷感激,只想實心實
意的跪倒在塵埃裡,真誠且肉麻的說一聲:親愛的菩薩,俺老孫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愛您!!!


八戒愛咧咧


《西遊記》的主旨本來就是佛道二教的明爭暗鬥,作者的用意偏向於佛法!從孫悟空大鬧天宮開始,就與道教的天庭結下了樑子。

在名義上講,小說中的佛教依然屬於天庭玉皇大帝管束。不過自從佛教從天庭的神仙中“挖”過許多大神後,佛教便與道教有了分庭抗禮之勢。比如佛教中的“藥師佛”、“燃燈古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等大boss以前都曾經效力於道教的天庭。因道教歷史源遠流長,各路大仙大神太多,一部分有實力的大boss在道教天庭中不一定能有顯赫地位,而在新興力量(佛教)的招攬下賜封高級榮耀,不難想像會有許多“大神級”人物投靠如來佛祖。

觀音菩薩就是其中一位“先道後佛”的代表!觀音菩薩在天庭任職時,地位屬於“中級幹部”,據說當時還是男兒身(後來入了佛教才是女兒身)。她的師傅屬於“鴻鈞老祖、陸壓道人”一級的“高級散仙”,也就是自由的道家,也就是“超級大boss”,可以不受道教管束(道家與道教不一樣)!這樣的“高級散仙”論道術、法力、法寶還在“三清四御”之上。佛主看中了觀音菩薩的後臺與師傳法寶,招為己用,雖封為“四大菩薩”之一,但特殊身份卻是“七佛之師”,這個特殊身份比佛教裡靠後排位的“佛陀”地位都要高大上!

孫悟空只是受天地精華孕育的石猴,雖然經過菩提老祖點化一二,但不論在修行的年月上還是法術、法力與法寶跟觀音菩薩相比,都不是一個“檔次”!佛主之所以看中他,一方面是猴子與天庭有過節、仇恨,容易招攬;另一方面是猴子有“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打敢拼的無畏精神。於是孫悟空成為了傳佈佛學的骨幹精英!

取經成功後,猴子被封為“鬥戰勝佛”,其實是在“佛陀”職務範圍內。在佛教,“佛”分為三種:“佛祖、佛主、佛陀”。孫悟空只是“佛陀”級的倒數第二、第三排名,名義上是“佛”,但類似於“虛銜”,不論從“權力”還是真正的“法術”實力都根本不能與聲名遠播的觀音菩薩相提並論,就連他的“救命毫毛”也是觀音菩薩賜的!

不要說他的“實力”不能與“四大菩薩”媲美,恐怕與一般地位的菩薩都“稍遜一籌”。而且猴子吃過觀音菩薩的“暗虧”,只是“金剛圈與緊箍咒”就已經讓他受不了,就不用說其它的“玉淨瓶、楊柳枝”了。。。可見觀音的“實力”是高深莫測,非他能抗衡,而且觀音的“聲望、功德”不知道要比猴子高多少。。。故而即使悟空成佛後,依然會對觀音菩薩畢恭畢敬!




二桃愛三士


我在很早的時候,看了一本西遊記外傳,裡面說,一日觀音菩薩累了坐在一塊石頭上,來例假了,印在石頭上,待觀音菩薩走後,玉皇大帝經過那裡,正巧在那石頭上撒了一脬尿,由於這塊石頭上有玉帝和觀音身體裡的印跡,受日月之精華,五百年後,那塊石頭裡就蹦出來了個石猴—孫悟空,也就有了孫悟空是石猴之說,這無疑就是說孫悟空就是玉帝和觀音的孩子,要不為什麼孫悟空在危難之時都是觀音菩薩搭救呢?儘管孫悟空不是觀音菩薩直接生出來的,但多少有她身體裡的的因子,之所以孫悟空敢在觀音菩薩面前撒嬌,而又對她格外的尊重,這裡面或許也有母子天性吧




蝸牛的語言



月夜簫聲414


一、猴哥成為鬥戰勝佛後,地位並不比觀音菩薩高

觀音菩薩早已經成佛了,他是正法明如來佛,根據佛教的規矩,度化眾生的示現,只能示現一尊佛,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時,正法明如來佛就示菩薩相輔助釋迦牟尼佛。


二、猴哥成了佛,素質提高,改變猴性,彬彬有禮是自然的

既然成了佛,猴哥的猴急暴躁性格就有所改變,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一言不合就開殺。成了佛,就得有個佛樣,慈悲、大度、寬容,有禮貌等等優秀綜合素質還是要有的。

三、觀音菩薩是猴哥的救命恩人,嚴謹來說,是救命恩“佛”

猴哥因護送唐僧取經有功才成的佛,這八十一劫難中,觀音菩薩幫助很多,剷除不少後臺很強硬的“路匪”“路霸”,哪怕“保護傘”很強大的不法分子,都能一一干掉。所以猴哥非常尊敬觀音菩薩。


我就是竹韻


佛菩薩平等心,對一切眾生。觀音菩薩慈悲救度一切眾生,三十二應身,千手千眼,千處祈求千處應,虛空、法界無外不在。大眾恭敬。孫悟空在西行取經的路上,多次得觀音菩薩救助,才得修正果,尊敬觀世音是理所當然的。不理敬觀音,功高我慢還能成佛嗎?恐怕連普通的修行者都算不上。

人的心不平等,沒有修為,怎麼能去恆量佛的思維?


周易張娟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不過卻在不經意之間揭露了中國古代權力運作的一個特點。

無論在什麼時候,級別和實際權力都不是完全對等的。從一般角度上看,級別越高,權力越大。但實際上,有很多級別不高的官員實際權力非常大。西遊記的這種情節,倒不是作者刻意有所暗示,不過是對當時,乃至現在政治形態的一個客觀反映而已。很多高級領導的秘書,實際政治影響力往往比一些中中等級別的幹部更大。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中國古代社會,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加強皇權成為主基調,丞相的權力不斷被削弱。到了唐代的時候,正一品的官員,基本上都是虛職,沒有實權。三省的最高長官,能夠出入政事堂的,可以被稱為宰相。但他們的級別普遍不高,一般只有二品三品。宋代時候,很多官員以參知政事的身份掌握相權,品級也不高。明清時期情況更為明顯。明代的權力中樞內閣,一般只有六品。以大學士身份,才可以獲得高品級。清代的權力中心,軍機處的情況也是如此。

在大乘佛教當中,成佛者數量眾多,以萬記。觀音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在這個世界的地位僅次於阿彌陀佛。但是這是佛經中的說法。在小說當中,作者將他安排成了釋迦摩尼的第一助手。級別雖然不高,實際權力卻非常大。至於佛的稱號,只是代表一種地位,並不是權力。觀音在小說當中,不僅是西遊取經整個行動的組織者,也是代表西天世界和天庭進行交涉的中間人,其地位遠在一般的佛之前。或者進一步說,觀音本身已經具備了成佛的條件,但是為了方便和其他各界溝通,所以維持了菩薩身份。菩薩的原意是覺有情,在大乘佛教中指的是在人世間進行修煉,積攢功德,以便為將來成佛做準備的等級。而到了佛的階段就要跳出紅塵,不理世事,退出輪迴。所以可見,以菩薩身份處理俗務是符合佛教中的基本觀點的。有人說觀音已經成佛,這種說法不準確。在佛經當中,觀音有多個法相,其中一相為辟支佛,這是指在佛陀成佛以前自行開悟取得的成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

西遊記這部小說成書於明代中晚期,有些學者認為西遊記是一部政治諷喻小說。結合當時的政治形勢來看,就比較容易理解西天世界的權力架構。明代的時候,職權分離,很多掌握大權的人級別並不高。作者未必是有意影射,但是在寫作的時候,卻不自覺的反映了明代的政治現實。從孫悟空本身來看,這個細節的描寫倒也體現了作者的一個觀念,也就是說,西天取經這個過程,對於孫悟空來說是一種馴化。孫悟空在成佛之後,依然恭敬觀世音實際上體現了他認識到了西天世界的權力架構,並且認同這套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