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要興旺,離不開三個字:

孝,勤,恕。

“孝”是治家之基,“勤”是興家之本,“恕”是家和之道。

一個家庭的運勢,就藏在這三個字裡。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孝,即孝順父母。

兒女孝順,家庭和順。

《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是做人的根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是個以教書為業的秀才。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曾麟書事親至孝,日常也以孝字育人。

曾國藩的祖父,晚年臥病在床。

老人每晚小便六七次,離不開人照顧。

曾麟書就晝夜侍奉在老人身旁,整整八年不曾安睡。

老人動作不靈便,又說不出話來。

只用眼神示意,曾麟書便知道他想要什麼東西。

曾國藩從小見到父親侍奉祖父,孝順植根於心。

後來他在軍中帶兵打仗,也不忘時時寫信向父母稟告近況。

如此家風的影響下,曾家代代子孫都是孝順之人。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曾國藩說:“凡一家之中,勤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

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

達官顯貴之家,多因後世子孫的驕奢淫逸,導致家道中落。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曾國藩身為封疆大吏,平生卻從不積蓄銀錢。

正是為了讓家中子弟明白,倘若一日不勤,就會有飢寒之患。

這樣一來,子弟養成勤勞的習慣,就會想辦法自立自強。

曾氏家族來自湖南,早年以務農為主。

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為後人留下了八字家訓:

豬、蔬、魚、書,

早、掃、考、寶。

即養豬、種菜、餵魚、讀書,這四件居家之事;

以及早起、打掃、祭祀、睦鄰,這四種治家之道。

要想身體力行地做到這八個字,離不開日復一日地辛勤勞作。

曾家的子侄都是半耕半讀,不可以坐轎、不可以使喚人取水添茶。

砍柴做飯這等家務,需要親力為之;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插秧換苗這些農活,也需要時時學習。

曾家祖傳有一副對聯:

“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裝承祖澤;

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鉅付兒曹。”

這副耕讀傳家的對聯,正是曾氏家訓的核心。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莊子曾說:“(對人)苛刻太甚,則人將以不肖之心應之。”

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勺子碰鍋沿,難免會有磕磕絆絆。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寬恕,自然親密無間,一團和氣。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所謂恕,就是要尊重家人,用寬容的心對待家人。

不僅要“如己之心”,更要“如人之心”。

不能因一已之私,就把自己所厭惡的推給別人。

還要懂得照顧家人的喜惡,遇事多為別人考慮。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曾國藩也認為:“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孝睦房訓辭》有言:“休存猜忌之心,休方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家要興旺,離不開這三個字


父母子女感情深厚,兄弟姐妹相處和睦,夫妻之間同心同德。

只有大家族和睦了,一個個小家庭才更加興旺。


轉自儒風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