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经历之“学生思维”

早上认真听完第二节写作课,本想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追星历程,当然星是指千姿百态的植物了,但不妨以后再写吧。

在仔细将“初学者如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的四个步骤进行思考和总结后,我发现这个步骤的逻辑竟然和我的第一次正式的公司实习感悟如此相似。

2019年的三月初,我和同学一起去了一个眼镜电商公司进行面试。跳出了原本熟悉的英语教育行业,我当时是抱着接触新事物,锻炼自己的能力,也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做外贸的心态来应聘这份实习工作的。

当然,我肯定也是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比如实习工资低、新的专业知识和融入公司集体的挑战等。

实习经历之“学生思维”

因为是互联网电商公司,整个团队也就十几个人,灵活机动。初入公司那几天,我的任务就是适应公司环境、了解工作的流程、做些简单的翻译和运营团队一起开会议。

在此后我长达四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重新认识了“学生思维”。

第一次做产品英文介绍的PPT,让团队成员更加了解眼镜。就是那天晚上加班了半小时,再到第二天早上来时问老板:PPT已经做好,可不可以和你先过一遍,如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以再修改。

那天晚上讲的PPT其实效果一般,但老板还破天荒的当着众人的面夸我做事好。在这么多老员工面前这样夸我,我实在是不太好意思,但事后想想一个刚实习的大学生不就应该要这样做事吗?

实习经历之“学生思维”

某天下午,供应商那边临时有事需要老板过去商议,走得匆忙,什么也没交代就火急火燎地过去了。我心想老板走了,那我是不是可以稍微放松一下,整个下午都没做什么事。

哪知道第二天老板回公司就开会要求每个人汇报工作进展,不出所料我被批评了一通,大体就是说我学生思维严重,有惰性。如今我认真反思了一下为什么他说我学生思维严重,其实是有些道理的。

“学生思维”的不好之处在于学生将自己在学校行为处事的那套模式也用在了社会工作中。

在学校,我们绝大多数人等着老师来给我们布置任务,为我们讲解知识,但在进入社会工作时却很少有人会事无巨细的为我们安排这安排那了。

我们学生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邻域,其他的不会也没有多大关系,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习惯于找借口,好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一直很“包容”我们。

然而社会却从来不会如此,没有人会无条件包容你的过错,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失败买单。

曾经我们以自己的母校为荣,是她们教育我们,但终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撕心裂肺地扯下这层保护我们的“龟壳”,逼着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来适应社会

实习经历之“学生思维”

但是,“学生思维”也有宝贵的地方值得我们一辈子珍藏。除了我们从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正如我们校训所写:博学、求是、明德,这在任何地方都是永恒不变的。

无论是迈入写作的第一步还是初入职场第一步,都要接受自己差的事实;了解做事的底层逻辑;做事积极主动,先完成再完美;凡事有交代。

其实,一通则百通,我如今越来越愿意用职场的做事逻辑来统筹我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不仅高效,还少了很多师生间矛盾(其实就是把导师看作是发工资的老板哈哈)。

实习经历之“学生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