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友未能就減產達成協議,油價大幅下跌,怎麼看?

琅琊榜首張大仙


2天前 ,OPEC+減產協議出乎意料的談崩了。受疫情影響本已疲軟的原油市場再遭打擊。

正當所有人疑問“為什麼談崩了?”之時,沙特隨即開啟“大甩賣”模式,讓石油市場大跌眼鏡。

沙特決定整體調低4月所有原油等級的官方定價,降幅高達5-8美元,這無異於宣佈“全面油價戰爭”開始打響!

不僅如此,沙特透露下月起將不受減產協議控制,在疫情爆發之際打開原油產量閥門,或提高至1200萬桶/日水平。

國際油價今天重挫逾30%,布倫特原油價格盤中跌至31.02美元/桶,WTI價格跌一度跌破30美元,至27.34美元/桶。創1991年美國在伊拉克發動戰爭以來最大跌幅。油價暴跌就如開啟了潘多拉的盒子,將帶來一系列重大影響,全球股市、經濟復甦,政治動盪……

中國股市也遭受了一次重要的考驗,今日,滬深兩市大幅下挫,很多股民比割韭菜。

國內眾多媒體,持續關注國際油價暴跌對中國經濟造成的一系列影響。

當今世界,最主要的4個採油國家沙特,伊朗,俄羅斯,美國決定著國際油價的走勢。沙特之所以要大幅的降低油價目的,是出於自身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的統盤考慮。

作為世界最大的原油生產國,沙特的原油生產成本,遠遠低於美國,伊朗和俄羅斯,加之國內的經濟發展比較好,具有很強的經濟實力。

俄羅斯和伊朗目前的經濟比較疲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是最大的。油價的降低,對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走勢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借國際新冠疫情的黑犀牛事件,降低油價,打擊俄羅斯和伊朗的經濟實力,沙特和美國在這一訴求上的利益是一致的。

這次國際油價走低的原因,除了新冠疫情引起全球經濟疲軟的這種預期,再加之伊朗美國的政治經濟需要油價降低,所以引發了國際油價的大幅的下挫。

對中國,世界當前最大的原油消費國,國際油價的大幅下挫,總體而言是利大於弊。

國際油價的下跌,可以降低我們的原油採購成本,減少我們的外匯支出,為工業製造企業節省一大筆的成本。

對我國不利的因素,主要是降低了國內石油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對於挖掘提升國內油氣產量有一定的影響。

但總體而言,國際油價的降低,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是利大於弊。


最美石油人


一大早,石油暴跌的消息開始刷屏。而導致這一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是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協議談判破裂。

上週五OPEC與俄羅斯在維也納就石油減產協議進行談判,俄羅斯反對歐佩克提出的大幅減產以穩定油價的提議。俄羅斯認為繼續加碼減產行動並非解決方案,傾向於維持當前的減產水平,希望到6月份再決定是否深化減產規模。歐佩克同樣否決了俄羅斯的建議。於是雙方不歡而散

沙特隨後開始降價促銷石油,並大幅下調了4月份的原油銷售價格,發佈了石油增產計劃。於是就出現了週一早盤國際原油價格崩潰,油價早盤一度暴跌30%。

同時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出現劇烈震盪,全球股票市場跌幅加大,A股受此影響低開並全天走低,跌幅達到3%,日本股市大跌5%。

俄羅斯方面稱,已經為油價的下跌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即使油價跌到25美元/桶,俄羅斯的資金也足夠應對因油價下跌而導致的資金短缺,保證財政6~10年的正常運轉。

美國股市開盤後,三大股指大幅低開,道瓊斯指數一度下跌2000多點,觸發了熔斷機制。

石油價格暴跌對美國來講也不是個好事情,會影響到美國頁岩油產業的發展。

當然,石油價格非理性的暴跌,顯然只是一時的情緒宣洩,不可能持續,等大家的情緒都穩定了,就會重新回到談判桌,石油的價格就會穩定。

畢竟俄羅斯和沙特的財政收入中,石油佔比都很高,這種殺敵1000自損800的自殺行為,他們兩個都傷不起,最終一定會彼此妥協,達成限產協議。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我國來講是一件利好,我們可以趁著低價買進更多的石油。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可以降低汽油的價格。


南公子


沙特這次硬碰硬,讓世人重新瞭解了現在的沙特政府的行事作風——沙特也是敢於亮劍的。這可能是沙特現任王儲的行事風格,他是一個85後,血氣方剛,改革精神頗強,做事情也膽子大。可以說沙特這次也是出了一步險招,這種險招只能是有魄力的年輕人能夠做得出來。


但是這樣做也是有代價的,傷敵一千,自損一千。所以不知道如果油價長此以往,沙特會不會把招收回去。

接下來就看俄羅斯和美國如何出招了。

  • 俄羅斯是繼續硬碰硬?也降價?

  • 美國企業的自主性較強,但他們也不得不面臨巨大的壓力,接下來怎麼辦?會削減開支從而導致減產麼?

俄美接下來的舉措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油價。

從歷史看,油價應該不會長期低於30美元/桶,當然,這絕不是任何實操建議,只是從歷史上得出的理論判斷。2016年那次低於30美元/桶,大概間或出現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而且其間還有反彈,兩個月後開始逐漸反彈,後來逐漸反彈至50美元一線。

因此,個人判斷低油價不可能長期持續,但具體的點位和反彈時間難以精準預測。


以上觀點僅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美天然氣觀察


早就預計到原油會繼續下跌。2020年3月9日訊。3月9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大幅跳空低開,開盤跌25%,隨後跌超31%,報32.14美元/桶;WTI原油期貨跌幅迅速擴大至27%至30.07美元/桶。NYMEX最活躍WTI原油主力期貨合約3月8日下午6:02-6:07五分鐘內買賣盤面瞬間成交20281手,總價值近6.08億美元合約。

已經跌破每桶40美元。估計後市還有下跌空間。


用戶85082943699


對於原油價格的短期走勢,受到消息衝擊,疊加技術賣盤和恐慌情緒,造成了短期急跌,屬於正常的市場反應。

對於原油價格的中長期走勢,應該從供需關係和國際局勢博弈二個層面去分析,原油價格中長期價格下行為主。

1、從需求端來看:

(1)主流大國都在積極推動汽車電動化,歐洲發達國家提出了2025不再新增燃油車的計劃,這將會逐漸大幅削減原油需求。

(2)原油需求大國各有困境,美國貧富分化加劇,社會階層矛盾惡化,拖累經濟增長,降低原油需求增長;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大城市限牌限行擬製消費,經濟結構向信息化高科技轉型,都會降低原油需求增長;歐洲內部發展不均衡導致貿易衝突加劇,階層矛盾激化,政黨爭奪劇烈,都會拖累經濟,降低原油需求增長。

(3)新型冠狀病毒向全球擴散,隔離限制行動,大幅減少出行,停工停產,大幅降低了短期內的原油需求。

2、從供給端來看:

(1)俄羅斯和中東產油大國,經濟增長乏力,愈發依賴原油出口來支撐本國經濟,減產意願較低。

(2)中東戰事需要大量的軍費支出,更需要原油出口來補充收入,導致減產意願很低。

(3)美國是石油生產大國,也是石油消費大國,雖然原油價格下跌會打擊原油產業鏈,但也會有利於原油消費產業鏈,原油價格下跌衝擊較小,更多的是在國內利益分配的調整和轉移。美國不減產,只是俄羅斯和中東國家減產原油,就會把減產的利益轉移給了美國。

3、從國際局勢博弈和經濟效益來看:

(1)原油價格下跌,將會打擊俄羅斯和中東產油大國,拖累這些國家的經濟,打擊俄羅斯的實力,擬製俄羅斯的發展,也會降低中東國家跟美國的談判籌碼,這是非常符合美國利益的。

(2)美國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為主的,原油價格下跌有利於消費,有利於經濟增長。

(3)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全球都在貨幣政策寬鬆,容易導致通貨膨脹,現在原油價格下跌,就會壓制通貨膨脹,有利於多數國家,特別經濟發展大國。


廟算資管


原油大跌,油價將走向何方

昨日(3月9日)各原油市場期貨價格暴跌。紐交所西得克薩斯輕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0.15美元,跌幅24.59%;倫交所布倫特原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0.9美元,跌幅24%。

原油價格上躥下跳,盤面顯得焦躁不安,是何緣故?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認為就需要了解世界石油的供應格局和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世界石油主要產油國

美國、沙特(歐佩克產油第一大國,第二位伊拉克)和俄羅斯為主要的前三大產油國,其中美國又是主要的石油消費大國。作為近十年來美國頁岩革命的一個直接結果,是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正在大幅降低,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美國75年來首次成為石油出口國。

二、影像油價的主要因素

影像油價的主要因素為:需求、地緣政治及戰爭、世界經濟景氣度和產油國之間的博弈(石油產量)等。主要的需求變量是中國和美國,其次日本和印度。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在2018年超過72%,這個比例相當高,供應風險非常高,我們國家為保證能源安全採取了不少較為有效的措施,比如增加供應上,北面與俄羅斯合作鋪設能源管線,西面通過與巴鐵合作,建設和鐵路連接和建設並投用了優良水灣---瓜達爾港,增加了一條石油運輸通道,減少了緊急情況下受到馬六甲海峽的制約風險。另外大力發展新能源,包括光伏、風電、核電,在合肥我國的人造太陽工程(核聚變)也有了積極進展。總的來說,我國的石油用量及依存度增量方面的上升空間不大,需求展現穩定。美國在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後,需求上也不會給油價帶來壓力。由於近期新冠病毒的擴展,世界經濟增速放慢是個確定的事件,也壓制了石油的需求。

既然需求端不景氣,那麼產油國小夥伴們就要內部算賬了。以前為了抗衡美國,爭奪市場和定價權,歐佩克往往會聯手俄羅斯來制約美國。因此出現了“維也納聯盟” ,然而,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由於利益的訴求不一致,導致限產談判破裂。

三、短期油價前景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原油市場動盪涉及沙特與俄羅斯兩大主要產油國之間的不同戰略訴求。據美國彭博新聞社的報道,俄羅斯拒絕限產意在向美國頁岩油產業宣戰,沙特增產意在促使產油國重新談判。並且都相互發狠話,俄羅斯總統普京說可以承受每桶20~25美元的價格達6個月之久,沙特則威脅要增產到每天1200萬桶的最高水平。這樣,油價可能還要下滑,甚至不排除短暫下滑至20美元的可能。


老王悟財經


曾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有過二次石油危機,差點也把美國的霸權地位拉下馬來,只不過那是二場石油價格大幅上升帶來的危機。而到了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機卻是美元堅挺,而石油價格暴跌的時期,最終反過來把前蘇聯拉下了馬,以解體而告終!

在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時的比值是1盎司兌35美元,到了今天的黃金都達到了1650美元兌1盎司,黃金上漲了47倍。可是,同為金融屬性和資源屬性的石油價格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後就漲了4倍到達12美元/桶,可到了現在還是40美元的價格。30多年裡也就是三、四倍的價格上升。

石油價格已經到了超級低的狀況,阿拉伯這個石油暴發戶也是漸漸表現出囊中羞澀。連身邊最美麗富裕的阿美也要登臺獻藝,走向上市之路,更不用說其他方面的狀況。估計最終連中東明珠迪拜也會黯然失色。

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資源消耗瓶頸,一方面節能減排的大力推廣、現代製造業的盛行、新能源的不斷開放,另一方面,科技產業推動經濟成為的主流、金融產業快速發展,可是民眾對能源消耗卻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不像前三次產業革新)。這些新能源的增長完全抵消了能源的消耗增長。新能源汽車更是在石油產業中插進了一把無比鋒利的鋼刀。

石油大跌也是暫時的,不可能低到了無限制,可石油價格要想大幅上漲也是不太可能。本來很多人以為美伊戰鬥一打響,石油就會坐上了火箭上天去,過100美元/桶是稀鬆平常。

可事與願違,石油沒有預期的大變動,道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石油上漲之夢撕得支離破碎。

以石油能源為重要支柱產業的國家,包括中東地區、委內瑞拉、俄羅斯等。未來的日子還會愈加不好過。糾紛也會隨之而來,看來2020註定是一個不消停之年。


鞅論財道


最近的油價下跌,實際上是在減產協議破裂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長期的背景,是美國頁岩油產能在技術提升的情況下不斷增加產能,而另一方面則是全球的經濟下行帶來的遠期需求疲軟。

這樣長期的背景再疊加了短期的衝擊,尤其是疫情,使經濟整體受到了下行壓力使得整體的需求進一步下滑,導致了原油價格跌落了50美元一桶。而這時候歐佩克國家與俄羅斯的減產協議破產,導致原油價格進一步因為預期悲觀而下滑,達到了40美元一桶左右的價格。

3月9日開盤原油價格一度跌落了30美元一桶,因為週末的時候沙特宣佈削減石油出口的價格,同時大幅度增加產量,這一舉動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曾經出現過兩次,是為了利用價格戰迫使對方就範,並且大量的挽回自己的出口份額。

50美元是美國頁岩油出口的最低成本價,低於這個價格會讓美國原油企業大量遭遇寒冬,從而可能出現破產,而雖然俄羅斯宣佈自己的原油成本是在20美元左右,但更多被外界認為是一種虛張聲勢,俄羅斯的原油成本仍然較高,很可能在如此低廉的油價面前被迫先行與歐佩克達成協議。

無論結果如何,很可能這一次沙特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在那之後,油價可能會因為減產達成,或者是美國頁岩油企業大量關停,最終引起油價的補償性反彈,但是這個時間需要多少誰都不好說。


諮詢師天生


三桶油的宣傳口號:國際油價漲,我要漲,我和國際一個樣;國際油價小漲,我大漲,我和國際要看齊;國際油價大漲,我飈漲,我和國際比高低;國際油價跌,我難跌,我和國際不一樣;國際油價大跌,我不跌,我和國際有差別;國際油價暴跌,我小跌,我和國際有合同;國際油價不漲不跌,我和國際要接軌。要問油價高不高,有人在為我撐腰!


雲峰51


油價大幅下跌的原因就是在需求萎縮的情況下,供應方還在打價格戰。

當對經濟大衰退的預期強烈時,石油價格都會大跌。比如在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時,WTI(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從2008年均價99.7美元/桶跌至年度最低30.3美元/桶,一年內油價累計下跌70%。而這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比次貸危機更嚴重。高盛預測石油價格將跌破20美元/桶。

歐佩克和俄羅斯沒有達成減產協議,不排除俄羅斯在打“七傷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的頁岩油氣革命對石油出口國影響很大,但頁岩油企業的生產成本很高,2017年頁岩油企業平均油價平衡點為52美元/桶左右。去年就有很多頁岩油企業破產。俄羅斯想借這次疫情危機,徹底打垮美國的頁岩油企業,然後佔據更大的石油市場份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