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话题引入

在好莱坞的类型片阵营中,成长类电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领域的经典影片有很多,比如《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死亡诗社》、《心灵捕手》等。

无论是讲述小人物追逐梦想,个体的心灵救赎,还是青少年的集体蜕变,观众往往都会因角色身上具备足够的共情力而引发广泛共鸣,从而获得某种心理思想上的强大冲击。

此类作品的叙事结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或者第三人称人物传记的方式,力求客观展示,不做过多戏剧化处理,且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可笼统概括为“励志”片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2017年11月,一部由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改编自美国作家R.J.帕拉西奥同名小说《奇迹》的《奇迹男孩》上映,温暖感人的剧情立刻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最终拿下了3亿美元的佳绩。

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之所以能取得双重成功,首先得益于原作小说的魅力,其原著曾连续120 周蝉联《纽约时报》儿童类书籍排行榜的首位,深受广大小朋友和家长们的由衷喜爱。

从处女作《壁花少年》开始,导演卓博斯基就对青少年成长题材颇为关注,此后的《吉屋出租》等同样涉及该话题,到了《奇迹男孩》时他仍然坚持亲自参与编剧的创作习惯,并在类型片惯用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方面的大胆创新,这让它有了从众多同类片中脱颖而出的资本。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主题拓展,从自我成长延伸到集体成长,实现了成长过程中引领者和被引领者的身份互换

好莱坞出品的成长类电影,主题多是单一的,要么聚焦于主人公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要么描绘一群人集体改变的整个过程。

前者如《阿甘正传》,正如片名所示,阿甘是绝对的主角,他身上承载着一代人满怀渴望的美国梦;《美丽心灵》中备受心理幻觉困扰的数学家纳什,是此片当仁不让的主人公。

后者如《死亡诗社》,在基汀老师独特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托德等一批学生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们为争取自由抗争,尽管付出了男一号自杀的惨痛代价,但每个人无不获得了心灵上的成长。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奇迹男孩》却巧妙地将两种成长主题进行了天衣无缝地嫁接,不仅刻画了脸部畸形的小奥吉融入校园生活,适应社会环境的自我成长经历,还同步描述了和他有关的一群人的集体成长。

天生丑陋的面孔让奥吉显得与众不同,10岁之前一直呆家里接受母亲的教育。为了能让他尽早像普通人一样建立自己应有的社会关系,妈妈伊莎贝尔坚持把他送进了一所公立学校的五年级接受学校教育。

奥吉很清楚他将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其中两次最严重的心理挫伤几乎令他失去信心。以朱利安为代表的校园欺凌,那些冷嘲热骂的侮辱言辞灼伤了奥吉的幼小心灵;唯一的好朋友杰克·威尔,居然在万圣节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狠毒地咒骂他,“如果我长成他那个样子,我觉得我会自杀”。

但母亲自始至终的温柔关怀,父亲内特幽默风趣的鼓励支持,姐姐薇娅一以贯之的爱护,让奥吉逐渐走出自我否定的泥潭,开始了积极的自我调整。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奥吉谨记布朗老师在黑板上每月赠予学生的箴言,“如果要在正确和善良中做出选择,请选择善良”,这是他坚守做人的基本信念。

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奥吉艰难地完成了自我认同,而且他的善意还感染了周围人。

杰克·威尔与朱利安动手捍卫和奥吉的友情,两人最终和好;薇娅参加戏剧社成功演出并收获爱情,摆脱了被父母无意“忽视”的失落感;米兰达卸下伪装重新做回自己;妈妈欣喜于奥吉融入社会的事实,写完了搁浅近10年的硕士论文。

奥吉就像是一束巨大的光源,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得到了家人朋友和老师们的厚爱,他也反过来“回馈”他们,实现一种集体性的成长。

《奇迹男孩》的人物设定打破了引领者和被引领者之间的鸿沟,使原本单向不可逆的身份发生了有效置换,这是好莱坞成长类影片在主题上的新拓展,反映了美国社会文化的包容性有了更大提升。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视角多元,采用单元式板块状的结构进行呈现,多角度地勾勒出了成长之路上的不同困境

如果说主题的延展是创作者在剧作层面的用心,那么视角的变化则是艺术手法上的改良,不同于普通单一视角的叙事,本片采用的是单元式板块状的结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用,以角色命名的四个单元分别指代不同的视角,代表不同看法,但都统一在一个主题下,多元化的叙述视角保证了故事的层次性完整性。

①生理残疾与亲情关怀

影片从奥吉上学讲起,诉说他在校园里遇到的一系列成长困境,核心是其长相引发了多数同学的异样眼光,从惧怕不适到濒临奔溃,再到坚强自信勇敢善良,在奥吉身上既体现了成长的残酷,也表露了亲情的温暖。

母亲告诉他要学会宽容,“心灵这张地图给我们指引前方的道路,而外貌这张地图则记录我们走过的路途”;姐姐和他分享自己被闺蜜疏远的伤痛,让他有勇气拥抱现实;父亲则风趣幽默给他鼓励,增加其自信。

奥吉的家人犹如天使般围绕在他身旁,照亮奥吉前行的路。温馨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温暖的亲情关怀,家庭源源不断地为奥吉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能量。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②关爱缺失与闺蜜疏远

第二篇章从姐姐薇娅的视线展开,如她所说“奥吉是我们家的太阳,爸爸妈妈和我是围着太阳转的行星。我爱我的弟弟,也习惯了这个宇宙的规则”。

话虽如此,薇娅还是被深深的失落感笼罩着,父母的“无意”忽视,最疼爱她的祖母去世,还有闺蜜米兰达的疏远。

薇娅急需得到关注与认同,她尝试突破自己,参加学校的戏剧社并结交了男友贾斯汀,话剧《我们的小镇》的成功演出,让舞台上的薇娅获得了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认同。

由于缺少亲友的关爱,曾一度让薇娅陷入了低落境地,但她通过改变自身在新的社会关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③友情的背叛及其捍卫

杰克·威尔是奥吉进入学校后交到的第一个朋友,但他迫于被小团体孤立的“威胁”,说了好朋友的坏话,这让奥吉异常痛心,他无法接受友情在眼皮下的“背叛”。

而对杰克来说,他是被母亲教导才和奥吉靠近的,他其实并不真正明白母亲的善意,直到奥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他的目光,杰克才发自肺腑地想和他做回朋友。

当朱利安再次以轻蔑的口气提到奥吉时,一向内敛的杰克动手打架,他用实际行动捍卫友情。

这一段落借助两人交往的过程,剖析了友情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也说明只有真挚的态度,才能维护长久的友谊。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④原生家庭与自我伪装

最后是“米兰达”的部分,经由她的陈述我们知道,米兰达的父母已经离婚,父亲和他的前上司组建了新家,母亲整日喝酒消愁,原生家庭的不幸让米兰达痛苦不堪。

她在夏令营活动中,将薇娅一家人既“传奇”又温馨的故事安插到了自己身上,原本无人理会的她瞬间成了别人争相追逐的对象,这极大地排遣了她的孤独,也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但家庭的破裂的悲哀与消费他人苦难的内疚,令她再次选择了伪装的姿态,疏远薇娅根本就不是她的本意。所幸,奥吉勇于面对现实的勇气也鼓励了米兰达,她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与薇娅一家人和好如初。透过米兰达的视角,更加凸显了原生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非凡意义。

叙述视角的多元融合,不光提高了《奇迹男孩》的可信度,也从侧面展现了成长道路上的多维度困境,丰富了对成长主题的揭示,也让影片更具有普遍性。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手法灵活,没有拘泥于现实主义题材惯用的手段,而是大胆加入魔幻浪漫主义的镜头语言

除了主题的拓展,视角的多元,本片的创新之处还在于拍摄手法上的灵活多变。

尽管故事本身是现实主义的,但导演舍弃了纯粹写实的电影语言,大胆引入一些颇具魔幻、浪漫色彩的方式。

按照剧情设定,奥吉无疑是带有悲剧意味的人物,他在出生后做过高达27次的手术,才让他有了正常呼吸,摆脱了助听器的使用,但面部的畸形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小奥吉自身忍受了巨大伤痛,家人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特别是母亲专职在家陪伴儿子,本来只差一篇论文就能拿到硕士学位,却因此整整推迟了10年时间。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而当奥吉走进校园后,被许多同学排挤,朱利安曾多次欺侮他,说出了诸如“怪物不得出现”、“为大家想想,你还是去死吧”等颇具侮辱性的话。

这样的“苦情”戏,导演却以轻喜剧的方式讲述,全片充满了幽默风趣的台词,《星球大战》里的人物不时出现于现实画面中,此类操作极大地消解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影片开头,奥吉轻松自嘲式的独白就为电影定下了诙谐的基调,片中的金句更是层出不穷。

比如杰克在食堂吃饭时问奥吉,“你有没有想过去整形?”,他得到的回应是“这就是我整形过的样子,我可是拼了命才让自己这么帅的”,奥吉一边若无其事地说着,一边轻撩刘海,那副可爱的样子早已让人忘了这个孩子曾有过的痛苦。

图什曼校长自我介绍时说他有许多的外号,例如屎壳郎,臭臭,既逗笑奥吉缓解了他的紧张,也惹笑了屏幕前的观众。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奥吉的妈妈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你所在的地方,就想象一个你想去的地方”,于是热爱《星球大战》,长大了想当宇航员的他常常会在脑海里幻想,而所有的臆想都会在画面中“参与”进现实。

从身着全套装备的宇航员的成功着陆,到楚巴卡、波巴·菲特等角色的突然降临,都为这部现实主义的影片染上了魔幻、浪漫的气质。

对涉及到伤痛、死亡的地方,电影均采用了回避、一笔带过或者旁白的办法,比如奥吉出生后没有曝光他“丑陋”吓人的面孔,仅仅借由护士、母亲的表情间接说明,祖母的去世也是借助薇娅的倾诉。

这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作品轻松幽默温馨浪漫的轻喜剧基调,让观众面对奥吉艰辛的成长过程时,多了一份温情。

美国媒体曾评价说,“影片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在我们湮没在自私的汪洋时,为我们带来希望”,“不仅给孩子们上了励志的一课,也唤醒了成年人心中最单纯的美好”。


《奇迹男孩》: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个人观影感悟总结

《奇迹男孩》是一部极具感染力的电影,奥吉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同时他的善良也辐射了周围人,带动了集体的成长;影片没有单纯从主人公奥吉的视角展开,而是采用单元式板块状的结构,多元化的呈现了成长中的不同困境;导演运用灵活多变的拍摄手法,轻松幽默地讲述了一个“超然于现实的童话”,让原本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蒙上了魔幻浪漫的色彩。显然,作品在主题、视角、手法上有“新”突破,为好莱坞成长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