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和姦臣有何特徵?為啥奴隸封建社會逃不脫被昏君奸臣禍害的命運?

生命燈塔


昏君和姦臣是相對的,正真的大臣不一定是皇帝的忠臣,而忠臣相對皇帝而言不一定就是自已的人,皇帝需要自已的人,無論是昏君或明君,而任何一個朝代他都是有壽命的,到了皇朝末年,任何一件事情都可成為改朝換代的導火索,即使同樣的事在皇朝初期可能無關緊要。而新的朝代為取得政權的穩定,往往大肆抹黑前朝,所謂的昏君和姦臣就這樣誕生了。


王再峰幹調


昏君特徵,很多,優柔寡斷——宋欽宗,窮兵黷武——很多,多才多藝——宋徽宗,好大喜功——隋煬帝,沉迷酒色——商紂夏桀,殘暴不堪——北齊一系列皇帝。等等。其實很多時候,昏君的特徵,也可以用到明君身上。

奸臣的話,特徵也很多,例如,一表人才,文采飛揚,膽識過人,聰慧伶俐。共同最顯著的特色就是,聰明。智商都是160以上。

如果說昏君的形容詞都是貶義詞的話,奸臣的形容詞,就是褒義詞。

這是為何?這是奸臣其實更難當啊。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裡面,包龍星的爹講,做貪官容易,做清官難,難就難在你得比貪官更懂的這些。奸臣亦是如此啊!所以,高智商是奸臣的第一要務。

至於第二個問題,就簡單了。

奴隸封建社會,不僅逃不脫昏君奸臣的禍害,也逃不過明君,能臣的禍害。

所處的階段,奴隸制,封建制就註定了這些。

不論昏,明,只要是君,主要是臣,都是統治階級,都是剝削階級。馬克思教育我們,只要是剝削階級,社會就逃不脫被禍害的命運!


酷的世界


昏君與奸臣大都是最佳拍檔,他們一般出現在王朝末期。

昏君們驕奢淫逸,荒廢財政,利用手中的權利肆意妄為,他們“親小人,遠賢臣”,殺害忠良,重用奸臣。

奸臣們的共同點是善於迎合上意,心胸狹窄,見不得比他們厲害的大臣,要想盡辦法陷害忠良。

下面列舉一些昏君奸臣的例子。

夏朝亡國之君夏桀沉迷於女色,重修極其奢華的皇宮,勞民傷財,使百姓怨聲載道。夏桀不理大臣終古的勸諫,他還在一個名叫趙梁的奸臣的慫恿下,殺害了拿著“皇圖”勸諫他的關龍逄。最終,商湯滅夏,夏桀被活活餓死。

宋徽宗趙佶在位期間,重用奸臣蔡京、童貫瘋狂壓榨百姓,百姓不堪重負,終於暴發宋江、方臘起義,北宋政府雖然最後鎮壓了農民起義,但是自身的實力也遭到嚴厲打擊。宋欽宗時繼續任用奸臣,打擊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忠臣,最後釀成了“靖康之變”,徽、欽父子二人被金人囚禁至死。

南明第一位皇帝朱由崧繼位後不思進取,反而大選淑女,只要南京城有女的人家就抓進宮,他還下令去杭州、嘉興大選女子進宮,並且大修豪華宮殿,沉迷於女色。清軍大舉南下揚州,史可法率領老百姓抵抗清軍,朱由崧聽受奸臣蠱惑卻置之不理,最終史可法戰死,揚州百姓被屠十日。氣數已盡的南明小朝廷在清軍的猛烈攻勢下最終崩潰,朱由崧也被凌遲處死。

綜上所述,歷史上的很多昏君是因為自己不思進取,聽不進忠臣逆耳之言,於是善於迎合的奸臣受到重用。昏君奸臣的組合使國家朝政更加腐敗,最終劃入毀滅的深淵。


漫談文史八卦


歷史中所記載的皇帝,基本上可以分為明君和昏君兩類,有記錄的大臣也可以分為忠臣和姦臣兩類。很有意思的是,明君在位時,忠臣就會得到寵信,而昏君在位時,往往會寵信奸臣。


評價歷史人物,不是一個人的觀點,而是在不同時代的很多人的觀點,這些跨越千百年的歷史評價,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所有具有相同觀點的、熟讀歷史的人,都是這一文化族群的成員。數千年來,許多文化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但是對於明君、昏君、忠臣和姦臣的分類標準從來沒有變化。高緯、宇文贇、陳叔寶、楊廣,千百年來大家都認為他們是昏君,而他們所寵信的大臣,也都被貼上了奸佞的標籤。


昏君共同的特點是,過分地追求個人慾望,如身心享樂的慾望、求偶的慾望、享受刺激的慾望、控制支配他人的慾望,他們在追求自己的個人慾望時,不考慮天下百姓的感受,往往是犧牲百姓的慾望追求,而滿足自己的慾望。 公元6世紀,經過近300年分裂的中國,正在走向統一。而就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四位高 度相似的無道昏君,分別是北周的宇文贇、北齊的高緯、南陳的陳叔寶、隋朝的楊廣。這幾位皇帝具有高度一致的共同特點,如興建豪華宮殿、後宮妃嬪巨多、生活侈奢。而最讓人感覺無道的是在位期間,誅殺忠臣,重用奸佞。




在奸佞之人,總是在揣摩皇帝的個人慾望,想盡一切辦法讓皇帝的個人慾望得到充分的滿足,皇帝對能夠讓他的個人慾望得到滿足的人,會置於他的個人世界中重要的位置,會給以充分的信任。 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皇帝為了追求自己的個人慾望佔用了大量的資源後,百姓就會失去這些資源。皇帝所寵信的奸佞之人,主要任務是通過各種手段,把應該供給百姓休生養息的資源拿來供皇帝追求慾望而享用。而忠臣則是為了大多數百姓的基本慾望得到滿足,而限制皇帝過分追求自己的個人慾望。 忠臣所代表的是百姓的基本慾望,而奸臣所代表的是皇帝的侈奢慾望,這兩種慾望會爭奪資源,形成對抗。皇帝會充當對抗的裁決者。昏君為了滿足自己追求的慾望,自然會支持奸臣,除掉忠臣。 奸佞之徒,通過不斷地設法滿足昏君的個人慾望,從而得到皇帝的信任,以實現自己的個人慾望,如提升自己在皇帝和別人的個人世界中地位的慾望,自己的身心享樂的慾望,自己的控制支配別人的慾望等。奸臣為了實現更多的個人慾望,會想辦法激發皇帝更多的個人慾望,以便他們在為滿足皇帝追求慾望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個人慾望也得到進一步的滿足。




鉅奸大惡 貪賄誤國——嚴嵩趙國人,生而受宮刑。及長,強健有力,通獄法,秦始皇聞之,遂以其為中車府令,教其幼子胡亥。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於出遊途中,高偽造詔書,改立胡亥,殺始皇長子贏扶蘇、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將軍蒙恬、右丞相馮去疾等人。及胡亥即位,高為郎中令。乃殺丞相李斯,自為丞相,集大權於一身,駕空二世。他橫徵暴斂,濫殺無辜,譽“殺人眾者為忠臣”;在危機四起之時,又殺二世,立贏子嬰為秦王。後為子嬰所殺。



在中國古代,由經商而步入仕途,最終官高位顯專權禍國的人是不多的,而完全靠陰謀登上政治舞臺的更是鳳毛麟角,呂不韋就是其一。 呂不韋(?~前235)是戰國時秦國大臣,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呂不韋原來是衛國大商人,家財萬貫。他在邯鄲做買賣時認識了在趙國作人質的秦國太子子楚,他認為“奇貨可居”,便主動與其結交,成為關係密切的朋友,他還把自己寵愛的女人送給子楚。 後來,呂不韋來到秦國,憑著錢財和三寸不爛之舌,贏得了秦孝惠文王的寵妃華陽夫人的好感,兩人勾搭成奸,並買通華陽夫人合謀遊說秦孝惠文王,終於立子楚為太子,後來子楚即位就是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任呂不韋為丞相,權傾朝野,名重一時。莊襄王死後,年僅13歲的嬴政即位,呂不韋以相父身份與華陽夫人共同執政。二人舊情復發,非議四起。後來,呂不韋見嬴政一天天長大,而且英武威猛,怕事情敗露,就把假太監繆毐推薦給華陽夫人。呂不韋自己仍然掌握大權。 秦王嬴政22歲那年,舉行加冕大禮,準備親政。呂不韋認識到所有的陰謀都將在秦王的雄才大略面前徹底敗露,他就與太后密謀,讓已受到太后專寵並且大權在手的繆毐發動兵變,準備廢掉秦王另立國王。沒想到秦王雖然年輕,卻有勇有謀,很快平定了繆毐的叛亂。呂不韋也被罷去相職,回到封地洛陽居住。 呂不韋到洛陽後欲圖不軌,想聯合6國諸侯消滅秦王東山再起。消息被秦王得知,又把他流放到四川去。 呂不韋發現秦王死盯著自己不放,知道迴天無望,便憂鬱萬分,在前往四川的途中飲毒酒自殺而死。



指鹿為馬的趙高 趙高(?~前207)原為趙國人,因犯罪被處以宮刑當了太監。秦王滅掉趙國後,把他俘虜到秦國,秦王見他力氣大又通曉法律,就任他做中車府令掌管車馬。他發現秦始皇喜歡小兒子胡亥,便接近胡亥曲意奉承,成為胡亥心腹。秦始皇病死時,胡亥、李斯和他都一起伴駕出遊。三人合謀篡改秦始皇遺詔,讓胡亥繼位為秦二世,賜公子扶蘇、大將蒙恬自殺。 秦二世封趙高為郎中令,負責警衛皇宮,掌握了朝政實權。不久,他大肆屠殺政敵,殺死了二世的12個哥哥、10個妹妹,並株連無數,搞得朝中大臣人人自危。為了篡權,他在二世面前中傷丞相李斯圖謀篡位,李斯在酷刑下被迫認罪,被處斬刑,滅三族。趙高取而代之做了丞相。 從此,秦二世醉心於荒淫的享受,朝政全部由趙高把持,一切政事都由他說了算。一次朝會上,趙高獻上一隻鹿,說這是馬。二世說:“這明明是隻鹿嘛!”隨即問左右大臣。有的大臣懼怕趙高默不作聲;有的大臣討好趙高說是鹿;有的大臣正直忠誠說是馬。後來,說是馬的大臣都遭到趙高的迫害。趙高見時機成熟,積極準備篡位。前207年,他發動宮廷政變,殺死秦二世,立二世的侄子子嬰為帝,他自己仍然做丞相。 子嬰自然知道趙高野心勃勃,趙高不死,國無寧日。子嬰就在宮中裝病,趙高來看他,子嬰於是發出信號,埋伏好的太監一擁而上,趙高毫無準備死於亂刀之下。


洪果果


昏君的共同特點就是聽不得逆耳忠言,喜好酒色,我行我素,不理朝政。奸臣的特點就是善於屈膝奉迎,投主所好,毫無善惡之分的人。因為只有在昏君與奸臣形成最佳搭檔時才能迸發出最大的破壞能量,最終導致國運日衰,禍害百姓,直到改朝換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