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我只是一個普通基層工作者,盡我所能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姚瑤

姚瑤是信陽市民心居委會的一名社區工作者,今年剛滿40歲,聰慧能幹的她,普遍而平凡。

她是民心社區第二網格的網格長,兼社區的民政、計生統計業務,在她分管的“網格”內,共有300戶居民,她還是民心社區黨支部的副書記。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冠狀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信陽這個豫南山水宜居城市,也被一片橫空降臨的陰霾所籠罩。

信陽作為河南重要的南大門,從政府到基層社區,都在按照上級部署,全民緊急動員,迅速展開行動,毅然擔負起超前繁重的病毒圍殲和疫情重點防控任務。

姚瑤負責的小區,也從大年初一這天起,開始全部封閉,她也隨即緊張投入到近乎臨戰狀態的一線嚴防死守。

居委會人手少,都各管一攤。這一突如其來的超凡工作量,讓突發事件面前還算振作的姚瑤,頓時感到從未有過的巨大壓力。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她們社區因此也被推上基層最前沿,隨時面對生死考驗的戰場。要接觸的隱性複雜人群增多,感染的危險機率,僅次於前方奮戰的醫生護士。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月20日,全國已有33位城鄉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職。

姚瑤她們也就成了高危暴露環境裡,可能最先中槍倒下的一線工作者。

然而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她去多想。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入戶發放疫情文件 受訪者提供

接到任務,已刻不容緩。此時的信陽,每天確診的感染病例直線攀升,高居全省之首,疑似病例的地毯式排查,一時成了她的社區工作重中之重。

與小區物業負責人的工作銜接需要立即展開; 一個大門和兩個路口要組織力量設置卡點;每個卡點的黨員志願者們要在第一時間召集到位;宣傳標語上級文件要懸掛張貼;本網格的人口家庭信息要詳細採集並補充完善;每個卡點安排黨員輪流值守,流入流出人口的往來登記;門面是否落實閉店;網格內排查報表資料的每日上報等,壓倒一切的任務接蹱而至另外,幾名回來過年的武漢學生、從外地返家的幾戶小區居民,都要登記隔離觀察,每天監測體溫,跟蹤排查;四級包保責任制也亟待落實;封閉管理後,居民日常生活不便,還要組織糧油蔬菜拼團,派人每天無接觸配送;防控防疫用品的調集分送;社區安排重點消殺,垃圾分類處理;特殊人群每天回訪建檔;社情民意的重點了解與查漏補缺;上級疫情文件的及時通報等。

每項工作,她都要找到頭緒,理出思路,才會應對自若,臨危不亂。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憑著一股子韌勁兒和對網格業務的熟練掌握,陡然猛增的巨量工作,並沒難倒熱心執著的她。長達一個月驚心動魄的疲勞應對,雖然讓她很累,但是她很欣慰。

老公是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上頭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防控任務更重,於是婆婆便承擔了後方支援,主動幫忙照顧孩子。

一線抗疫一個月來,她和她的社區工作者們,從未休過週末節假日,每天工作很多小時,甚至忘了還在過年。

戰疫工作的事無鉅細,不僅給她巨大挑戰,同時也讓她把一線阻擊戰當成一種歷練,培養自己堅韌自信、勇挑重擔、甘於奉獻的責任擔當精神。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小區是個大家庭,社區工作有太多的不容易,需要黨員帶頭參與,大家共同努力,居民多多理解配合我們。”

————姚瑤

這是姚瑤在社區工作中的深切體會,也是她的肺腑之言,卻透著幾分樂觀與真誠。

在領導和同事眼裡,她是父母的好女兒,但她卻說:我算不上一位好妻子,好母親,我太熱愛我的工作了,沒有時間帶孩子,所以很多時候,感覺特別虧欠孩子。

本次疫情,忙壞了很多人,也鍛鍊了不少人,更考驗了一批人。讓她感受最深的,是小區許多黨員志願者們,危險時刻不畏生死,衝到前線,發揮了共產黨員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黨組織一聲令下,姚瑤就是小區志願者“臨時支部”理所當然的“前委書記”了。十六名“黨員志願者”們,第一時間便前往社區緊急報道,軍令如山,領受任務,隨叫隨到,連續奮戰一個多月,志願為社區卡點義務值守。

因卡點設在門口路邊,沒有一點遮擋,沒有開水,更沒熱餐,不論白天黑夜,他們輪流守候,相互配合,冒著隨時被病毒感染的危險,站在冰冷刺骨、超過零下的寒風裡,一守就是數個小時,始終無怨無悔,也沒人叫苦,他們在“黨員志願者”崗位上,不辱使命,敢打硬仗,成了生死線上第一批衝在前面的“逆行者”隊伍。

他們用共產黨員的模範行動,做黨的旗幟,做人民群眾的護身符,當好領路先鋒,來回答黨和人民的生死檢驗,踐行自己的入黨誓言。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黨員夜晚值班崗 受訪者提供

無論是爬高上低懸掛橫幅,張貼文件,還是各個大院單元樓道的地面消殺;無論是黨員幹部,還是小區普通居民,都是不懼安危,召之即來,都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家,都用他們微弱的力量,撐起一片明亮的藍天,也照射出人性的光輝,點燃起一束束生命的曙光。

每當想起這些,都讓姚瑤潸然淚目,很是感動。

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用忘我的付出與犧牲,去贏得社區百姓的工作認可與全力支持。

有了這種支持,她才多了動力,有了精神,才不致迷失方向,社區才有希望成為人們的共同家園。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雖然防控任務還很重,疫情剛出現好轉,但還遠沒有結束。

多少值得欣慰的,是像姚瑤這樣許許多多的社區工作者們,於平凡中的堅持,普通裡的忘我,負重下的前行,身臨其境的一線防守,與黨員群眾齊心合力,終於換來社區百姓的健康平安。人們之前的憂心和焦慮,才會隨之雲開霧散。

一個月來,姚瑤負責的“網格”裡,先後投入50多次人力物力,累計換崗60多班,送發口罩百餘隻,張貼文件印宣400多件,懸掛橫幅十餘條,無接觸配送生活物品上千斤,勸返人車12輛次,噴灑藥水約20桶。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截止今天,沒有出現一例疑似肺炎患者,沒有發生一次卡點位置脫崗,沒有一個人因為社區工作不到位,而引發的闖崗、辱罵值守人員,沒有一件意外事故發生。這與“逆行者”隊伍的死死堅守,是斷然分不開的。

採訪臨近結束時,姚瑤懇求道:“不願配合的居民也有,這些就不要曝光了,只是想讓大家都團結。”

然後她又懇請我:不要把她說的太好了,社區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她只是社區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員,做了自己該做的。

一名最基層、最前沿的社區“逆行者”,她所有的付出,只想求得更多居民瞭解她們的社區日常工作,並報以支持理解,或多或少知道她們的苦,看到她們的累和真心的不容易,她就心滿意足了。

放下手中鍵盤,我陷入沉思。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姚瑤她們危險來時奮不顧身,首當其衝的成了無名戰士,正是有了她們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我們才能確保抗疫各項措施得以落實。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她們沒有防護服,沒有人替換,沒有一人怯戰,一個人負責幾百上千戶居民,一點一滴的做事。工作強度難度最大、幹活最多、報表最多、被檢查最多、受的委屈最多,還可能接觸到病毒感染的人……有些時候,別怪她們反應遲緩,而是精力早已用到極限,早就身心疲憊、力不從心,而分身乏術。

也許正是她們,艱困中的社區、物業工作者們,為了守護千千萬萬居民百姓的生命健康,放下家人孩子,用弱小單薄的身軀,毅然扛起抵擋疫情蔓延的紅色大旗,抗擊視猶不見的危險病毒,經受住了一線社區保衛戰的生死考驗。

她們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社區因為有了她們,我們才會收穫平安幸福,才看到平淡之中,非凡之上,灑滿人間的愛與希望。

一線直擊|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的防“疫”實記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忘記她們,或他們!

願更多的“姚瑤”與我們並肩,風雨同行,再說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