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以來,你認為最好吃的一種美食是什麼?

LING清安


最好吃的美食是什麼?作為一個吃貨,我很難抉擇出最好吃的美食是什麼,我覺得美食也分為不同的種類,我就簡單說一下我認為不同種類的佼佼者和我很懷念的美食吧。

肉類:1、雞:1⃣️小放牛的神仙雞!(安利給大家,他家是一個河北菜的連鎖店)2⃣️韓式炸雞(炸雞大概是快樂源泉)

2、牛肉:1⃣️炭火烤肉(最喜歡東北風格的烤肉)2⃣️火鍋(嫩牛肉和火鍋太配了,麻辣、番茄鍋底都超搭,海底撈的撈派滑牛和火鍋牛排配麻辣鍋底👍)

3、羊肉:1⃣️老北京銅火鍋(羊肉卷配芝麻醬👍)

餅類:1⃣️當年中學門口的雞蛋灌餅

2⃣️大學食堂的燒餅夾菜

面類:1⃣️朝鮮冷麵

2⃣️家鄉的餄餎面:蕎麵餄餎、白麵餄餎、苦蕎餄餎。

米類:1⃣️東北飯包(雞蛋醬,土豆,雞蛋,小蔥,花生米,香菜拌米飯👍)

2⃣️壽司🍣







W楠楠自語


十幾年了,我依舊認為胡辣湯是最美味的!

身為一個河南人,每天早上喝一碗胡辣湯是必不可少的,就像老北京人喝豆汁,如果幾天不喝一次就渾身難受,饞的不行!

我家附近有一家胡辣湯店,從我記事起就開了,至少有20年了。我從小到大喝了十幾年了都沒喝膩過。

自己也會做胡辣湯,但總是做的沒那家賣的胡辣湯好喝!

好了,在我心中認為最好吃的就是胡辣湯。


我是九歌


我覺得還是西紅柿炒雞蛋。個人比較懷舊,經常會想起小時候家裡的家常菜。也順便分享一下我做西紅柿炒雞蛋的方法:

步驟:

1,西紅柿洗淨,在屁股花十字刀,用開水燙一下,去皮,然後去蒂切塊,備用;

2,雞蛋打散,加一小撮鹽(兩個雞蛋加2克差不多了,反正寧少勿多,少了一會還能加~);

3,取一個不粘鍋(為了可以少放點油,炒雞蛋也不容易粘),先放點油,中火加熱30秒左右,倒入雞蛋,等底層稍凝,慢慢炒開成塊(喜歡老一點,香一點的,炒到雞蛋表面帶焦黃色),盛出;

4,調小火,鍋內放一點油,加入番茄,慢慢煸炒出沙(注意:受時令、品種影響,不是所有番茄都能優秀出沙的)如果翻炒30秒左右,還沒出沙跡象,就加點水,開中火煮到番茄軟化,加點鹽,加點糖,可適當加些番茄醬,煮到湯汁濃稠;

5,把炒好的雞蛋加入鍋內,與番茄醬汁翻炒均勻,關火出鍋。

就是這樣啦!



大小西瓜田


我是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小時候,奶奶把萵筍的葉子弄來吃,因為味道有些苦,我心裡很拒絕,所以很少吃,現在我長大了出門在外,卻時常想起兒時不喜歡的味道,不同的是,它成為了我最想念的味道!爺爺奶奶還幫我守著家,我卻不能經常陪伴在側,在此我希望爺爺奶奶健健康康!


黑鯊姥爺


還是小時候的東西最好吃,可能承載著純真的記憶,儘管那時候生活都比較貧瘠,物質也非常潰乏,但也最容易滿足,不會有太多的貪念。一粒糖可以甜好久,還記得我把糖掉地上踩一腳,外公還撿起來吃掉。最好吃的食物應該是和自己的親人,朋友,愛人一起分享才算美食吧,這樣的畫面才夠溫馨,灑脫,浪漫。




夢裡水鄉8520


記得那是小時候吃過一次外婆做的薺菜花捲吧,心心念唸了這麼多年也沒有忘記。

那種美味好像一直停留在在心間,記得好像是野薺菜,豬油,做成小花捲然後貼在鍋邊,待有熟透了揭鍋每個都黃亮香味十足!後來和老媽說過多次,老媽也做過幾次可是始終做不出兒時外婆的那種味道,也許以後也吃不到了!!就像一份特別的記憶被加深了,被自己美化放大了。


拾荒者之邢少


這麼多年以來,我覺得還是蛋炒飯最好吃了。那是兒時的味道,那時候用的還是電炒鍋,每天早上起來忙著去學校,就是一個雞蛋一碗飯炒成蛋炒飯,金黃的炒雞蛋和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炒香,最後還撒上一點蔥花,少許鹽調味,有時還要炒點青菜沫在裡面,簡直色香味俱全,又有營養了,現在想著都流口水。直到現在我都還經常吃,方便快捷營養美味!


自食其樂


從前寫作文時,總愛用的一句就是“時光如白駒過隙”。電視劇《潛伏》裡也有一句臺詞:時間就像一頭野驢,一跑起來就停不下來。“是驢也好,是馬也罷,都過去了。

舊時光的很多事都模糊了,可能有些事被我選擇性遺忘了。只有那些或冒著熱氣的,或冰涼,或酸甜食物,讓我久久難忘。

童年最渴望的,一是走親戚,二是跟會(就是趕廟會,官方稱謂應該是“物資交流大會”“),那都和吃有關。如果我舅家或者是我姑家村子有廟會(一般都在農閒時),就會捎信來叫我們去跟會。

一般都會請戲班來唱秦腔,如果這村子的廟是有些靈驗且香火旺盛的,那規模就會大的多,十里八鄉的親朋好友都會趕來,家裡炕上地上都坐滿了人,多麼的熱鬧。

孩子們不用叫早早就起了,換了櫃子裡抬著的新衣服,絲光襪子套著新的塑料涼鞋,就等著出發。大人們拉上架子車,或是給28加重自行車橫樑上綁上一個鐵絲扎的兒童座椅,這才收拾停當準備出門。如果是和他爺他婆,就只好走路了。

這也常常是有好處的,因為會帶著你慢悠悠的走小路或著是水渠邊的路。就會碰上賣梨瓜的人,在路邊的樹蔭下,老遠就看到了。我疑心是我記錯了,還沒走近,香甜的味道就聞見了。一片金黃的麥草上,擺放著一堆花皮的梨瓜。那是老品種,如今已不多見了。(現在水果店裡售賣的“羊角蜜”,稱上兩個就是三十多元,味道香氣卻遠遠比不上。)不用刀子,用拳頭一砸,汁水就順著胳膊淌下來了。別人都要把中間的籽扣掉,我偏最覺得香甜,我婆說吃下去肚子裡會長樹苗我也不怕。

到了親戚家,和我年齡相仿的夥伴早就在等我了。於是就飛奔去廟會上了,遠遠就聽見大喇叭裡不是《周仁回府》就是《三孃教子》。也許正戲還未開始,早有老漢老婆拿著小板凳候在戲臺下了,如果再有本事請來丁良生或者李愛琴孫存蝶等名角,那就更轟動了。

會場上人頭攢動。汗味兒,牲口集上飄來的氣味兒,旱菸味兒,塵土麥草味兒,各種吃食的氣味混合在一起。聞著是那麼的熟悉,那麼踏實。走近麵皮攤子,就會招呼你:他姨來給娃吃一碟兒麵皮,麵皮是又軟又勁道,辣子放紅醋給你放酸,快來坐。我婆買一碟麵皮,邊吃邊餵我,我故意嚷嚷著嫌辣,她就會問攤主要一小塊沒有調料的麵筋給我吃,幾乎回回如此。

一路看過去,還有翻滾在油鍋裡的麻花和油糕,旋成長條狀的涼粉,扒了皮擺在盤子裡等著澆澆上蜂蜜的粽子,用一片黃銅勺子舀在碗裡的豆花,辣子油碗裡總有兩個核桃大小的東西,總在想那是不是核桃。

如果是我爺帶我去,就會奢侈一點吃一碗羊肉泡。為什麼都是老漢賣羊肉泡,是因為像老中醫經驗豐富嗎?一口大黑老鍋裡翻滾著羊肉湯,看不出顏色的桌子上一摞一摞都是粗瓷大老碗,碗底有一圈顏色略深,可以泡鍋盔,也可以泡麻花。鍋盔我爺愛吃,因為他的牙齒已經大部分脫落了。我則愛吃有韌勁的麻花。羊肉泡其實並沒有多少肉,可大部分幾乎都餵給我了。想起這些,我有些後悔。

送我回家的路上,我爺揹著我。手裡提著半邊沙瓤西瓜,我趴在他背上,手裡抱著一牙西瓜,邊吃西瓜水邊順著胳膊往下淌。

如果我沒有跟隨父親離開農村,如果在舊時光裡,我老了,也早早掉光了牙。剃了頭,穿一身黑布褲褂,噙著一根石頭嘴兒的旱菸袋,坐在門口的拴馬石上曬太陽。








半杯下肚就上頭


辣子雞,也是我拿手菜,分享下步驟,"【原料】雞300克,幹辣椒50克,花椒粒1湯匙,蔥15克,姜15克,蒜15克,紹酒1湯匙,醬油1"勺,鹽味精雞精白糖1、把雞洗淨,剁成小塊;把幹辣椒剪成段;蔥切成段,姜拍成塊、蒜切片。"2、把雞塊用紹酒、糖、鹽、蔥段和姜塊醃上,至少半個小時。"3、炒鍋置旺火上,倒入半鍋油,燒至五六成熱時,下雞塊炸;要把雞塊表面的水分炸幹,待雞"塊收縮顏色炸成金黃色時撈出,控幹待用,並撿去蔥段、姜塊。"4、炒鍋裡留4湯匙油(50克左右),燒至五成熱,放入幹辣椒段、花椒粒、蔥、姜、蒜炒香,"馬上投入雞塊炒勻,烹入醬油,滴入香油,最後下味精翻炒均勻,出鍋即可。

注意雞塊不要太大



炙友沂蒙炒雞


食物是帶著記憶、打著深深的童年烙印的。我是70後,在記憶的深處,我們本地產的青辣椒帶著一種特有的清香氣息,在油香的激發下,釋放出沖天嗆鼻的辣味。而本地紅椒,辣中帶甜,色澤誘人,為了達到色香味俱佳,也有人在做這道菜時,放一點紅椒點綴。

比較經典的辣椒炒肉是這樣的:瘦肉切絲或薄片,用一點醬油(也叫老抽,我們小的時候,沒有生抽老抽的說法,只有這一種醬香濃郁,色澤深黑油亮的醬油)抓勻醃製10分鐘。鍋燒熱,下入少量豬油(小時候我們吃的都是豬油,那時候沒有植物油),化開後小火將肥肉丁炒至金黃,同時也煉出不少豬油。這時轉大火,迅速滑入醃好的豬肉,炒至豬肉剛剛變色盛出備用(也有在滑入豬肉前爆香蒜粒和豆豉的)。轉中火,倒入切好滾刀塊的辣椒,翻炒時用鍋鏟壓一壓,撒入少許鹽讓辣椒入味,等聽到鍋內因為辣椒籽的爆裂而噼啪作響時(或辣椒起虎皮時),倒入炒好的豬肉快速翻炒幾下,加入鹽、味精,再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以上做法是我從一位湘菜廚師那裡學來的,如果大家有興趣,也不妨試著做一下。這是一道能夠入魂的菜,就連湯汁,都會被大家爭搶,湯汁泡飯,那個香,想想都口水流一地。

我深愛著這道美食,更無比熱愛我的故鄉——湖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