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晚清遭遇的惡果,根源在於對人民權利的忽略

叔本華:晚清遭遇的惡果,根源在於對人民權利的忽略

叔本華:晚清遭遇的惡果,根源在於對人民權利的忽略


中國滿清政府的無能,尤其是晚清時期的無能和捱打,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是中國人民的恥辱。對於晚清的無能的原因,許多歷史學家都進行過各種各樣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但許多人認為晚清的失敗在於“閉關鎖國”,沒能夠開眼看世界。至於什麼樣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在此不想發表評論。在此我想介紹一下叔本華的觀點,我對叔本華的觀點是否正確的問題,也保持“閉關鎖國”,保持閉口不言,只是作為一種知識上的介紹,讓讀者諸君更多的瞭解人們對晚清的看法,從而達到兼聽則明的目的。

叔本華認為,晚清遭遇的惡果,根源在於政府對人民權利的忽略。和叔本華的其他哲學論斷一樣,叔本華的這個觀點也是站在了時代的前列,遠遠超過了叔本華所處的那個時代,偉大哲學家的觀點非同凡響啊!


叔本華:晚清遭遇的惡果,根源在於對人民權利的忽略


叔本華在其晚期的《附錄與補遺》中寫道:“現在,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這樣一種權利概念在公民社會中已經不再流行。但是,在整個世界中,這樣一種權利概念儘管在理論上已經廢除,然而在實踐上仍舊繼續使用著。在中國,正是忽略了這種權利概念,其惡果已經顯現出來。由於內憂於民眾叛亂,外患於強敵壓境,這個龐大帝國已經處於一種毫無防禦的狀態,它不得不為它僅僅擁有和平的藝術卻忽略戰爭的藝術,正在付出沉重的代價。”

叔本華的《附錄與補遺》首次出版於1851年,叔本華寫出上述論斷的時候或許會早於1851年,但無論如何,那個時候正是晚清政府處於內憂外患的時刻。根據叔本華的上述論斷,他認為滿清政府之所以遭受了如此的惡果,根源在於忽略了人民權利,忽略了權利概念。至於晚清是如何忽略人民的權利的,叔本華沒有進行更多的論述。但是,青史通鑑認為,首先是政府忽略了人民權利,沒有充分保障人民權利;其次是人民不屑於、不習慣於行使自己的權利,或者無法行使自己的權利。這兩者,我想都有吧,正是這兩個導致了晚清的惡果,如果叔本華的論述稍微有點道理的話。


叔本華:晚清遭遇的惡果,根源在於對人民權利的忽略


叔本華在其許多著作中表明這樣一個觀點,即“國家,就其本質而言,純然是一種公共機構,它存在的目的只是保護其成員免遭外部的侵略,並解決內部的紛爭。”叔本華還引用霍布斯的觀點予以論述,說霍布斯在《利維坦》中也認為人民權利的概念是極其重要的。

無能的晚清政府,叔本華所說的國家和政府的本質,都已經喪失殆盡了,其作為一個公共機構,既沒有能力保護成員免遭外部的侵略,也沒有能力解決內部的紛爭,處於內憂外患當中。這樣的政府,自然是離垮臺不遠了。


叔本華:晚清遭遇的惡果,根源在於對人民權利的忽略


人民是否天然具有相應的權利呢?叔本華認為,人類的種族中是缺乏這種權利的,正因為如此,才需要國家這個公共機構,這是國家之所以成為國家的“終極基礎”。叔本華說:“倘若人類有權利的話,也就沒有人再需要國家了。”所以,人民權利首先是需要國家來進行保障的。當然了,我認為人民本身也要有著行使權利的自覺性、習慣性。

霍布斯認為,每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他的權利也就有多大,每一個人的權利是由他的力量決定的。對於霍布斯的觀點,叔本華作了介紹,但是並沒有進行有力的駁斥,卻提出了相反的觀點,叔本華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是人的權利是平等的。”


叔本華:晚清遭遇的惡果,根源在於對人民權利的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