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東西巷藏一“戲院”,弘揚傳統文化受眾卻少得可憐

桂林的東西巷,如同成都的寬窄巷子一般,基本上去桂林旅遊的人都會來這個地方轉轉,雖然東西巷正不斷的商業化,但其中也有一些地方保留了傳統的文化,“講古堂”就是其中一個,獨具桂林特色的彩調,就可以在這個“戲院”中欣賞到,但可惜來聽的觀眾還是太少了。

桂林東西巷藏一“戲院”,弘揚傳統文化受眾卻少得可憐

我們先來看一下東西巷是什麼地方,這是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唯一一片歷史街巷,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摧毀,根據已有的歷史圖片於2016年重建完畢,可以說是一條仿古的商業街,如今的商業氣息也越來越濃厚,如果說明清建築是保留了文化的外觀,那麼“講古堂”就是保留了文化的內核。

桂林東西巷藏一“戲院”,弘揚傳統文化受眾卻少得可憐

位於東巷4號的“講古堂”就吸引了我的注意,門簾上還寫著兩句話“談古論今扯板路,說東道西聽講古”,配上這復古的磚牆外觀,確實文化範十足,每天有4場演出,還有演出的目錄,基本上以桂劇為主,門票稍微貴了一些,畢竟傳統戲曲的受眾人群真心不多,讓年輕人花40元去聽一場戲曲,確實有點難度。

桂林東西巷藏一“戲院”,弘揚傳統文化受眾卻少得可憐

進入講古堂裡面,是一個民國時期合院式建築,青磚灰瓦,三開間兩層磚木結構,四周清水封火牆,觀眾席擺放了一些紅木八仙桌,桌上擺放著綠色小盆栽,也有身穿古裝的服務員,給人感覺還是挺復古搭調的,有種穿越的感覺。

桂林東西巷藏一“戲院”,弘揚傳統文化受眾卻少得可憐

一個節目約10來分鐘左右,有幾個身著古裝的人演出,除了唱還有簡單的舞蹈和比劃,其中有些方言個人聽不是很懂,和廣東的粵劇、潮劇差不多,雖然演員很盡心盡力,但可惜到場的觀眾並不多,室內的冷清和室外商業街人潮湧動的繁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桂林東西巷藏一“戲院”,弘揚傳統文化受眾卻少得可憐

說實話,在一個仿古商業街設立這樣的傳統“戲院”確實很值得讚賞,像其他地方的仿古商業街很少能夠找得出如此有文化內核的地方,尤其是在寸金寸土人流密集的商業區,這種地方更顯得不容易。

桂林東西巷藏一“戲院”,弘揚傳統文化受眾卻少得可憐

有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果不傳承下來,很快就消失了,但人員冷清,年輕人很少來觀看也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傳統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也需要創新,像周杰倫將中國風融入了流行歌曲中,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歡和傳唱。所以傳統戲曲方面,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改進,讓受眾面更廣一些呢?

桂林東西巷藏一“戲院”,弘揚傳統文化受眾卻少得可憐

當然在推廣方面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比如適當的降低票價,降低大眾聽戲曲的成本。對於桂林繁華的商業街中設置一個這樣的“戲院”,你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