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任人唯親”其實沒問題


主管都會經常進行崗位設計和人員設置。安排什麼人合適,絕對是管理水平的體現!

傳統眼光中一個優秀的新上任主管,上來就把下屬審視了一遍,然後直接把以前的能力弱的,還有和老主管好的都換掉,上來一批做事能力強的。這應該是大家都拍手稱快的“任人唯賢” 而對那些,安排使用和自己關係好的下屬的主管嗤之以鼻,鄙視的說一聲怎麼能幹任人唯親的事情。

其實以我的理解,絕非如此。“任人唯賢”和“任人唯親”都是非常重要的用人策略,沒有好壞,只有場景使用上是否合適。而且有時有極大的互補性!


職場上“任人唯親”其實沒問題


“任人唯賢”擁有更高的創造力和執行力,但手下都是能人,其實很挑戰你的管理,能力眼睛可是雪亮的,你夠公平嗎?你能做出表率嗎?能人的想法和建樹也會更廣更多哦,那你能駕馭嗎?

或許你需要更聰明的人,制定更策略的規則才能真正持續的牽引這些能人,這些需要更高的管理投入。能人機會多選擇多,溝通信任成本也會同時增加的比較巨大。

“任人唯親”不是一無是處,最大的好處是超低的信任和溝通成本,很多家族企業運轉幾代,為什麼?根本不會有背叛,血緣關係讓他們擁有相同的利益點,各個口子主管的忠誠度無需任何牽絆。

一個足夠大的公司在中高層管理中,有時相互的信任支持比各自擁有足夠的能力更重要,因為能力是可以找的,但信任需要漫長培養。


職場上“任人唯親”其實沒問題


再舉個例子,由於原來團隊的混亂,派來一位空降主管,他怎麼辦?一定要先“任人唯親”的安排一兩個“自己人”,有真正和你一心的人,並能真正按你的戰略辦事的才行。管理裡最怕的是大家都不聽都不做,你沒辦法,因為法不責眾。但如果有那個“自己人”肯做,那就等於有了抓手,可以兩頭抓了。


一頭如果做的不好的人太多,那就樹標杆立學習榜樣,用好的牽引,狠狠獎勵好的。另一頭如果做的不好的人少,那就直接對差的進行處理和末尾即狠狠的處理差的。這樣團隊怎能不激活,能敢不聽你的。

這抓手,真正起到“鯰魚效應”但前提是這條鯰魚你信的過,聽指揮的。當然在團隊被激活和穩定後,“任人唯親”的管理思路就要改變了,需要更多能力干將上場,“任人唯賢”的大力發展起來。


職場上“任人唯親”其實沒問題


通過這個一個場景的例子,其實我們可以舉一反三,“任人唯賢”和“任人唯親”這兩道調料也可以配比使用,目的就是菜好吃。

所以說,主管要具備權力交替變革能力,擁有領導力和影響力提升的策略,這時的“任人唯親”又何妨?有效的策略就是好策略。

有興趣深層探討的朋友可以關注交流,我之前還有幾篇視角獨特的管理原創文章非常有意思。都是從管理實戰中總結而來,實用性極高。喜歡的可以多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