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和毛姆的思想會讓你活得更加通透


曾國藩和毛姆的思想會讓你活得更加通透


曾國藩說:“人一生最可靠的東西只有兩件:一是進德,二是修業”;英國小說家毛姆在小說《刀鋒》中說:“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求內心的平靜和認識到生命的無限性” 。

我認為,我們可以把曾國藩的“兩件最可靠的東西”當做立身之本,而把毛姆的名言當作我們的心理狀態和終極目標。

1 立身之本:進德與修業。

所謂進德就是指道德的修養,所謂修業,狹義的理解就是指不但學習,不斷進取;廣義地理解就是指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技術水平、經營能力、擴大自己的業務水平、賺錢養家的能力……等。

進德與修業這兩項缺一不可,丟失了前者,就會名譽掃地;若丟失了後者,就失去了生存能力。因此,只有兩者齊頭並進,才能立足,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也能獲得做人的尊嚴。

只有這兩項最靠得住,因為金錢、地位、名譽、愛情、家庭等由於種種原因都會丟失,有的丟失後能找回來,但有的則找不回來……

2尋求內心的平靜和認識到生命的無限性是心理狀態和終極目標

首先談談這句話的由來:

毛姆在《刀鋒》這本小說中的主人公幾經周折去尋找生命的意義,最後,他發現:有的人雖然很富裕,但仍然有對生命的恐懼和對財富丟失的擔憂,於是,內心煩悶與焦躁不安……由此,毛姆得出的結論是:人生的意義之一就是尋求內心的平靜。即達到一種忘我或無我,脫離塵世風俗的干擾,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恢復內心的平靜。

毛姆說:“人的生命既是無常的,也是無限的,所謂無常就是指世事無常,生命隨時就會結束;所謂無限就是指人在人生的長河中無非是滄海一粟,微乎其微,不管你多麼努力,也不管你的能量有多大,都是很渺小的,所以,生命是無限的,既然認識到了生命的無限性,我們依然熱愛我們的生活,活得不必要那麼累,可以從容悠閒地活著……”


曾國藩和毛姆的思想會讓你活得更加通透


3其次,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中來重新審視與思考這句話:

對“尋求內心平靜”的正確理解:

假如我們沒有賺錢的能力,孩子上學沒有錢,老人看病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錢,我們的內心還能平靜嗎?這絕不可能。因此,尋求內心的平靜只屬於那種衣食無憂、沒有任何拖累和困難的人的一種思想境界。另外,社會需要我們盡職盡責,該我們出力的時候,要出力;該需要我們發表言論的時候,我們要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引領這個社會前進,我們平靜無為行嗎?

因此,尋求內心平靜只屬於沒有任何困難、憂愁、煩惱和社會責任的人的一種高級享受和終極訴求。

對“生命是無限的”正確理解:

第一種理解:把“生命是無限的”理解為生命是屬於全人類的。

所以,他是無限的,因此,每個人十分渺小和微不足道,既然這樣,我們可以盡力去生活與奮鬥,但沒有必要去拼命去奮鬥,那樣,人早就玩完了,生活的樂趣也沒有享受到,有點遺憾。所以,我們要沉得住氣,慢慢生活,仔細品味,既有最求又有享受,把功名利祿放到一邊,走一步看一步,既要積極,還不能頹廢。正如毛姆所說的那樣:我們認識到生命的無限性,依然熱愛我們的生活。這是一種比較正確的生活態度。

第二種理解:把“生命是無限的”理解為個體生命是無限的。

我們想一想:所有那些能夠達到生命無限的人是什麼人呢?有的人活了一輩子,老了,死了,兩三年後被人忘了,這些人佔絕大多數,他們的生命是很有限的幾十年。

有的人活過,有的年齡大,有的年齡小,他們也死了,但他為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雖然早就死了,但他們的事業、影響、貢獻、甚至他們的人格依然活在人們的心中,他們是永垂不朽的,比如:在文學方面的魯迅、胡適、蔡元培、梁啟超……在科學方面的那些研究原子彈的專家;在政治方面:毛主席、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在軍事方面的十大元帥……很多很多,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他們的生命是無限的……

如果最求這樣的生命的無限性會激發起人們的巨大潛能,那活著的意義已經不是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人,而是為了這個社會與國家,這就是為事業而活著,這樣的人會忍受住寂寞、痛苦、磨難與挫折,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決心,這樣的境界就超脫一般人的境界了……


曾國藩和毛姆的思想會讓你活得更加通透


4把兩種理論結合起來才能活得更通透!

如果我們把曾國藩的“進德與修業”作為我們的立身之本,而把毛姆的“尋求內心的平靜和認識到生命的無限性”作為一種心理狀態和終極最求,那麼,我們會越活越通透,越活越明白;越活越充實;越活越灑脫;越活越自然……

不倒翁 2020,3,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