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孫楊被禁賽的消息爆出來已經一個多星期了,圍繞孫楊藥檢風波的爭議依然不斷。相比於孫楊在興奮劑檢測的時候是否違反了相關規則,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對孫楊的處罰是否適當以及孫楊上訴勝算的可能性有多大等等之類的話題,我更關注孫楊與他媽媽之間的關係。


孫楊媽媽在CAS聽證會會後接受採訪的時候對著鏡頭的哭訴,彷彿讓人忘記孫楊已經是一個29歲的成年人了。多年以來,孫母一直擔任孫楊的經紀人,對孫楊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


孫楊媽媽就曾經透露,孫楊在上初中的時候,孫楊的鞋帶也總是她幫著系。孫楊也很聽媽媽的話,即使是到了現在這個年紀,孫楊媽媽對孫楊的管教也非常嚴格。


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這種對兒子全方位地把控的方式,對孫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很難說未來孫楊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後,會不會成為一個“媽寶男”。

孫楊在《魯豫有約》中就說到,談戀愛找對象,會聽從媽媽的意見。之前孫楊跟一名空姐在一起交往了好幾年,但孫楊媽媽不同意,就出面干涉,這段感情便無疾而終。


未來,孫楊還會進入到一段親密關係之中,面對這樣的母子關係,他該怎麼辦呢?

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01

我怎麼會吃他媽媽的醋呢?

最近,我也接到一位來訪者的諮詢,很遺憾,前來諮詢的不是她“媽寶男”式的老公。


由於疫情關係,來訪者被迫和她老公一起待在公公婆婆家,矛盾也就隨之浮現,本來對於老公幾乎每天都要跟他媽媽通話報備生活內容、行程計劃就多有不滿。


現在倒好,一家人在一起,婆婆一會兒一個帶著撒嬌式的口吻喊著“兒子”,讓來訪者覺得她變成了橫插在他們母子之間的“外人”。


每當她跟老公抱怨的時候,老公要麼不理解,要麼在她和婆婆中間“和稀泥”。更糟糕的是,來訪者自己還很自責:“我怎麼會吃他媽媽的醋呢?”。

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02

為什麼會變成“媽寶男”?


1.“媽寶男”的後面大概率會跟著一個把兒子當寶的媽

在這樣的媽媽的眼中,無論她的兒子多大了,她永遠都會覺得自己的兒子“還小”,永遠會事無鉅細地去照顧自己的兒子,哪怕是兒子已經處在一段親密之中。

同樣地,她自己也要獲得兒子足夠多的關注和陪伴,甚至要了解兒子的每日行程。正是在這樣的緊密連接中,兒子很難跟媽媽做到真正的分離,雖然生理上早已成年,但心理上還遠未“斷乳”。


2.“父親”角色的缺失

在緊密的母子關係中,很難看到父親的存在。

弗洛伊德曾經提出“俄狄浦斯情結”,指的就是兒童在發展過程中對母親的渴望,在潛意識裡想要取代父親佔有母親,但是又懼怕父親的權威和力量,隨著個體的發展,男孩會逐漸認同父親並把父親當成榜樣,對母親的原有的那種想要佔有的愛由於“閹割焦慮”也會逐漸消失。

由此可見,父親的存在也是使得三角關係能夠平衡的重要因素。

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03

“媽寶男”式的伴侶

對親密關係有哪些影響呢?


1.對母親過度依賴,缺乏獨立,沒有主見

“國慶節我倆要不出國旅行吧?”

“我爸媽也放假呢,我跟他們也商量下或者把他們也帶著吧?”

“這一件吧,你穿這白色襯衫挺好看的!”

“我媽說白色的不耐髒,算了吧!”

......

小到生活中經常詢問媽媽意見,大到家庭中的很多決定也需要媽媽來做。雖然已經談戀愛或者結了婚,但是對母親的過度依賴總會讓伴侶覺得,在他們的關係中還有一個媽媽。

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2.遇到問題時,“媽寶男”多半會和媽媽站在一起

“媽寶男”對媽媽不僅僅是生活上的依賴,在關係的天秤中也會向母子關係傾斜。對於妻子和母親一同落水該先救誰這樣老掉牙的問題的糾結,在他們那裡是不存在的。

我們都知道,婆媳問題一直是婚姻生活中所不可避免的難題,在與“媽寶男”的親密關係中,如果妻子想要從伴侶那裡尋得支持和安慰,那結果大約也只是失望。

我的來訪者遇到的就是這樣的問題,自己的老公與媽媽緊密聯繫在一起,當妻子表示婆婆對他們夫妻之間的事情沒有邊界時,老公多會採用“和稀泥”甚至是站在他媽媽那邊的方式來回應:“我媽把我養大不容易,你就不能多體諒一下嗎?為什麼總是要跟她過不去呢?”

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04

“媽寶男”如何

重塑自己的親密關係?

1.意識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問題

很多“媽寶男”最難的其實就是意識和覺察自己和伴侶的親密關係中的問題。他們不覺得自己和媽媽關係過於親密有什麼問題,誤把和媽媽的分離當成是不孝。如此,就失去了溝通和解決的必要了。所有問題的解決,意識和覺察都是第一步,意識到問題在哪,才是改變的開始。


2.與父母和解,培養獨立人格

確實,對媽媽的過度依賴,責任不全在“媽寶男”自己,很多是來自於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自己的成長經歷。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把責任完全推卸給父母,父母他們認知思維模式相對來說,已經比較固化,改變對於他們來說可謂希望渺茫。

但是進入親密關係的“媽寶男”們已經是成年人了,過去與媽媽的關係模式我們或許不能完全由自己決定,但現在以及以後的親密關係的方式該如何選擇,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自己的。

所以,與父母和解,培養自己的獨立人格就從此刻開始。


3.調整關係結構,看見伴侶的需求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裡就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第一位。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和子女最終總是要分開,而成長後的孩子總是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親密關係。

如果在成年後尤其是進入親密關係之後,還對自己的媽媽過度依賴,那無異於讓自己的伴侶很難融入進來,伴侶勢必會有一些負面情緒。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要看見伴侶的需求,遇見婆媳問題時,學會智慧地去處理,畢竟母子關係很少會破裂,而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則不然。

最後,願每一個你在關係中都能被看見,都能被溫柔以待,每一段關係都能滿足彼此的需要。


文:鄧兆傑 來源:壹心理


孫楊與媽媽的關係:親密關係中的“媽寶男”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