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疫情明白了什麼?提倡像韓國、日本式的家庭單人份分餐方法會比較好嗎?

小麻雀與貓大王


請客一定每人一份,不要共同夾一盆的菜,用分菜的方法更安全,能避免傳染。


紅光


分餐方式值得提倡!

小時候,我跟妹妹就是分餐制。每天吃飯,媽媽會把我們要吃的菜,分別用小碗盛著,每人一份,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我很生氣😤,總是怪媽媽,因為我年齡大,個子也高,吃的當然要比妹妹吃的多。

年齡再大一點,我不讓媽媽給我用小碗盛菜,直接吃菜盤裡的,結果媽媽還是照樣給妹妹用小碗盛好,放到她邊上。

再長大了,我問媽媽,你為何還要給妹妹用另碗盛菜呢?媽媽說,不給妹妹另碗盛菜,你幾口就把妹妹的菜吃了!還有妹妹吃的份嗎?

聽了媽媽說的原由,我差點沒笑噴。

原來堅持分餐,跟衛生健康統統無關。是怕我把妹妹的那份也搶吃了。

現在出門聚餐,最愛的就是自助餐,想吃什麼自己取,方便又省事。

喜歡吃火鍋,但必須用公筷,但也要看是跟誰吃火鍋,往往忘記了用公筷,你得想想,這個人的口水,你是否能接受!


曹力76404736


親,您好!非常榮幸回答你的問題。通過疫情我其實想了特別多,以前吧總覺得錢才是最重要的,現在才知道比起錢還有更多的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當然是生命,能夠好好的健康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看淡很多,和孩子,婆婆相處也緩和很多。親情,愛情都非常重要,大家一起快樂的活著很重要。

說起分餐其實是可以的,就是老一輩可能不太容易接受,我們這輩還是可以接受的,孩子們嘛自然上行下校,也很容易接受。我表妹一家很久以前就是這樣做的,她們家孩子吃飯困難,所以分餐,一人一分,孩子看大人這樣吃自己這樣每天也吃光光,效果還不錯。

這樣做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大大減少了細菌感染,比如一個小小的感冒都是有可能在筷子夾菜就傳染了,就別說我們現在這麼嚴重的疫情。我看最近外面都有火鍋店都開業了,看著還蠻緊張的,他們就不怕大家一起涮的時候就傳染了嗎?大家吃飯都不會戴口罩,想想都後怕。

就分享這麼多吧,謝謝





更開心美食


分餐制當然好,韓國是聚聚集造成的,日本是差點光身的大聚集,都是聚集造成的,如果他們不聚集,像中國一樣,不出門,會好很多。分餐會減少感染,我就是共餐感染了腹瀉,我們老家,一個村,由於紅白喜事,整個村,都感染了這種腹瀉,兩年後就會轉化成癌症,腎病,高血壓高血糖等等,各人體質不同,所以是不同的病,我老家親戚已死了六個


哈哈6908


通過疫情明白了什麼?提倡像韓國、日本式的家庭單人份的分餐方法會比較好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故事。

有一次,參加完食品安全培訓,我有些不相信老師說的道理,想眼見為實。回去後做了一個小試驗。準備了三個小碗,三個小碗中裝有同樣的飯和菜。其中兩個碗,分別用筷子、勺子吃,在這兩個吃過的碗裡,都還剩下一半飯菜,而另外一個碗一點沒動。最後,我把這三個裝有飯菜的碗分別蓋上塑料薄膜密封,放入冰箱保存。24小時以後,觀察這三個碗中的食物變化。結果發現,兩個分別用勺子或筷子吃過飯菜的碗裡,表面開始有少量水出現,而沒動過的那個碗裡的表面沒有變化。48小時後,被吃過的兩個碗裡出的水越來越多,而沒被吃過的那個碗裡,依然變化不大。72小時後,被吃過碗裡的飯菜,已經出現不少水,而沒有被吃過的碗裡的米飯有些發硬,而菜變更軟。到了第六天,三個碗都發出不好的味道。吃過的碗裡的食物已經出現粥樣,且發酸,而沒被吃過的碗裡的飯菜,雖然沒有像前兩個碗那樣稀,但明顯飯菜已經不新鮮了。

從這個小試驗之後,改變了我對吃飯方式上的的一些做法。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將自己需要的食物取出,最好吃完。盤裡如果有剩下,就不要了。如果做的飯菜較多,要乘熱將需要保存的飯菜放入冰箱冷藏。如果第二天不吃,就放進速凍層保存。但無論如何,都不要將飯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超過6天。

要不要分餐,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選擇。但無論選擇怎樣的吃飯方式,使用公筷或公用勺子,都沒問題,最重要的是要保證食物是安全衛生的。



美尚品味生活


大災過後必有大悟。疫情讓我有三點感悟:

一、繁華褪去,極簡生活才能真正養生。

1、家庭生活也應富有儀式感

沒有了社交、加班和旅遊,一日三餐變得從容而有規律,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研究美食、茶藝。因為春節前去大連遊了一週,連吃了七天日式料理,我開始從網上查找壽司和一些我喜歡的料理的做法,卻無意中發現日本人的家庭生活非常有儀式感。日子再怎麼困難,也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有限的資源利用最大化。料理從原材料的把控到食物的製作流程十分嚴謹,喝茶會從用具、插花裝飾到茶前甜點一樣都不少,點火煮茶比我們要繁瑣複雜……主婦們設法讓每一天的生活變得精緻,節儉和精緻這日本人的家庭似乎從來就是不矛盾的存在。研究他們的生活,我才發現,只要用心,什麼樣的生活水平都能過出滋味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日本人家庭的餐櫃中都擺滿了不同花色、樣式的餐具,這緣於他們的分餐制。從二戰後日本小學就開始提供免費午餐,公用餐具與個人餐具一律分開,學生餐具每天嚴格消毒。從20世紀80年代起,分餐制在日本家庭已相當普及了。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為78歲,女性為84.93歲,究其原因,分餐制也是日本人長壽的原因之一,因為分餐遠比合餐安全衛生。我國傳播最多的是乙肝病毒和幽門螺桿菌,原因就是我們的合餐制。得了這個病,大夫給你開藥後會再三叮囑不要與家人共碗共筷。這次新冠病毒最先突破的是呼吸系統,而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主要有病毒、細菌、支原體和衣原體包括最常見的流感在共餐時都會傳染,更不用說麻疹病毒、腦膜炎球菌、結核桿菌了。這次疫情接觸傳播是傳播途徑之一,專家認為飲食習慣帶來了很大的健康隱患,故而呼籲實行分餐制。

2、生活極簡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紅樓夢》中有一曲著名的《恨無常》中有句詞:“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這幾天的一則消息讓我很震撼:“3月11日,國標舞女王劉真已住院搶救35天生命垂危的”。這位曾經在《中國好舞蹈》、《女人我最大》等節目中曝光率極高的明星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她曾多次在節目中展示自己購買的品牌服裝和鞋帽,時尚的衣服甜美的笑容、漂亮的雙腳限量版的涼鞋……那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著“腦出血5度開顱,體重暴瘦至30幾公斤,或成植物人”的新聞標題,環顧自己被各種款式的包包、帽子,各種風格的衣服、圍巾、鞋子,各種品牌的化妝品填滿的屋子,我開始學日本人的“斷舍離”,扔扔扔……

這次疫情已經讓很多人覺得城市遠不如鄉村能給人安全感了。即使封村,大家也不用為米麵和白菜蘿蔔發愁。想起以前每天找衣服穿搭浪費太多的時間與精力的日子,對喜歡的東西的佔有慾讓我們擁有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嘗試著迴歸一種極簡無慾的生活,我發現收穫的是身心前所未有的輕鬆。

時下,面對有點失控的全球疫情,多花些時間精力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最要緊。即使是將來研製出了特效藥,最好的防護還自己的免疫力。當然,疫情過後,我們也要記得不再熬夜追劇打電遊,心情不好時不再暴飲暴食,工作忙時不再圖省事總吃垃圾食品,發了工資不必去買喜歡的東西……只有減法生活,才能擁有身心健康的人生。

二、只要活著,嘛事都不是個事兒。

逝去的女大學生田維在《花田半畝》中留下一段話形容疫情中人們的感受再貼切不過:生來便是看盡無常變幻。生活中,那些人那些事,上一秒始終如一,下一秒變化無常。

此次疫情中逝去的有畫家、導演、醫療專家、院士、博導、企業精英——

楊曉波,57歲長江財險董事長,美國俄亥俄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任黃石市委副書記、市長。

劉壽祥,62歲,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擅長水彩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江蘇、深圳等美術館收藏。

劉智明,51歲,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專家,擅長顱腦外傷、顱內腫瘤、腦血管病及椎管內病的診斷和治療。

常凱,湖北電影製片廠導演。享年55歲,短短17天,一家在疫情中遭遇滅頂之災。

華中科技大學半個月內5位教授因新冠肺炎離世,分別是: 紅凌,54歲,博導、楚天學者,中國抗癌協會納米腫瘤學會委員和稀有疾病研究聯盟全國協調主任。 林正斌,63歲,知名移植專家,在腎移植術及術後治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段正澄,86歲,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製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 劉筱嫻,87歲,著名預防醫學教育家、婦幼衛生專業創始人。柯卉兵,41歲,從事中國社會福利政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

傷亡最慘重的醫院是李文亮所在的武漢中心醫院:超過230名職工確診,4位醫生去世,還有4位醫生瀕危……

這些社會精英、抗疫勇士們鮮活生命的逝去讓我真正開始正視一個事實:人生中有些是再見,有些是再也不見。無常才是這個世界的常態。所以,不要什麼都等以後,因為人生根本沒有來日方長。好好活在當下,把握每一天,善待眼前人。疫情之前,可能我們當中的許多人的處境真的很糟糕,感覺未來真的很無望⋯⋯在家中宅了那麼久,在網上看了那麼多,才突然發現,能活著,一家子一個都不缺,就已經很幸運了,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三、擔起責任,做不到“我為人人”也不能讓“人人為我”。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很多人在前線奮戰,在後方付出。截至2月17日,全國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達3.2萬餘名。截至2月24日,全國共有476家醫療機構3387例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而從1月23日到2月23日,犧牲的醫務工作者就有26位,不滿30歲的4人,其中最小的才26歲,30-50歲的9人。

生在斯長於斯,我既自豪亦難過。疫情曝發之初,海外落井下石者、汙語中傷者、種族歧視者此起彼伏。而及至全球疫病大爆發後,竟然只有中國表現出了大國的風範和擔當,哪怕自己還沒有緩過勁來,也立刻捐錢捐物派專家。

就在祖國負重前行時,極少數人卻表現出了對生命毫無敬畏,對他人毫不負責的態度和行為,如“晉江毒王”明明從武漢返鄉卻謊稱從菲律賓回來,連續兩次參加千人宴會,導致4000多人被居家隔離。

而就在舉國抗疫近兩個月,剛有緩解時,又得知截至3月12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88例,分佈在甘肅、北京、上海等8個省份。其中偏偏就有那麼些人無視那麼多同胞的付出:3月4日在意大利經商的廖某君、廖某海兩家一行8人飛回北京,其中4人在北京被確診新冠,而他們在境外登機前使用藥物退燒,瞞報發熱情況,不如實填寫《出/入境健康申明卡》⋯⋯鄭州毒王郭某鵬6天飛3國,返家後警察上門調查時其本人和其母親還拒不承認。賣到5個單元樓被隔離⋯⋯此類報道每天接連不斷,讓人深感痛心與無奈!疫情就像一面魔鏡,照出了民族的脊樑、也照出了華人中的敗類。同為炎黃子孫,不能為國分擔也不能回家添亂吧?生為中國公民,不能替政府解憂,也不能亂跑給鄰里惹禍吧?

祈禱疫情能儘快過去,祈盼人們都能銘記: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只是因為有人需要,他們便選擇把危險擋在自己身前。


悟如2020


通過這次疫情,大家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將有很多改變,家庭分餐制會有所增加,但是不會形成主流,原因如下:

一,日本,韓國,乃至意大利,美國都是提倡分餐制的,但是這並沒有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染和蔓延。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很多,只要有接觸,就有可能被感染,所以分餐制可以減少被感染的幾率,但絕不是隻要分餐了,就不被感染了。家庭分餐制從衛生角度講是有好處的。

二,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裡,闔家團圓,子孫滿堂,是感覺最幸福的事,一家人在一個桌上吃飯,已經是自古形成的習慣。其中提現了中國人的親情,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分餐制並不會被絕大多數家庭接受,家庭分餐制也會造成家人之間的距離感,從而割裂親情。

所以 從以上兩個方面看,家庭分餐制有利有弊,就看各自家庭的生活理念是什麼,如果以衛生角度為重,親情為次,哪麼你可以採取分餐制,如果你以家庭親情為主,哪麼分餐制就要慎重考慮了喲!

回答完畢。











泰山極頂


明白了一個道理:不作死就不會死。

家庭分餐制我不喜歡,如果說這樣更衛生,但和一家人其樂融融相比,我寧願不要。

中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餐飲文化,一家人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時不時的開個玩笑,熱熱鬧鬧,挺開心。現在生活節湊快,一家人聚餐的機會本來就少,如果再分餐吃飯,更加不近人情。

所以我認為家庭分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茅草驛站


1.分餐制或用公筷是衛生的,

好的習慣應當推廣。

2.月光族或提前消費不靠譜,

可能的情況下還是要儲蓄備用金。

3.養成到人員密集或封閉的公共空間,

必須佩戴口罩的好習慣。

4.努力工作,多賺點錢,

有自己的房車。

5.一定要學會自己煮飯做菜,

減少對外賣的依賴。











水無莎


通過疫情明白了什麼?一場疫情讓我更明白健康的重要性,真正的富有是擁有健康的體質。

一場疫情告訴我們,最好的特效藥是增強免疫力。平時多鍛鍊身體,均衡飲食,不吃野味,不吃野味,不吃野味!

關於是否該提倡像日韓一樣份餐而食,每個國家不一樣,我們國家講究團圓,熱鬧,親情,如果一大家子人同在一桌吃飯,結果卻是各自只顧著低頭刨食自己碗裡的食物,沒了那種對菜餚的“搶食兒”和憧憬,就好像一個生命少了靈魂一樣,也失去了和諧的氛圍,少了一份熱鬧。如果擔心不衛生 可以用公筷公勺。再說了,分餐的國外也不見得沒有其它疫情,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