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我們能去哪?

按理說,現在已經正月廿六了,往年這時候,大家早就復工了,但今年不一樣,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公司推遲了開工的時間,有的要求在家辦公。早就買好返程車票、高鐵票、機票的人們紛紛退票改簽了,我退票的那瞬間,閃過一個念頭:我真的還要回去擠廣州的死亡3號線嗎?在老家的日子簡直不要太爽!

“逃離北上廣的人,終將逃回到北上廣!”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赤裸裸的擺在我們面前。尤其第一批90後已經踏入三十歲的行列,難免經常在深夜裡思考:究竟是去還是回?

大學剛畢業的你,帶著一腔熱血和激情,義無反顧的踏上北上廣的道路,成為北漂、滬漂、廣漂茫茫大軍中的一員,心中暗自立下決心,就算在北上廣撞得頭破血流,也絕不回頭。

因為你知道,一線城市充滿著未知。對年輕人來說,意味著平臺廣,牛人多,工資高,成長快,素質教育高。


逃離北上廣,我們能去哪?


工作幾年後,站在30歲的門口,你捫心自問:這些好處你拿到了多少?這些資源你真的能享受到嗎?

1、

年輕人為什麼來北上廣?最現實的一個原因:為了工作和賺錢。

一線城市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帶給年輕人的就是機遇、成長、價值。

同樣是新媒體行業,同一學校,同一年畢業,畢業後從事同一崗位,你在一線城市學到的知識,遠遠比在三四線城市同學學到的要多得多,這是你的優勢。

但是,這個優勢能維持的時效很短。就薪水來說,工作3-4年之後薪水漲得最快,第5年開始大部分處於停滯狀態,就算升工資,幅度也趕不上前幾年。

如果這時候大環境不樂觀,升職加薪的機會就更少了。

2018年互聯網時代“寒冬“的到來,裁員的消息一直沒停過,漲薪水也成了天方夜譚。智聯招聘公開的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只有14.9%的人成功晉升;就算加薪也不多,將近一半的人加薪幅度不到10%。


逃離北上廣,我們能去哪?


更為現實的是,你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成為了職場老人。因為又有一波朝氣蓬勃的畢業生踏入社會,職場上注入了一波新鮮的青春血液。年紀越大,升職加薪就越難,特別是站在風口上的互聯網行業,“35歲的職場危機”似乎更不友好。

工資不一定能漲,花出去的錢只多不少。每天996,熬夜通宵攢下的一點點錢,房東又來和你談漲房租的事。

“廣州賺錢廣州花,別想著帶回家。”一線城市的薪資水平確實高,但是除去房租,所剩無幾。

三分之一交房租,三分之一日常吃喝,三分之一週末活動經費,每月還能存下多少錢?工資跟不上物價,賺錢養房東,這就是很多一線城市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吧。

如果覺得撐不下去,想回老家考體制內工作的話,要儘早規劃。因為公務員考試的年齡要求是35歲以下。

2、

工作壓得你喘不過氣,生活更不允許你鬆懈。

如果不想賺錢養房東,考慮買房嗎?北京、上海的房價收入比是15倍,甚至20倍,在這寸金寸土的城市中,你手中的積蓄買得上房子嗎?


逃離北上廣,我們能去哪?


能在一線城市買房,已經實現財務自由,隨手就可掏出幾百萬買房的年輕人有嗎?當然有,但是不多。通常是掏空工作幾年的積蓄,再東拼西湊父母給的一點錢交首付,每月還一萬多房貸,這才是常態,甚至你的願望就是千萬不要丟工作。

當然,在還沒背上房貸的人眼裡,每月還房貸是一件幸福的事。

當你30歲時,你的父母老了,他們到了需要你照顧的年齡了。這幾年你不在他們身邊,也許他們羨慕鄰居家的歡聲笑語,老人們的兒孫繞膝,而自己守著空蕩蕩的房子,心中的孤獨感油然而生;也許在你過年回來的前一個月就是開始期待著你;等你過完年走後,又開始期待下一個過年了。

也許你想過,要不就把父母接過來吧,但是他們能適應大城市的生活嗎?他們能在這邊交到朋友嗎?還是每天都在家裡孤零零的期待著你下班回家?

老人也需要社交,也需要朋友們互訴心聲,這才是正常的生活狀態。


逃離北上廣,我們能去哪?


所以,把父母接到大城市養老,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現實中,來到大城市的老人們,超過一半是來帶小孩,有的甚至來工作。

幫兒女帶孩子,能為孩子搭把手,減輕孩子的負擔,老人們很滿足。但是長期勞累奔波,對他們的身體健康來說,何嘗又不是一種威脅呢?

中國老人最大的特點是:為孩子付出一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但是孩子們真的就能喘口氣嗎?

能不能拿到當地戶口?就是小孩一出生參加教育競爭的入門券。是否有當地戶口,直接影響到上公辦幼兒園、公辦小學初中,有些大城市還要求有當地戶口的學生才能享受優先本地的985高校。

北京的高校985、211高校有32所,眾所周知的中國最高學府都在北京;上海的高校有13所,可是沒有本地戶口,連高考的資格都沒有,不管你的成績再優異也無濟於談。

戶口,對於大城市的外來大軍來說,比房子更像傳說,可望不可即。2018年,申報北京戶口的有12.4萬人,拿到戶口的6019人,難上加難,層層加碼。

3、

既然在外工作生活如此不易,那回家吧,很多人這麼說。

可是,老家已經回不去了,就算回去也意味著重新開始,你這幾年積累的技能和人脈都在大城市,要遷移回去幾乎是不可能的。

別說回家工作的薪資會減半,也許老家壓根沒你這崗位的活兒。

比如很多程序員,回到老家只能幹著修電腦的活兒;而一線城市號稱年薪百萬的諮詢行業,回去可能面臨著房產銷售、金融銷售等。


逃離北上廣,我們能去哪?


有人早就想著回去考上公務員,進入體制內工作,每天朝八晚五的上班下班。

不過這幾年公務員的招考趨勢是招錄的崗位越來越少,報考的人一點也沒少;上岸意味著‘’努力+運氣+關係”。

對口工作找不到,公務員不好考,那找個技術含量一般的工作先幹著?

可是,就算你願意去基層崗位,人家也未必敢要你。

知乎網友分享過一個自己找工作的真實事例,自己滬漂幾年回到老家後,結果能找到的工作也就是月薪3000左右的基礎崗位,更扎心的是,崗位太基層了,老闆不敢找一個資深的滬漂。

即使勉強找到了稍微合適的工作,有些必要支出還是少不了,比如養老,作為眾多獨生子女的90後,需要承擔父母老去之後的所有經濟負擔、情感負擔。


逃離北上廣,我們能去哪?


公務員沒考上、找個工作還是託關係、小公司不靠譜... ...

如果受不了這樣的生活,那還回去一線城市嗎?回去擠地鐵,點外賣,週末除了約幾個朋友出去看電影吃飯,就是窩在自己的出租屋裡刷劇,也許還是會繼續茫然,在某個加班的深夜裡問自己:“我到底在幹嘛?除了過這樣的生活,我還能做什麼改變?”

身邊不少這樣的例子,從北上廣逃離出來,最後又回去了。也沒有什麼別的原因,也許在這座大城市裡,你只是一顆默默無聞的螺絲釘,但你在自己的星辰世界裡有著自由;就算滿身傷痕,也可以自己舔舐傷口。明天過後,又是一條好漢。

曾經在學校的你,未曾經歷社會的考驗和毒打,年輕,有活力,敢拼,在某次分享會上,坐在第一排滿心期待地聽著師兄師姐們分享自己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親身經歷,你暗自下定決心,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實現自身價值。

這一幕,似曾相識。

前已無通路,後不見歸途。你只能繼續往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