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獎獲獎工程巡禮!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標軌鐵路

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是肯尼亞獨立後首條新建鐵路,是中肯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係的第一個標誌性項目,中非“三網一化”合作開局之作,“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早期成果。項目由中國路橋、一航局、二航局、四航局、二公局、三公局、機電局、隧道局共同參與實施,是海外採用“中國標準”全方位建設、運營、維護的國際幹線鐵路。線路全長472公里,全線採用“中國標準”設計:1.435米標準軌距,國鐵I級標準,單線,有碴軌道;以貨運為主,兼部分客運業務,設計年限為100年,客運最高時速120公里,貨運最高時速80公里。

魯班獎獲獎工程巡禮!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標軌鐵路

蒙巴薩到內羅畢原有一條始建於1896年的米軌鐵路(軌距為1米),因年久失修、設備老化,平均時速僅為22公里,全程需要21個小時,且經常需維修導致運行不穩定,時常發生火車脫軌、撞傷動物等事故。此外,作為非洲東部最大港,蒙巴薩港擁有17條國際航線,與全球80個港口有業務往來,東非的大部分貨物都從這裡進出。因米軌鐵路運力不足,貨物大多依靠公路運輸,經常發生公路貨運過載、港口貨物滯留等情況,嚴重製約了蒙巴薩乃至肯尼亞的經濟發展。擁有一條新的鐵路,是肯尼亞人民的世紀夢想。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項目建設團隊始終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積極推行人員配備標準化、管理制度標準化、過程控制標準化和現場管理標準化。各標段質檢人員標準化配備,嚴格執行各項質量管理制度,構建並落實質量管控體系。執行首件驗收制度,及時優化施工方案,確保施工工藝和施工過程標準化。堅持標準化工地建設,設置梁枕預製場、鋼筋加工廠,強力推進現場管理標準化。建立標準化實驗室、拌和站,通過建設團隊和監理工程師的聯合驗收,實現從原材料、施工過程到成品的有效監管,確保成品質量受控。

魯班獎獲獎工程巡禮!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標軌鐵路

通過採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項目技術創新取得可喜成績。項目累計獲得“礦物摻合料有效鹼含量測定儀”等26項專利授權。申報科研立項課題23項,涉及工程技術、工程管理、工程材料。這些專利和課題成果不僅合理利用了當地資源,貼近非洲鐵路應用實際,降低了工程造價,也進一步提高了工程質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天然火山灰質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應用”獲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大吸水率骨料混凝土施工應用技術”獲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公路工程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

百年承諾 不朽豐碑

項目建設者信守百年工程承諾,踐行中國鐵路先進理念,嚴格執行法定建設程序、國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和肯尼亞國家節能、環保的規定,工程設計先進合理。項目於2018年5月完成竣工驗收備案,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車。項目運行過程中未發現質量缺陷和質量隱患。蒙內鐵路開通不到一年已達到並超過設計運輸能力,獲得中國工程建設魯班獎。項目建設期間,為肯尼亞創造了4萬多個工作崗位,培訓了大量的技術工人,推動肯尼亞GDP增長約1.5%。

魯班獎獲獎工程巡禮!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標軌鐵路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積極適應社會生態、應對安全生態、保護自然生態和塑造媒體生態,具有標誌性、突破性、示範性等突出特點,是新時期中非的友誼之路、合作共贏之路、繁榮發展之路、生態環保之路。

築路架橋 圓夢非洲

“鐵路是我們多年的夢想,它不僅給我帶來了工作,以後還會將港口的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往東非各個國家,使公路不再擁堵,各種商品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在蒙內鐵路工作的當地人索菲婭·凱庫說。

項目開通當日,肯尼亞總統肯雅塔一行人登上首班列車,沿途受到數萬民眾的熱烈歡迎。看著盛裝出席、載歌載舞的民眾,肯雅塔總統激動地說:“120年了,肯尼亞人民終於有了新的鐵路,我們將掀開新的一章。”從開通當晚至次日凌晨,肯雅塔總統連發5篇通告介紹其乘坐蒙內鐵路的體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蒙內鐵路全部採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管理、中國裝備,由來自中國的團隊運營維護,項目的建設全方位帶動了中國鐵路產業鏈走出國門,進一步夯實了中國鐵路標準在東非乃至整個非洲推廣應用的基礎,為中國鐵路“走出去”打開了廣闊的天地。

來源:安全質量環保(QSHE)監督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