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期天國之女協同四助手,主場挑戰全盛期非神非魔,慘不忍睹…

在國產劇中,能夠按幀來看的不多,如果“神劇”這個稱呼算得上榮耀的話,《天道》配得起。

幼年期天國之女協同四助手,主場挑戰全盛期非神非魔,慘不忍睹…

裡面有句經典臺詞:“言語道斷、一說就錯”,與《道德經》之“道可道、非常道”同源共義,道者本不可言,自然言之必錯。

把這句話作為本文開篇語,權為本文背書,多少能消除些自疚之心,錯與對,本為陰陽同體,沒有花開、哪有花落,作為凡人,真不敢因為說錯而不說,不敢因為錯而不做,一些觀點權做自娛吧。

丁元英號稱非神非魔、芮小丹號稱天國之女,一個人性看透遵循本源、一個率性而為不問因果,一為修行所至、一為本性天生,境界高下自然如清水觀魚。


看終全劇,丁元英、芮小丹之演繹行雲流水,緊咬設定,但劇中兩人各有一次失態,均發生在第四集丁元英六杯酒下肚之後。

思之,芮小丹尚在情理,丁元英卻不知為何。


  • 先看芮小丹:
幼年期天國之女協同四助手,主場挑戰全盛期非神非魔,慘不忍睹…

這個表情,勾魂攝魄

看到這個表情,看官還有他想嗎?關切之心滿溢,妥妥的情人之間才有的眼神。

芮小丹宴請丁元英目的在於報丁隱瞞音響價格讓其感覺人格受到侮辱之仇,灌酒、出醜自為主要訴求,丁來古城後深居簡出,和芮除租房、音響外並無其他交集,朋友尚不可達,男女之情更是無從談起,此處有此表情自為不合常理,但男女之情誰能道的清、說的明?

此處芮之失態,可歸結於其率性本心,愛就愛了,不掩不飾,尚能說通。


  • 至於丁元英之失態,在於其一篇《自嘲》
幼年期天國之女協同四助手,主場挑戰全盛期非神非魔,慘不忍睹…

看看老丁這眼神.....

幼年期天國之女協同四助手,主場挑戰全盛期非神非魔,慘不忍睹…

再看看小丹這眼神,咱能掩飾點嗎??

說這倆人互生情愫也就罷了,按照丁元英的性格,看透人性之大神,在遇到責難總會選擇隱忍,不屑於和對方辯解,更何況對面三人根本和其不在一個層級,這首《自嘲》到底是嘲弄了對方,還是嘲弄了自己?如果真是自嘲,為何會逼得對面三人羞愧離場,按照丁之心思通達縝密,做詩之前自然想到結局。如果為嘲弄對方,和其三人無冤無仇,丁之性格顯然不至於如此低級。那麼,此詩到底為何?

此詩起於吟詩喝酒之提議,源於報社、攝影二人對小丹解救人質的生死點評和宣傳幹事對小丹就職警察的言論之後,且看此詩全文:

  •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 。
  • 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 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
  • 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大家都知道,大凡以《自嘲》為名寫詩,往往不是自嘲。

  • 前四句詩那是妥妥的自謙:我是沒見過世面的人,今天作為客人來到這裡,喝醉了,賣弄自己的皮毛學問,就猶如井底之蛙一樣。
  • 但是畫風一轉,下面這兩句詩那可是赤裸裸的懟人節奏:大志戲功名,明顯懟的是宣傳幹事;海斗量福禍,懟的是報社編輯、攝影,難道是為了討好小丹?畢竟當他們談論這些事的時候,小丹不願意接話,可以凸顯小丹高於他們三人的境界,但貶低一方示好一方明顯不是丁元英的性格啊?同時,此三人又是小丹邀請的客人,懟的他們沒面子,小丹不照樣丟臉?
  • 至於後面兩句,那就是赤裸裸的打臉小丹的節奏啊:自己沒錢,還怪“乾坤錯”,就像“行而不得,反求諸己”一個道理,自己的問題不要責怪別人,應該反觀自身那些地方做的不到。這裡不可能是在說丁元英自己的。

能不能這麼理解,這時候丁元英生氣了、怒了,因為剛一上桌就被灌了六杯酒,可宣傳幹事、攝影、編輯並未做出格之事,賓主落座,向客人敬酒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嗎?丁元英犯得著這麼連懟一圈嗎?

事出反常比為妖,此處百思不得解,且歸於“失態”以蔽之吧。

朋友們,您覺得這是為何呢?留下您的意見唄。


我是故交,一見如故,交則情濃,喜歡美食、美酒、美影及中國傳統文化,以酒交友、樂享人生,加個關注,一起探討文化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