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作者 | 長安客(DoMarketing-營銷智庫 主筆)

近日,一組MUJI的海報在日本獲得了平面設計師協會頒佈的雜誌廣告類JAGDA獎。

這個獎項到底有什麼了不起,值得一說?

據悉,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簡稱JAGDA)是日本唯一的全國性平面設計師組織,也是亞洲最大設計類團體,權威性自不待言。協會的最高獎項龜倉雄策獎,更是被譽為日本設計界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代表著日本平面設計的最高水平。

因此,獲得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大獎,意味著對MUJI設計水平專業性的肯定,絕非國內廣告營銷圈那些只要贊助了就能拿到手軟的獎項可比。

不過,從畫面看,MUJI這組海報充分發揚了“極簡主義”的風格。海報是由日本設計師新村則人設計的,表達的主題是露營場景。畫面僅用色彩和幾個圖形的結合,完美構成了人在自然中露營的和諧場景。海報的另一個亮點在於,整個視覺效果是用廢紙板製作表現出來的,在原材料上也體現了極簡的理念。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這樣看似簡單到有些簡陋的海報能夠獲得JAGDA的認可,不僅是因為MUJI有著一貫的“性冷淡”品牌調性,極簡主義的設計則很好體現了這一點,並不斷的為生活方式進行提案;更因為在日益複雜的當代社會,極簡主義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入侵了商業、個人生活等方方面面,而日本社會更是對極簡主義推崇備至。

MUJI:生而簡單

從一開始,MUJI就有一種極簡主義的風格。

1980年,MUJI發佈的第一張海報廣告就非常簡單。海報印在一張牛皮紙上,畫面只有一個舉著的牌子和文字介紹,牌子上是無印良品的品牌名稱。而且,整張海報的顏色只有牛皮紙的本色和無印良品的品牌色調。從這則海報開始,極簡就成為無印良品海報的一貫風格與調性。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MUJI的海報風格來源於其產品和品牌的一貫極簡風格,外界名曰“性冷淡”。而MUJI之所以能長期保持極簡又高水準的設計風格,與其主設計師,武藏野藝術大學教授深澤直人有著直接關係。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作為無印良品設計顧問,深澤直人本人就非常推崇返璞歸真的極簡主義。他對極簡在設計上的應用可謂爐火純青,比如,他設計的Love Papilio沙發,在保證產品功能的基礎上儘量去除一些不必要的修飾,只保留事物最基本的元素,同時在細節上進行了改變。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不僅如此,深澤直人還具備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在屢次化繁為簡的過程中,他還能運用卓越的審美能力提煉出產品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用戶。他的同行,設計師康斯坦丁•格里克Konstantin Grcic就評價他說:“深澤直人有著能將複雜變成簡單、醜陋變成漂亮、陳舊變成嶄新的魔力,他可以親吻一隻青蛙而讓她變成公主。”

日本:簡單消費

MUJI成立於1980年,原是西友株式會社於1980年開發的PB品牌,1983年於東京流行發訊地的“青山”開出第一家獨立旗艦店,直到1990年才正式成立良品計劃株式會社,現在則成為日本最大的Life Style Store(生活方式零售店)。

而日本的現代零售業有百年曆史,老字號品牌眾多,年輕的MUJU為何能反超百年老字號們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日本社會整體的消費趨勢發生了明顯變化。

對此,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做了詳盡論述,他把日本消費社會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少數人炫耀性消費時代,第二家庭消費時代,第三個人化消費時代,第四回歸理性、重視“共享”的消費時代。

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初期,伴隨著城市化,日本大城市誕生了中產階級,少數中產階級家庭和時尚男女成為消費主力軍。第二階段是從1945年到1974年間,日本的城市化全面普及,夫妻和兩個孩子所組成的小家庭是消費主體。

1975年,日本進入第三消費時代,消費主體由家庭轉向個人,消費的商品從家庭共用變成個人獨享。人們改變了過去“越大越好”的消費觀,開始注重產品的質量、品牌、個性化,以及服務。

21世紀初,日本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人們追求一種整體感,重視環保。他們認為購物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通過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斷深入地瞭解自己,把自己變成想成為的樣子的過程。

從第三消費社會向第四消費社會的轉變,日本社會的消費潮流發生了明顯變化,三浦展總結出五個特徵:

一、從個人意識到社會意識,從利己主義到利他主義

二、從私有主義到共享意識

三、從追求名牌到追求簡單、休閒

四、從崇尚歐美、嚮往都市、追求自我到日本意識、地方意識

五、“由物質到服務”的真正實現,或對人更為重視

而MUJI快速成長的90年代,正是日本社會開始由第三個消費階段轉向第四個消費階段的時代,消費潮流的變化為MUJI們提供了後來居上的機會。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迴歸簡單生活、簡單消費已成為如今日本消費社會的特徵,極簡主義因此流行起來。部分日本人甚至走的更遠,過起了類似於“禁慾系”的生活,家裡只留必須的生活品,將不必要的東西全部丟棄。而正是藉助對消費潮流的準確把握,MUJI們才能在日本走進千家萬戶。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世界:追求簡單

極簡主義不僅影響著日本社會,更是影響當代世界的一股潮流,它的崛起與社會複雜性增加帶給人們的壓力普遍加重密切相關。

發達的工業文明創造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單就娛樂方式而言,今天的人們就能選擇追劇、看短視頻、直播等過去難以想象的方式。但與之相對的是,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並沒有增加,消費主義宣傳催生的過分膨脹的物質慾望,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等都讓人們感到苦不堪言,因而,追求簡單的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渴望。

美國作家喬舒亞•菲爾茨•米的《極簡主義》一書就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潮,全書貫穿著拒絕多餘,將生命“浪費”在重要事物的精神。作者在書中指出,極簡主義不是要你一無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質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東西。通過捨棄生活中多餘的東西,我們得以超越物質,集中精力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五種價值: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和奉獻。

極簡主義的思潮同樣影響到了工業界,喬布斯就提倡極簡的原則。

1996年,喬布斯迴歸蘋果之後,對蘋果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砍掉了絕大多數產品和業務線。蘋果手機的設計也遵循極簡的原則,當時,與諾基亞等廠商帶有鍵盤的手機相比,只有一個主要操作按鍵的蘋果就像一個怪胎。但正是這樣的產品,讓蘋果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

而且,據說喬布斯的個人生活也及其簡單,他的家裡幾乎沒有什麼傢俱和擺設。根據前往過他家裡做客的人說,他的家裡幾乎空無一物,只有幾件東西,愛因斯坦的肖像、一盞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而在信息嚴重過載的當下,廣告圈裡流行極簡也就不難預測,簡單的廣告設計可以說是對觀眾的一種善意,讓觀眾獲取和解讀信息更加輕鬆。

比如,寶馬提倡實用原裝配件的廣告,只調換了BMW三個字母的順序,就清晰地告訴讓人們:如果不用原裝配件,你的BMW可能就要變成BWM了。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極簡主義對商業界最新的影響,則是眾多品牌的LOGO開始變得扁平和簡單了。光是最近,既有杜蕾斯和寶馬讓自家LOGO變“扁”了。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當代年輕人更喜歡簡單純碎的交流方式。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杜蕾斯LOGO:左為舊版,右為新版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極簡主義設計

如何理解極簡主義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極簡主義不是一切從簡

極簡主義設計是最終呈現的結果,從視覺上以較少的元素排列組合,給到最極致的用戶體驗。這就要求在設計中不斷做減法,去掉一切周邊的多餘元素,突出最核心的元素。

比如IBM沿用44年之久的品牌標誌,其標誌性的八條橫紋LOGO成為設計史上的經典。極簡的IBM三位字母背後,塑造了IBM品牌的獨特形象。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2、極簡主義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廣告是不是採用極簡的設計,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MUJI的海報之所以能夠吸引關注,與其一貫的“性冷淡”風格可謂一脈相承,拼多多的廣告如果也這樣恐怕就會是一場悲劇。

比如,MUJI設計師深澤直人設計的果汁肌膚包裝盒。剔除原本複雜的圖案紋理等元素後,反而用水果自身的外型做包裝,用最少的元素挖掘其價值。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3、比極簡更重要的,是洞察和創意

做出好的廣告,依靠的並不只是奉行極簡原則,洞察受眾需求加卓越的創意也必不可少。

就像深澤直人說的“察言觀色是一件非常體貼非常美的事情。對方即使什麼都不說,心裡也有想要傳達的東西,這需要你去觀察,去推測。體察對方情緒,才會知道對方需要什麼。設計師不就是做這樣的工作嗎?設計產品不是為了表達設計師自己的想法,而是考慮對方的心情、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設計。”

為何是 MUJI?簡單設計其實不簡單

比如,在多雨的季節,出行時我們習慣帶一把傘,走累了,傘又可以充當起柺杖的角色。但是此時如果我們手裡拎著較多東西,就只能把傘夾在腋下,而這時只要在傘的彎鉤處再設計一個凹槽這樣傘把就多了一個功能——懸掛塑料袋。於是,這樣一把奇特的傘就誕生了。

最後,從明天起,讓我們的生活也簡單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