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你知多少?

[娃爸聊娃]——修辭手法(一)

自從家裡娃娃去年上一年級開始,就一直很想將小學階段的語文所能夠用到的修辭手法總結出來,方便日後娃娃的語文學習,現在的小學語文是趨向大語文的方向,學生不僅僅要會識字,還要大量積累日常文學基礎知識。在此,娃爸我很高興能夠將自己編輯和總結的語文修辭手法,與各位娃爸娃媽們一起分享,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斧正。

現在小學語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設問和反問等。而在小學語文學習與考試中,也會經常出現一些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而在閱讀理解部分中,這些都會涉及到相當分值的題目,當然娃爸讓娃娃懂得這些修辭手法,以及會運用這些修辭手法,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這麼簡單,主要是為了娃娃能夠深刻理解和體會文章之美。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你知多少?


什麼是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而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等等。



比喻

什麼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 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 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 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係的詞。

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猶如、彷彿、好比、一樣、成了、變成、是……

如何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雖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否為比喻句,除判斷句子是否有三個要素以外,還要重點注意: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2. 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你知多少?


擬人

什麼是擬人?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語言、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判斷要點

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擬人的作用

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將事物賦予生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2.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你知多少?


誇張

什麼是誇張?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誇大或縮小。一定要注意:對某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毫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誇張的種類

  1. 擴大誇張。對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如: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了。
  2. 縮小誇張。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
  3.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如: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

誇張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給人啟示,加強渲染力,引發聯想。

典型例句

  1. 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2. 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你知多少?


排比

什麼是排比?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判斷要點

排比的特點明顯,句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短語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說明道理。

典型例句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未完待續。

歡迎各位娃爸娃媽們掃描下方“娃爸聊娃”二維碼,一起交流和學習。祝好!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你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