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我在您身邊——八醫援鄂醫生、重症醫學科丁兆勇

2月9日我們青島援鄂醫療隊,從武漢天河機場乘坐專用大巴駛向武漢城區。車隊在空蕩蕩的大街上急駛,除了偶爾可以看到身著黃色反光背心的幾個環衛工人在打掃著地上的落葉,大街上幾乎空無一人。儘管窗外是難得的明媚陽光,然而這座往日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繁華都市卻彷彿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按下了暫停鍵,冷冷清清地籠罩在一層厚重的陰霾裡。

別怕,我在您身邊——八醫援鄂醫生、重症醫學科丁兆勇

雖然往日的我已經習慣了急救車閃爍的警燈和刺耳的警笛,然而當我真正站在武漢街頭的這一刻,救護車從我的身邊呼嘯而過時,我的心中仍然不可控制地升騰起了莫名的恐懼感。恐懼過後,我的心緒逐漸被心痛和焦急佔據:我心痛武漢人民的這場災難,我焦急他們在病榻之上的輾轉反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此行的責任重大,那句“健康所繫,生命相托”的誓言在我耳邊再度響起!

別怕,我在您身邊——八醫援鄂醫生、重症醫學科丁兆勇

“武漢,你需要我,我來了!”為您驅除病痛我將竭盡全力,我要用我的專業知識,用我的仁心仁術,精心守護您,還您平安與健康!

我們接管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負責的病區共50張床位,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從一開始的陌生緊張,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很快步入了正規,一切都在流程化,規範化。

別怕,我在您身邊——八醫援鄂醫生、重症醫學科丁兆勇

以愛出發掌握病患動態。面對未知的病毒,這些重症病人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甚至全家隔離,這次疫情中有人失去了丈夫,有人失去了妻子,亦或是雙親和子女……他們有人焦慮不安,有人暴躁易怒,內心充滿了對病情的恐懼。面對病患,我不僅要讓他們的身體脫離病痛的困擾,我更要保證他們的心理問題也能得到妥善的治療。為了精準掌握病患的實時動態,在我分管的病房裡,我主動添加能夠熟練應用微信的年輕人為好友,通過頻繁的視頻連線,實時掌控他們的病情變化,即使身在駐地,也能隨時瞭解他們情緒上的波動,遠程進行病情諮詢答疑指導,給他們疏瘀點,除痛點。在病房查房時,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防護服和冷冷的護目鏡拉大了我與病患距離,親切感更是無從說起,哪怕是再親切的問候、再貼心的撫摸、再暖心的交流也穿不透這層厚厚的“牆壁”。通過主動添加他們為微信好友和日常的交流,加強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增進了我們的感情,消除了他們對於疾病的恐懼和疑惑,重新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我只是要告訴他:“別怕,我在您身邊。”

病房一位83歲高齡的老大爺是我記掛在心頭的病患,由於年事已高,身體的不適讓他只能終日躺在病床上,而因為不會說普通話所造成的交流困難更是加劇了他的焦躁情緒。為了安撫老大爺,我時常和他視頻連線,從而清晰地看到大爺的狀況,也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休息的日子,我上網蒐集武漢方言,我也知道了“老特爾”就是“爸爸”、“蠻紮實”就是“厲害”、“透痰”就是“吐痰”的意思……當我用反覆練習的方言和大爺視頻交流的時候,他終於能夠坐起來,操著一口武漢方言和我興奮地說些家常話,那一刻我們的心融化了那堵厚厚的“隔離牆”,親切地貼在了一起。

別怕,我在您身邊——八醫援鄂醫生、重症醫學科丁兆勇


“偶爾去治癒,經常去幫助,總是在安慰。”這是很久以前一位西方醫生的墓誌銘,而這句話至今仍然熠熠生輝。病房內一個女患者她丈夫在這次疫情中不幸去世,家裡十幾歲的孩子也在隔離中,對疾病的恐懼,對兒子的擔憂,和對失去丈夫的痛心,讓她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時常躺在病床上不吃不動,時而哭泣不止。為了平復她的情緒,每次查房時我都儘可能在她病床前多待些時間,詢問她的病情變化,分析她的影像資料,耐心勸導她:“你的病情在好轉,你肯定能健康出院,我們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相信我們。我們陪你一起走過這個坎。別怕,我在您身邊!”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護理,患者恢復得很好,目前很快就要出院了。“面對病患,我們不能被困難擊垮,不能將疲憊和恐懼傳遞給患者,我們要傳遞給他們信心,傳遞給他們力量!”我時時刻刻與隊友分享自己的體會感悟。

武漢需要我,我來了;疫情一線,治病救人是我守土擔責的彰顯!待到疫情散去時,我們定會笑迎武漢的十里春風,共赴櫻花芬芳江城的盛宴。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作者:八醫援鄂醫生、重症醫學科丁兆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