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說“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冬小麥應該如何管理?

新大風歌


農村俗話說“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冬小麥應如何管理?

小麥生產存在南北的差異,品種上的差異,北方以冬性小麥為主,南方稻麥區都會是半冬性小麥。然而氣溫條件也有較大的差異,北方乾旱少雨,小麥需要冬灌保墒,年外要澆水返青,這些南方均不存在,因為南方種麥子有這樣的農諺“曬斷麥根,牽斷磨心”,如果冬季少雨,稻茬小麥易耕種,水田曬燥,提高了土溫和通透性,都會有利小麥的生長。但就題主說的“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的俗言,南北都有同樣的遭遇,

小麥澆返責水現場

所謂溼不死乾死,北方地區小麥返青,拔節麥田可以溼甚至不怕積水,但如果幹旱就會枯萎。南方的小麥拔節期,畦溝留水,溼點有利抽穗,但灌漿期六月上旬的乾熱風會有使小麥一夜枯黃。

南方遭遇乾熱風后的小麥。

凍不死抽死,主要是倒春寒的年份,北方也好,南方也罷,儘管O度以下幾度,甚至大雪封凍,都凍不死小麥,而且雪壓小麥還有利墒情與保曖的作用!但是一到小拔節之後,如果遭到攝氏零下的溫度就會受到傷害。

倒春寒遭遇霜凍的小麥。

為了切實加強對小麥管理,確保豐收,應地之宜冬灌與春澆,當倒春寒來臨時可以薰煙,更有效的方法是清晨噴水洗霜井水增溫或寒潮之前撒施乾燥的草木灰。以防有穗無粒的出現。


天天行3


1.現在天氣逐漸升高,越冬的小麥開始慢慢的甦醒,葉子也開始泛黃,正是小麥返青的重要時節,種過小麥的都知道,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返青期的小麥不怕水,雨水越充足對於小麥的生長越好,反而如果幹旱的很容易造成小麥死苗。另外小麥不怕凍,冬天再冷基本都能扛過去,因為很少造成缺苗的情況,所以說小麥凍不死。

2.造成小麥死苗的主要多方面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若單純的一種原因只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影響。小麥到返青期後的倒春寒,春季後少雨多風造成乾旱,尤其是這兩點寒旱交加容易造成小麥死亡。因此到了春天尤其要注意嚴防道春寒,控制小麥過於旺盛的生長,並且及時地澆返青水,保證小麥的土壤墒情。

春天到後,小麥的生長加快,開始拔節,這時候的小麥抗寒的能力已經減弱,最容易受到春霜凍害。,尤其是一些地勢比較地的麥地裡要注意。出現的低溫,雖然過程很短,往往只有幾十分鐘或者幾個小時後氣溫就會回升。但拔節後的小麥在溫度驟降到零度左右,受害的嚴重程度比冬天裡的低溫更嚴重。通常防範措施灌溉,和煙燻的方式。

3.在麥地裡不止小麥會返青,地裡面的各種雜草相對於地也開始生長。雜草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比小麥的生長速度更快,也會造成與小麥爭奪水肥的情況。這段時間也是除草好時節,小麥地裡鋤草完”,趁著各種雜草剛冒頭的時候效果最好,稍微不注意,雜草長得比小麥還要高呢!





農村小小雨


今天的天氣,著實有些怪異!昨天,天空晴朗,太陽高照,中午的時候,溫度達到了19-20攝氏度。燥熱的中午,使很多人選擇了中途減身上的衣服。但是到了今天早上,原本13攝氏度的溫度,到了下午卻只有5-6攝氏度。早上,剛褪的衣服,不得不又加了起來。原本以為驚蟄以後,不會再有降溫的,哪知今天又降溫了。當然,這個降溫對於冬小麥的生長影響不大,但這說明了今年天氣的不正常。對於農田莊稼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話“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是指在冬小麥種植過程中,土壤溼一些,冬小麥不會死,而若土壤乾燥,冬小麥特別容易死。冬小麥在低溫下不會被凍死,但是冬小麥在拔節以後,越到低溫(這裡主要是指倒春寒降溫)就容易凍死。為什麼,有這樣的兩句說法呢?


在北方,冬小麥越冬之前,都需要澆灌一次防凍水。通過提前給小麥澆水以後,保證土壤含有足夠的水份。因為水份比熱容比較大,升溫和降溫都比較慢,比較難。在冬天的時候,就可以不讓土壤溫度下降太快而凍壞冬小麥的根系。還有一個方面是提前澆水以後,待當地溫度降到零下以後,土表上凍後,土壤基本接收不到水分。可能導致小麥因為漫長冬季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而乾枯。

至於“凍不死抽死”這句話的理解,我覺得指的是冬小麥是非常抗寒的,但是小麥在拔節以後,就抵擋不了低溫。因為拔節以後,冬小麥植株更大,抗寒性下降,就抵抗不了倒春寒的變溫。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冬小麥的管理要點有兩點:1、入冬前的越冬水。一般澆越冬水不能過早,早了會導致旺長,太遲效果不好。一般在平均溫度降到3攝氏度左右,就可以澆越冬水。2、倒春寒的預防。早春可能因為溫度升高,小麥提早拔節。這時候要關注氣溫變化,遇到降溫利用燃煙塊,區域保溫。


著迷大鄉村


俗語“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說的是冬小麥在不同自然狀態下的表現;雖然是對冬小麥的特點的總結,但是卻給冬小麥的管理提供了思路。

先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

“溼不死乾死”,意思是小麥在冬季,土壤裡的水分再大,也不會至死,相反,一旦乾旱,則很容易乾枯死亡。原因也很好理解,冬天氣溫低,小麥幾乎停止新陳代謝,即便土壤裡的水分大,也不會影響小麥的代謝,對小麥的生長不會造成影響,同時,土壤裡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保障小麥對水分的需求,不至於因為缺水,而出現乾枯現象,更為重要的是,土壤裡水分充足,可以儲存大量的熱量,給小麥提供熱能,增強小麥的抗寒能力,不易受到凍害。這也是農民常在冬季來臨前,給小麥澆灌凍水的原因。

一旦冬小麥乾旱了,小麥就容易凍死;這也很好理解,土壤無法給冬小麥提供水分,而小麥又在不斷的進行新城代謝,會流失大量的水分,小麥就容易乾枯死亡。這也是“小麥就怕胎裡旱”這句俗語的來由。

至於說“凍不死抽死”,這句話很多人不理解,但長時間種植小麥的人都深有體會;冬小麥能耐零下15攝氏度的低溫,即便是葉片發紅變紫,第二年春天氣溫回升的時候,又會變成綠油油一片;但是一旦有了熱風或者寒風,就會讓小麥受到很大的損害。大風的條件下,不論乾熱風,還是寒風,都會加劇小麥葉片水分流失的速度,而根系吸收的水分來不及補充,小麥自然容易受到傷害,甚至乾枯死亡。

小麥“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讓人們明白了小麥在不同條件下的狀態,但也告訴了人們如何去管理冬小麥:即要給小麥創造適合它們生長的條件,才能夠達到豐產的目的,只讓它們在變化莫測的自然條件下,想獲得豐產,是有很大風險的。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1.查苗補種與疏苗移栽   

冬小麥出苗後要及時查苗補種,對缺苗斷壟的麥田,補種進行得越早越好;需要移栽的麥田,一般應根據氣溫和土壤墒情來確定,氣溫低、土壤墒情差可待小麥有3~4個分櫱以後再進行;氣溫高、土壤墒情好可以提早移栽。   

2.肥分管理   

對缺肥造成的弱苗田、群體總數達不到要求的麥田,需在三葉期(11月上旬)早施促櫱肥,促使麥苗早分櫱、早髮根,形成冬前壯苗,一般施用尿素75 kg/hm2。對冬季發育不足的麥田,可在返青期(2月上旬)追施有機肥30 t/hm2、尿素150 kg/hm2 ;對壯苗麥田,可在拔節期(3月中下旬)追施尿素120~150 kg/hm2。而生長正常的麥田前期一般不追肥。適時進行葉面噴肥。   

3.適時澆水   

冬小麥生長前期,需水較少,當土壤水分降低到影響小麥正常生長時才需灌水。特別是在冬季寒冷年份,要進行冬灌。冬灌時間最好在12月20日前後。   

春季灌水要以當時的苗情、群體狀況和土壤墒情來決定是否灌水、灌水的時期和灌水量。   

小麥乳熟期至收割階段,應適當控制澆水量,以提高小麥的光澤度和角質率。因此,在拔節後只要保證1次較充足的灌水,在小麥抽穗後一般不再澆水。   

4.中耕鎮壓   

中耕具有提高地溫、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除掉雜草、控制麥苗旺長等作用。因此,在播種後遇雨、苗期澆水、澆“矇頭水”後、返青期澆水後都要及時進行中耕;對群體偏大,生長較旺的麥田,可進行深中耕;對因晚播形成苗小、苗弱的麥田,可進行淺中耕。   

鎮壓可以改變表層土壤通氣狀況,對保證小麥的生長和安全越冬有一定作用。切記土壤水分過高時不宜鎮壓。   

5.預防凍害   

可通過寒流到來前提前澆水和煙燻、選擇抗凍品種、培育健壯植株等措施預防凍害。在寒流到來前進行煙燻或噴防凍液,或在低溫來臨之前及時澆水。   

6.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3月上旬至5月上旬,視當地病蟲發生狀況及時噴藥防治鏽病、白粉病及麥蚜、麥蜘蛛、吸漿蟲等。赤黴病的防治要視天氣情況而定,但應選用對路藥劑進行防治。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化學除草的最佳時期,可用75%苯磺隆幹懸浮劑15~27 g/hm2先配成母液,再對水450~600 kg進行均勻噴霧。


八零後新農人


農村俗話說“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是農民對小麥生長過程的管理中得出來的經驗。

“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是什麼意思?相信從事過農業生產的人都很清楚,小麥雖然不比水稻,它們不需要長期在農田裡面灌水浸泡來滿足生長的需要,但小麥也不能在缺乏水份的農田裡面生長髮育。如果缺水嚴重,小麥就會枯萎死亡。

我們都知道,小麥種植期間是冬天,冬天的氣候乾燥,農田水份揮發快,容易缺水。這個時候種植小麥的農田必須及時補充水份,即使是水份過量浸泡了麥田,對小麥來說也沒大礙,但如果水份補充不足,就會使小麥缺少水份而枯萎。

小麥生性耐寒,即使是天氣寒冷,它也能夠頑強生存。

在北方,經常有大雪鋪蓋在麥田上面,這對對小麥的生長影響不大,種植小麥要得知小麥的耐寒性,所以,不用擔心寒冷的天氣會凍死小麥。

反而小麥卻不能讓它生長過快。小麥生長太快,會因著生長的需要,吸乾它生長周圍土地的水份,讓小麥在未來的生長過程中得不到養分的供應而無法繼續生長。

因此,對麥田的管理,必須保持充足的水份,在小麥揚花前不用施太多肥料或者不用施肥,待到小麥揚花時,再進行合理施肥。這樣才能讓小麥正常生長,才能有理想的收穫。





黃翠麗


農諺說小麥“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主要是形容小麥的特性,也是小麥春季返青田間管理需要特別注意的環節。

小麥是非常耐凍的,小麥在冬季有休眠的習性,一般能耐受零下二十三度的低溫,我國華北地區的地溫,一般否不會低於這個溫度,而且積雪覆蓋可以適當保持地溫,使小麥所處的環境,不會低於這個溫度極限,所以,小麥不會被凍死。但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地溫大大的超過這個低溫極限,小麥也會受到凍害甚至被被凍死。

過了冬季,尤其是到了驚蟄季節,萬物復甦,小麥開始返青,此時小麥的抗凍能力會快速下降,若是遇到寒流的“抽打”,小麥也會受到嚴重傷害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加強小麥的田間管理。

小麥進入返青期,要及時施用返青肥,這期間,小麥開始生長分櫱,期間如果有充足的雨水,對於小麥的生長就十分有利。這時的小麥並不怕雨水多,但乾旱就不利於小麥的返青生長,也就是小麥這個時間段“溼不死乾死”的基本狀態。凡事也不能過,若是此時雨水過於充足,導致麥田積水,就需要及時排水,以免小麥受到長時間漬水傷害。

小麥返青期遇到長時間的乾旱天氣,尤其對小麥生長不利,會導致小麥枯黃甚至死苗。這時就要及時進行灌溉澆水,保持土壤墒情。小麥返拔節青期間,如果小麥有旺長的趨勢,可使用多效唑來控制小麥旺長。在控制旺長的同時,添加S-誘抗素和蕓薹素內酯,防止乾旱、水漬、倒春寒等因素對小麥造成影響和傷害,使小麥能正常健壯地生長。在氣溫逐漸回升後,還要注意預防赤黴病和麥蚜蟲等病蟲害對於小麥的危害。

小麥會返青期間,地裡面的各種雜草也開始生長。雜草的生命力特別頑強,生長速度比小麥更快,會與小麥爭奪水肥。這個時候,要趁著各種雜草剛剛興盛,及時清除雜草。

小麥的拔節期間,是長勢最旺盛的時候,對水肥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時追施肥拔節肥,拔節肥施用量和時間段,須根據小麥的具體生長情況而定。通常是在小麥生長第二節的時候開始施用。不要過早過晚也不要過量施用。為保障小麥所需肥力均衡,施用氮肥時,還要適當的施用磷鉀肥,以提高小麥的品質和產量。


老牛愛遛彎


一、適時中耕增溫保墒

各類麥田要抓緊越冬未返青前進行鎮壓、摟麥鬆土。對田間裂縫較多較大的麥田,應先摟後壓,以彌實裂縫,防止早春寒風颼根。摟後鎮壓,還可保溫提墒,防止或減輕早春凍害死苗。黃淮麥區在冬末或早春鎮壓可抑制主莖旺長,促進分櫱發生,有利於增加穗數而提高產量。各麥區中無澆水條件的旱地小麥,均應在早春及時鎮壓,可起到一定的保墒防寒作用。

二、蹲苗壯長分類管理

對於土壤不缺墒的麥田,返青時不要急於澆水追肥,仍以中耕鬆土提高地溫為主,促苗早發穩長。根據今年的播種普遍偏晚、土壤墒情較好的特殊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管理類型。

page

1

1、是返青期群體中等偏小(每畝60萬株以下)的麥田(或中低產田),返青後可蹲苗20天左右,待小麥春生第2葉出生前後再進行澆水追肥。追肥數量可控制在春季追肥總量的40%左右,推薦施肥量為每畝施尿素7公斤左右,以促進分櫱生長,爭取穗數。待拔節後期(春生第5葉至6葉出生前後)再進行第二次肥水管理。追肥數量掌握在春季追肥總量的60%左右,推薦施肥量為每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進穗大粒多粒重,改善品質。

page

2

2、是返青期群體在每畝60萬株以上的麥田(或高產麥田),地力較好墒情足的高產麥田,可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時期,蹲苗40天左右,待小麥拔節後期(春生第5葉至6葉出生前後)再進行澆水追肥,計劃在春季的施肥量可於此期一次施入,推薦施肥量為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這樣既可蹲苗壯長、適當控制分櫱、降低基部節間長度、促使莖稈粗壯、防止後期倒伏,又可節約一次澆水成本,還可促進大穗大粒,提高品質。

page

3

3、是對於播種過晚、基本苗過大(每畝35萬株以上)、冬前無分櫱的麥田,春季也不要急於澆水施肥,早春以保墒增溫為主。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可推遲在拔節前期(春生第4葉出生前後,小花分化期)進行,追肥數量佔春季計劃施肥數量的80%左右,開花至灌漿初期再隨水追施剩餘的肥料。

page

4

4、是對於部分密度大、長勢旺的麥田,或植株較高的品種,除掌握好肥水調控外,還可用化學調控的方法,在起身期(春生第3葉出生前後)適當噴施植物生長延緩劑(如壯豐安),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株高,防止倒伏。例如,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20%的壯豐安乳油,每畝用量30-40毫升,對水30-4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特別注意要掌握好噴藥時期,過早過晚都不利,同時要注意合理用量並噴灑均勻,防止藥害。葉面噴肥掌握時間:葉面噴肥的最佳施用時期為小麥抽穗到籽粒灌漿期,葉面噴肥提倡使用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溶液,每畝用0.5-1公斤,對水40-50公斤均勻噴灑。同時注意最好在晴天下午4點以後噴灑,以免燒傷葉片,有利於葉片吸收營養。有條件的各類麥田均可進行葉面噴肥。





趙姐的幸福生活


現在天氣逐漸升高,越冬的小麥開始甦醒,葉子也開始泛黃,正是小麥返青的重要時節“返青期”。種過小麥的都知道,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糧食作物,俗話說,“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返青期的小麥不怕水,雨水越充足對於小麥的生長越好,反而如果幹旱的很容易造成小麥死苗。另外小麥不怕凍,冬天再冷基本都能扛過去,因為低溫造成缺苗的情況很少,所以說小麥凍不死。

造成小麥死苗的主要多方面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若單純的一種原因只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影響。小麥到返青期後的倒春寒,春季後少雨多風造成乾旱,尤其是這兩點寒旱交加容易造成小麥死亡。因此到了春天尤其要注意嚴防道春寒,控制小麥過於旺盛的生長,並且及時地澆返青水,保證小麥的土壤墒情。

春天到後,小麥的生長加快,開始拔節,這時候的小麥抗寒的能力已經減弱,最容易受到春霜凍害。俗話說,“風打山樑,霜打窪”,尤其是一些地勢比較地的麥地裡要注意。驟然出現的低溫,雖然過程很短,往往只有幾十分鐘或者幾個小時後氣溫就會回升。但拔節後的小麥在溫度驟降到零度左右,受害的嚴重程度比冬天裡的低溫更嚴重。通常防範的措施就是灌溉,也可以利用煙燻的方式。


農機手石小萌


[互粉][互粉][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

老家農村裡屬於華北地區,通常都以種植冬天小麥為主,長期的生產種植實踐過程中,也總結出來了許多有關小麥種植的經驗,並且這些以各種俗語農諺的方式流傳了下來,非常的生動形象,並且有著具體的針對性。別看如今的農業發達,但是過去的經驗依然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現在天氣逐漸升高,越冬的小麥開始甦醒,葉子也開始泛黃,正是小麥返青的重要時節“返青期”。種過小麥的都知道,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糧食作物,俗話說,“溼不死乾死,凍不死抽死”,返青期的小麥不怕水,雨水越充足對於小麥的生長越好,反而如果幹旱的很容易造成小麥死苗。另外小麥不怕凍,冬天再冷基本都能抗過去,因為低溫造成缺苗的情況很少,所以說小麥凍不死。

造成小麥死苗的主要多方面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若單純的一種原因只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影響。小麥到返青期後的倒春寒,春季後少雨多風造成乾旱,尤其是這兩點寒旱交加容易造成小麥死亡。因此到了春天尤其要注意嚴防道春寒,控制小麥過於旺盛的生長,並且及時的澆返青水,保證小麥的土壤墒情。

春天到後,小麥的生長加快,開始拔節,這時候的小麥抗寒的能力已經減弱,最容易受到春霜凍害。俗話說,“風打山樑,霜打窪”,尤其是一些地勢比較地的麥地裡要注意。驟然出現的低溫,雖然過程很短,往往只有幾十分鐘或者幾個小時後氣溫就會回升。但拔節後的小麥在溫度驟降到零度左右,受害的嚴重程度比冬天裡的低溫更嚴重。通常防範的措施就是灌溉,也可以利用煙燻的方式。

在麥地裡不止小麥會返青,地裡面的各種雜草相對於的也開始生長。雜草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比小麥的生長速度更快,也會造成與小麥爭奪水肥的情況。這段時間也是除草好時節,俗話說,“立春雨水二月間,小麥地裡鋤草完”,趁著各種雜草剛冒頭的時候效果最好,要不然稍微不注意,雜草長的比小麥還要高。

像常見的“播娘蒿”,就是這樣,也是麥地裡主要的惡性雜草,對於小麥的產量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在冬小麥播種後150-170天是防除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裡進行一次除草,保產的效果最好。

在農村裡有著各種的農諺俗語,但有比較強的地方性,要因地制宜,如“尺麥怕寸水”說的就是南方地區,因為降雨比較多,反而要注意小麥受到溼害。再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但現在全球氣溫升高,降水分佈也有一定的變化,適宜延遲一些時間播種。俗語諺語也有一定的侷限性,這些也需要在生產過程中與時俱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