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備考資料十三

1.抑鬱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特徵的神經症。

2.人格障礙是長期固定的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適當的壓力應對或問題解決方式所構成

3.“機敏、迅速合理處理問題的品質”是意志的果斷性。

4.一種課堂氣氛形成後,往往能夠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且不同的課堂活動也會被同樣的課堂氣氛所籠罩。

5.由於教師在課堂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情緒狀態便成為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

6.教師的積極情緒狀態往往會投射到學生身上,使教師與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都聯結起來,從而在師生間產生共鳴性的情感反應。

7.處罰學生的消極的課堂行為,但不能採用諷刺挖苦、體罰和剝奪學習權利等手段。

8.焦慮是教師對當前或預計到的對自尊心理有潛在威脅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種類似於擔憂的反應傾向。

9.不管是正式群體還是非正式群體,都有群體凝聚力、群體規範、群體氣氛以及群體成員的人際關係。

10.班內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行為會形成定型的期望。他們期望教師以某種方式進行教學和課堂管理。

11.所謂群體是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動為基礎而結合起來的聯合體。

12.正式群體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定的群體,其成員有固定的編制,責任權利明確,組織地位確定。

13.班級、小組、少先隊、團支部等都屬於正式群體。

14.正式群體的發展經歷了鬆散群體、聯合群體和集體等三個階段。

15.只有當教師焦慮適中時,才會激起教師改變課堂現狀,避免呆板或恐慌反應,從而推動教師不斷努力以謀求最佳課堂氣氛的出現。

16.人們往往相信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正確的,覺得別人提供的信息將有助於他。

17.個人可能為了避免他人的非議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發生從眾現象。

18.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能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19.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而深沉、寬鬆與嚴謹的有機統一。

20.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教學結果的測量必須針對教學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