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記(1):上海勝,則全國勝


上海日記(1):上海勝,則全國勝

寫《上海日記》,不是僅僅因為疫情,而是為了這個讓人愛到骨子裡的城市,為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急浪時,所承受的一切的紀念。

今天看到這張照片,我有點感慨:

上海日記(1):上海勝,則全國勝

其實,確切說,從昨天中午12點到今天中午12點,上海一共新確診了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且都是從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飛來的人們,有意大利籍的,也有中國國籍的。

每天的上海新聞,重點內容就是機場防控措施的嚴格和有序,不管是誰,都要接受流行病調查,做到24小時,因地制宜,細化到人。

今天有許多航班取消,但是每天20架飛機2000名乘客從世界各地飛到上海兩大機場,其中14、5架是來自於八個重點區域的,每天要隔離1000多人。每個下飛機的人們分為黃標和綠標,黃標就是重點區域來的乘客,這些重點區域的人們要到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如果是轉運的旅客,由專人專車護送。

總之,防控外來輸入的決心,真的是很堅決的。

而上海市區內部,從3月份開始看起來開始安全了起來。其實,從2月底以後,逐漸沒有什麼新增病人了。但是,大家還是依然戴著口罩,你只要出門,去個超市、去個菜場,然後進小區,就都會要求測體溫,到後來,每個人都會在各個門口,手心向上,伸出手給專門穿著紅馬甲的志願者量體溫,這種儀式感,讓人很安心。

我住的社區周圍,有一些外國人很喜歡聚集的西餐店從上個星期開始營業了,有一家酒吧在疫情前就外國人聚集,人特別多。整個兩月份,所有的外國人也許都逃回國了吧,可是3月份一過,老外們又出現了。不過,個別幾個老外不像我們那麼喜歡愛戴口罩,我又不好阻止他們,只好悻悻離開。

也許老外就是天生喜歡聚集的物種,讓他們不和朋友喝酒聊天,他們可能比得病還難受。

我突然想到,在疫情前的日子裡,很多走在街上老外防霧霾戴口罩倒真的很勤快,而當時,我們反而並不太戴口罩。現在反過來了。

還記得2月初的時候,有一個在藥店排隊買口罩的視頻,圍著南京東路第一藥品商店一圈,當時,有一個圖表顯示說,上海人最怕死,買口罩全國領先。上海有句話說:性命交關,沒有什麼比命更重要的。

但是,嚴謹自保的上海人在危機面前卻還是深明大義。記得大年夜那天,我們同學群裡聊得很熱烈,吐槽的吐槽,發紅包的發紅包,突然,有一個同學說,他在醫院工作的太太剛接到命令,馬上要收拾行李,到機場集合奔赴武漢了。同學群,立馬沉寂下來,誰也不搶紅包,誰也不說話了。

於是,我們看到了很多上海醫護人員在機場集結的視頻,領隊點名著:“華山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第四人民醫院......” 有一個上海某部隊醫院的醫生,發的視頻讓我感慨:穿著軍裝,每個醫生戰士都揹著一個軍用大包,裡面都是防護用品,排著隊,走向飛機,能帶多少就帶上多少,誰叫前方物資緊缺呢。

當時,很多上海人起初還很不理解,那麼多醫生護士過去了,那麼我們自己看病怎麼辦呢?確實有許多人推遲了手術、推遲了看病,更多的人是選擇熬,熬,熬。雖然不如武漢人那麼壯烈,但也難免悽慘。上海人要保護自己,不讓自己生病,所以就出現了排隊買口罩的局面,並且不再外出,不再聚會,聽從指揮,出現了真正的長達一個多月的萬人空巷。

摒牢,上海方言,卻是一個城市的品質,在危難之時,摒牢,方顯英雄本色;在困苦前線奮戰時,下跪插管給病人,幫助病人翻身甚至護理,摒牢,方顯堅強勇敢;從上到下,一呼百應,摒牢,方顯海納百川。

於是就有了上海一位93年出生醫生和武漢老伯同看日落的照片,並且掛在這位醫生所在的上海中山醫院門診大樓外。

上海日記(1):上海勝,則全國勝

整個2月份,人們偶爾下樓都覺得空氣裡似乎瀰漫著一些隱患,停工停產,似乎看不到頭一樣。好在超市裡供應充足,超市工作人員說,他們現在每天供應的量是以前一個星期的量,但是,每到中午,蔬菜全部強光。於是,就網購,平時買得到的東西,疫情期間大部分還是不會間斷。外賣、快遞都不能門到門服務,就堆放在小區門口,一開始有點亂,後來,慢慢的,每個小區都有個很像樣的棚,然後按照門牌號碼,在架子上標記好,我們小區的大棚上有四個大字“抗震救災”。

我才想到,現在是戰時。但是,這樣的戰爭,生活卻無虞,那是因為後方為我們付出了多少。

一邊是沒有帶來不便的生活,但是一邊是網絡上看到的湖北和武漢那些讓人心疼痛心的故事,似乎每個人都在問,病毒最初來的時候,人們到底在做什麼?那個海鮮市場,為何要存在?不僅國內的局勢讓人心急,許多國家紛紛撤僑,美國日本相繼專人從武漢撤僑,意大利等國家選擇與我們斷航,世衛組織領導專程來北京,要討論和宣佈疫情的級別是不是需要調到最高級,是不是把我國定義為疫區國。

而這個時候,李文亮的去世,又讓人扼腕嘆息,朋友圈裡還爭論哈佛醫學院為他降半旗到底是不是真的。當時,幾個朋友見不到面,就在網絡上互相討論,開始討論一些社會制度問題。因為那個時候,確實讓人喘不過氣來,而國外?好似在隔岸觀火,有人嘲諷說,特朗普做不到的,病毒都幫助了他。這比貿易戰還要厲害。

危機,危中有機。我們雖然在危險中,但是道家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可以轉化的,它也告訴我們,“委曲求全”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是“曲則全者”。

一個朋友,過年前去了日本,本來準備2月底回上海的,還專門對我說,國內當心身體,日本很安全。然後她在2月份選擇了去美國,因為他們已經在做美國移民的事情。不過,現在還沒有回來,她說,現在老百姓還都沒有辦法檢測。她說要搶購回上海的不多航班的機票。現在輪到我勸慰她了,

就這樣,上海萬人空巷的一個月過去了,病毒輪流轉。

在湖北武漢,很多醫生護士還沒有回來,但我們總覺得快要苦盡甘來了。

在萬人空巷,悽慘兮兮的一個月裡,夜晚的時候,當我向窗外眺望,總是看到東面的東方明珠那依然金光閃閃光芒。它的色彩,它的亮光,彷彿如堅守的燈塔,讓清冷的外灘多了溫暖,讓人的內心並不清冷。

我似乎明白了,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需要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就是和病毒七擒七縱的鬥志,對醫學科學不斷突破的努力,以及,平民百姓嚴陣以待、不懼不悲的態度。這樣,病毒和其他的問題,才會解決。

我不相信人定勝天,但我知道,盤古開天闢地後,這個天下,病毒一直是暫時的。

以前說,武漢勝,則全國勝;現在,應該說,上海勝,則全國勝。

—未完待續,直至疫情結束————


上海日記(1):上海勝,則全國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