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窄巷子”防疫記:“80後”拄拐堅守 鄰里多溫情

蘭州“窄巷子”防疫記:“80後”拄拐堅守 鄰里多溫情

圖為蘭州“80後”基層防疫員張興隆(左一)堅守在防控疫情卡口點。徐雪 攝

初春的西北,還透著寒意,蘭州“80後”基層防疫員張興隆在卡口點一坐就是一整天,在他身邊是一根柺杖、一頓乾糧、一個火爐,以及一些防疫用品。

張興隆是城關區靖遠路街道朝陽村社區的一名殘疾專幹,憨厚、話少是鄰里間對他的評價,在工作崗位上他積極、熱心,主動申請到疫情防控卡口點值守。

2003年,還在上初中的張興隆不幸被車禍奪去了一條腿,突如其來的打擊曾讓他痛苦消沉,但經過家人的鼓勵,張興隆意識到“以後的路還長”,並開始努力學習,再到工作,如今還收穫了幸福的小家。

張興隆負責值守的是一處老舊居民區,一條逼仄的巷子是這裡居民進出唯一的通道,因為地方狹小,分配給卡口點的帳篷無法使用,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就成了張興隆和同事簡易的辦公“裝備”。

從春節開始,張興隆每天早上會準時到崗,儘管家離卡口點只有約1000米的距離,但拄著柺杖的他要步行40多分鐘才能到達,降溫的那些天對於在戶外堅守的工作人員是“最難熬的”,裹著厚厚軍大衣的張興隆還是忍不住哆嗦。

兰州“窄巷子”防疫记:“80后”拄拐坚守 邻里多温情

圖為蘭州“窄巷子”裡的志願者為鄰居測體溫。徐雪 攝

這一幕被84歲的居民達含章看在了眼裡,他將自家的小火爐搬了過來,張興隆打心裡感覺到溫暖。

不僅如此,達含章還用紙箱子為卡口點的工作人員做了一堵“防風牆”,還將自己家的電燈接出來供他們晚上照明,社區考慮到老人生活也不寬裕,多次給予補貼,均被他拒絕。

“其實,在這個三米寬的巷子裡有很多鄰里溫情。”朝陽村社區黨支部書記馬娟說,很多居民在得知社區防疫人手緊缺時,都自願來值守。

52歲的韓家文正是其中的一位志願者,經過短暫地學習後,他能熟練地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為來往的居民宣傳防疫知識、測量體溫、消毒等。

達含章戴著社區發放的口罩說,社區工作人員很辛苦,為了不給他們添麻煩,他和家人很少外出。

張興隆和這裡的街坊鄰居都十分熟悉,“多虧了他們的幫忙,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有序開展”。

“疫情結束後,想給兩個孩子補過生日,畢竟這段時間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張興隆說。

記者 徐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