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的豪放派詞人,詞中之龍——辛棄疾

沒有辛棄疾之時,宋詞中出現的都是楊柳岸邊、無可奈何;有了辛棄疾之後,宋詞作品中多了陽剛英武的味道,再也不是淺唱低吟花前月下那點俗事。辛棄疾是一位愛國主義詞人,他夢想收復北方的土地,他寫過上萬字的《平戎策》,他能上馬殺敵取敵將首級,這樣一位慷慨豪壯的漢子無法實現夢想,只能在文學創作中抒發濃濃愛國情。

文武雙全的豪放派詞人,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他出生之時宋朝的皇帝已經跑到江南臨安,北方的大片土地都在金人的統治之下。他出生後不久,南宋朝廷和金人簽訂了“紹興和議”,正式劃定確立金國的勢力範圍,並承諾每年都要給金國進貢。這樣的屈辱讓每一個血性的漢子都難以接受,抗金的人生抱負已經種在辛棄疾的幼小心靈。辛棄疾22歲的時候,金國完顏亮想要撕毀“紹興和議”,率兵攻打南宋朝廷。辛棄疾組織了兩千人的隊伍,投軍抗金。抗金失敗後,辛棄疾前往江南,此後再也沒有機會重返北方中原地區。

文武雙全的豪放派詞人,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到了南方之後,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江西一帶生活,另一半時間是在官場之中屢受打壓。辛棄疾在晚年寫過一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記錄下他心態的變化,曾經“氣吞萬里如虎”,到暮年體衰發出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喟嘆。這是辛棄疾的真實遭遇,讀起來格外令人心酸。後人讀他的詞集《稼軒長短句》就會發現,他的胸中有一團烈火,想到幫助朝廷收復失地。與此同時,他的心中也滿懷悲憤,尋找不到報國門路的他只能在詞中發洩牢騷。

文武雙全的豪放派詞人,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寫過很多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在這些詞中都會強調宋朝山河殘破,百姓心中悲憤。辛棄疾賦閒也沒有忘記山河含恨,於是在詞中寫道,“可惜流年,憂愁風雨”。自然界的天氣變化在他眼中都幻化成了幽恨,都是因為壯志在胸無法實現。

文武雙全的豪放派詞人,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50歲時寫了一首著名的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身在鄉間,心憂天下,於是才有了振聾發聵的吶喊,想要重返戰場,與金國大戰一場。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只能在夢境中實現,他已經逐漸衰老,但他的心還是火熱的,他還想意氣風發在戰場上與金兵一決高下。

文武雙全的豪放派詞人,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一直心懷悲憤,但他卻從未放棄,在他的詞中總能獲取力量。在辛棄疾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現了借古喻今的手法,通過一系列的歷史典故說明他的真實想法。於是有的宋詞鑑賞家對他提出了批評,認為他有“掉書袋”的嫌疑。其實他引用的幾乎都是奮發圖強的典故,他通過這些故事想要鼓舞南宋君民,不要苟且偷生,要成為保家衛國守護疆土的英雄。他在詞中大量用典,實際上是發出號召,尋找能夠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

文武雙全的豪放派詞人,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的偶像是能夠統一天下的明君,所以他對南宋皇帝心甘情願地守護殘缺江山經常表達出不滿情緒。在封建社會,很少有文人像辛棄疾這樣大膽,敢於對皇帝進行嘲諷。辛棄疾不僅是一介文人,他還有功夫在身,不是孱弱無力的白面書生,而是強壯血性的山東大漢。在一首《摸魚兒》中直接寫道,“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哪怕引起皇帝的不滿他也不在乎,他就是要嘲諷不理朝政,毫無建樹的昏君。

文武雙全的豪放派詞人,詞中之龍——辛棄疾


後人評價辛棄疾,第一個標籤是君子,第二個標籤是知大義。這樣的有勇有謀的實幹家,只能在文學創作中抒懷遣興,實在太令人心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