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鼓:“大國重器”向高端“蝶變”

  2月下旬,伴隨著汽車的轟鳴聲,裝載著5臺壓縮機組、89箱貨物的21輛卡車駛出沈鼓廠區,這是復工後沈鼓集團石化項目裝備產品的首次發運。作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的戰略型、領軍型企業,沈鼓承載著為石油、化工、國防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提供配套大型離心壓縮機組、大型水泵、大型往復壓縮機的重要任務。多年來,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沈鼓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一手抓新產業培育,加快裝備製造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持續轉換,推動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釋放新活力。

  自主創新鑄就大國重器

  離心壓縮機是石化行業的動力之源、核心設備。“在百萬乙烯項目中,一臺2億元的壓縮機是否正常運轉決定著整個項目幾百億元投資的成敗。機組停機一次造成的損失相當於一臺壓縮機的價格,如果壓縮機組出現故障對整個項目會造成重大損失。” 沈鼓集團黨委宣傳部長劉勝民說。

  在乙烯領域,沈鼓1998年自主創新研製了24萬噸/年乙烯壓縮機開始,實現了36萬噸/年、64萬噸/年、80萬噸/年、100萬噸/年的跨越,到2010年我國首臺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研製成功,徹底解決了我國乙烯三機長期依賴進口、價格服務受制與人的問題,打破了該行業的國際壟斷的競爭格局。目前,沈鼓以完全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替代進口,成為大國重器、國家砝碼。

  據沈鼓集團戰略發展部部長金娜介紹,近些年,沈鼓結合企業實際,專注於能源化工動力裝備“卡脖子”技術領域進行攻關,厚植技術優勢,對大型離心壓縮機、大型往復式壓縮機、大型泵及工業汽輪機等被譽為“工業心臟”的高端裝備進行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業務,同時做好深化企業改革,全面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步伐。

  依靠新產品研發創新和關鍵產業技術創新,沈鼓已獲得多項技術突破。據介紹,沈鼓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佔有率由原來的國外企業佔主導到目前的90%以上由沈鼓提供;依託浙江石化2000萬噸/年煉油項目,實現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煉油項目全部離心壓縮機組的國產化;依託神化寧煤的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實現了10萬等級空分裝置用壓縮機研製,成為世界上第三傢俱備該規格產品業績的企業;以國家重點工程惠州120萬噸/年乙烯項目為依託,攻克了大型乙烯“三機”核心關鍵技術,完成了國內首臺套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乙烯“三機”國產化研製。據瞭解,目前沈鼓已經具備了150萬噸/年乙烯裝置壓縮機的能力,同時還在350萬噸/年LNG、VCL一體機、150萬噸/年乙烯、空氣儲能等領域不斷推進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

  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沈鼓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一手抓新產業培育,加快裝備製造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持續轉換,推動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

  據介紹,目前沈鼓正在實施的“5+2”轉型升級戰略,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服務型製造、國際化、工程成套和新市場五大核心業務,加快推進金融服務和智能製造兩個支撐能力建設,並通過資源配置、政策傾斜、目標導向等多種方式推動、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剛剛過去的2019年,沈鼓集團轉型升級戰略取得重大成果。”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介紹,高端裝備方面,全年高端裝備訂貨佔比達80.2%,同比增長12%,獲得140萬噸乙烯裝置壓縮機、大風洞主驅壓縮機等一批高端裝備訂單;服務型製造方面,簽訂中沙(天津)石化130萬噸/年乙烯擴建項目裂解氣壓縮機改造合同,全年服務型製造收入同比增長6.3%;新市場方面,訂貨同比增長187%,實現油田上游輕烴回收裝置、空氣儲能裝置等新市場訂貨,進一步優化了企業市場結構;智能製造方面,完成了精益數字化裝配生產線規劃方案,成功應用焊接機殼應力分析等智能製造手段。

  據介紹,近3年,沈鼓先後實現科研攻關283項,新產品729種1123臺,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81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2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壓縮機氣體動力學、轉子動力學、傳熱學等核心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獲得諸多自主知識產權,部分設計製造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

  精益管理促進效率提升

  為了更好地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能力,沈鼓積極推進企業體制機制改革,打破一切不適應市場的固有觀念和習慣束縛,為高質量發展釋放新活力。

  “近年來,隨著用戶對品標準的要求提高,要求我們不僅能做出來替代進口的產品,更要做成精品。”沈鼓集團副總經理單瑋說:“市場競爭壓力和企業生產成本壓力越來越大,迫切需要企業找到破解這些痛點和難點的辦法,而推進精益管理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經過反覆探索實踐,並結合裝備製造業未來發展趨勢,沈鼓優化形成了一整套適合自身特點的精益管理模式。單瑋說:“沈鼓建立異常快速響應機制,解決了產品全生命週期中的個性及突發性問題,消除了因為異常而導致時間、質量、成本的浪費,以最大限度確保項目全流程高效運轉。”

  通過一系列措施,沈鼓實現了準時化生產和齊套履約交付,產品交付週期縮短30%,產品一次試車合格率和成套交付率均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沈鼓將“消除浪費”這一理念貫穿到企業所有經營活動當中,形成了全員參與、全過程管控、全員實施改善的濃厚氛圍。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價值工程、精益庫存等手段,消除企業經營各環節存在的浪費,近兩年在集團收入規模保持約10%增長的前提下,各項費用始終呈下降趨勢。

  單瑋表示,未來,沈鼓還將重點打造全價值鏈精益數字化運營系統,建設精益數字化工廠,以數字化精益生產為基礎,以數字化精益供應鏈為主線,以精益營銷、精益設計、精益財務為支撐,以精益人才育成為永續動力,形成全價值鏈精益數字化運營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