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寫的是什麼景象?詩人想表達什麼?

  滁州四面環山,是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一座山城。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春天草木蔥蘢,秋來黃花滿山。韋應物到這裡寫了不少詩,表達自己的心情。如“守郡臥秋閣,四面盡荒山”寫其剛到這裡時的荒涼貧瘠。又“宿雨冒空山,空城響秋葉”“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刻畫出在秋風秋雨中,這個小山城蕭條景色。但詩人的興趣卻是高昂的,他愛這裡的草木和風土人情。他為官廉潔奉公,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處理公務之餘,還結交了一些當地的讀書人和方外僧道之徒。並稱“維當上客至,論詩一解顏”,詩人感到只有寫詩才是樂事。


《滁州西澗》寫的是什麼景象?詩人想表達什麼?

《滁州西澗》寫的是什麼景象?詩人想表達什麼?


  就在此時他寫了《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在公務繁忙之中,能有這樣飄然物外的閒情,用他自己的詩來說,真是“詩似涼壺到底清”。

  瞭解了以上情景,回頭再看“春潮”詩,也許心中有個大概印象。詩人描繪的是春天景像。他在枯燥繁忙的公務中,欣賞到鳥語花香,芳草碧連天的畫面,這怎麼不叫他忘卻煩惱呢!尤其是傍晚那空曠的畫面,雨來了,遊人去了,詩人是獨自欣賞,獨自愛憐。小舟一葉,橫臥於澗水之中,任憑風吹雨打。這個是“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季節。斜風細雨不須歸,詩人歸與不歸沒有交代。但是他不是隱者,不是“煙波釣徒”張志和,他只須賞幽草,聽黃鳥,觀春潮,看橫舟,作詩歌就夠了!詩人表達的是對春天的描繪與讚頌!風雨中急湍的春潮在漲,滌盪的是山澗中的陳葉枯草。萋萋芳草,經歷了嚴寒考驗,又展現了勃然生機。一個新的蓬勃的春天就到來!這怎麼不叫人由衷讚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