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覺是母愛還是父愛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走向?

黃蜂二師兄


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因為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是母親,從十月懷胎到長大成人,母親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要比父親多得多,特別是當下,出現了很多的喪偶式帶娃。孩子的教育以及陪伴有很多父親認為這些都是母親的事情,難道父愛的缺失就真的對孩子沒有影響了嗎?

前段時間,分享了一個講師的課,是關於《父親的角色》,裡面講的就是針對孩子缺失父愛會對孩子個性品格的形成以及對家庭的和諧將會產生的直接影響。如果有父親參與孩子的成長將會有著重的作用。

在古代啟蒙《三字經》裡不是說:“養不教,父之過”,意思就是生了孩子,如果不去教育他(她),那就是父親的過錯。但是,在當今這物慾橫流的社會,生活的壓力,讓父親們忙於賺錢養家,導致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可是孩子的成長卻是不可等待的,時間的腳步也不會因為你的壓力,你的忙碌而為你停下匆匆的腳步,抽出時間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曆程吧!

  • 因為父親在孩子的心中的形象是崇拜的,是力量的,有些作用是母親這個角色所無法替代的,如果過份的強化或者是弱化一方的角色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明確自己的分工,孩子是需要父親、母親共同來孕育的,那麼首先就是陪伴,因為陪伴是人世間最直白、最長情的告白。

最後我想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就是同時擁有如水的母愛和如山的父愛!


娜媽生活


不論父愛還是母愛都同樣重要,小時候我的外婆常常叫我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我依稀還記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記得吧,父愛如山,母親能撐起半邊天,但是如果父母真的離異或者死亡那怎麼辦,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的外婆就是一個人帶大了我的媽和姐弟四位,我媽又生我和姐弟四個,家裡太窮了,都沒有地方住,後來我就去外婆家和她生活一起11年,外婆一個人生活,在家上我在一個小山村,開始我並不喜歡外婆,只是喜歡外婆家的打木箱,因為木箱裡有很多好吃的。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從打豬草開始,天剛剛一亮,就被外婆拎出被窩出門打豬草,我不幹,外婆就說,人得勤勞,才能有飯吃。就這樣我都早起好多年,還有不管走到哪裡,外婆都說,人要活的體面不管你有多窮,頭髮要整齊,衣著要乾淨。每次去大姨家,我和外婆都要乾乾淨淨去,大姨家的親孃老看不起我都外婆,在背地老說“鄉下人”為此外婆每每都帶大包小包鄉下瓜果蔬菜去,又帶一大包好吃回來,這就是禮尚王來,等等,外婆的事蹟不多,但是都是勤勞的勞動人民最基礎生活真諦。




小仙最愛打臉


都有。

1.母愛首先給孩子: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母愛從小教孩子為人處事,教孩子入則孝(從學會照顧父母、老人開始),再學習出則悌(出門照顧兄弟姐妹,身邊的人),再學習謹慎行事,再學習如何建立自己的信譽,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愛護,再學習敬天愛人,對任何人抱有仁愛、慈悲之心,再學習如何親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如同遇見明師,才能讓自己的人格、品行、格局、境界提升),再有精力就學習文化知識、閱讀、寫作、表達、溝通能力。推薦搜看孔子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民國駐美大使胡適的母親、山東肥城重度燒傷患兒培養成北師大教育管理學碩士,並被廈門航空上門錄取的母親:田秀英。

2.父親教給孩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小教孩子:幹活、幹活,越幹越活。像曾國藩要求的,早上絕對不能睡懶覺。教孩子像范仲淹一樣,從小擁有遠大的人生目標:不做良醫就做良相,都是為去除別人的疾苦而存在,未來自己才不會得抑鬱症,才不會人生茫然。教孩子擁有寬廣的胸懷。教孩子一次次挫敗之後,堅強地站起來。教孩子遠離各種名(像白巖松要求孩子不爭第一)、利、色(美色、美味、服裝、手機、一切表面看起來美好的得不到就鬧心的東西)、情(只要求儘自己盡責任,不貪戀任何感情,錯過即放下)的誘惑。懂得好奇害死貓,遠離遊戲、鬼故事、摸金校尉、言情、耽美、Cosplay、有危險的極限運動。教孩子如何與周圍人相處。如何寬容和原諒傷害我們的人。如何適度的幽默。如何輔導別人各種受傷的情緒。如何與人溝通表達、表現自己。如何理解別人的做事兒不靠譜、不地道、不如法,並隨緣而做的,儘可能幫助他人,開啟智慧,放下怨恨。

3.總之,如果擔心我們父愛、母愛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有虧失、不圓滿,就打開儒釋道傳統文化經典吧,裡面是滿滿的教學細節。先給他113件事如何處理的方法,打個幸福人生的粉底吧,都在《弟子規》一書裡。


情緒教練鄧澤


【觀點:母愛和父愛同樣重要,但注意力的方向不一樣】

母愛和父愛,對於孩子的成長都很重要,影響到了孩子人格的養成。有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雖然這句話不完全對,卻指出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作用。

大多數父母愛孩子是沒得說,但用錯了力,卻讓本來很美好的愛,變成了錯愛。錯愛,是愛的注意力方向出現了問題,很容易產生溺愛、虐愛。

那麼,母愛和父愛是怎樣影響孩子的成長呢?我從3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話題:

  1. 母愛的注意力方向
  2. 父愛的注意力方向
  3. 如何避免錯愛?

母愛的注意力方向:信賴與友善

母愛,在孩子生命之初就開始起到重要的作用。當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母愛的力量便開始深深的影響到孩子。

母親的任務是“雙重”的:她必須成為孩子們可信賴的第一個人,同時必須做好準備,引導這種信任和友善擴散開去,直至整個人類社會。—— 阿德勒

母愛的注意力方向是:信賴和友善。嬰兒剛剛降臨這個世界的時候,對外界的危險的防禦能力為零,此時母愛的力量給了他安全感,讓孩子們信賴自己,是母愛的天賦。

然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愛橋樑的作用漸漸閃現,她給孩子傳遞的信任和友善,同時也需要在孩子能力達到的時候,引導他們拓展信任的範圍,友善的面對外界,形成良好的人格底色。

否則,如果母愛忽略了拓展的作用,會讓孩子更加的依賴母親,變成了溺愛,啃老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從小在母親的溺愛中長大。母親一直給他信賴和友善的感覺,但對蘇明玉確實另一副模樣。蘇明成從媽媽得到的信息,讓他逐漸成長為了啃老族。

母愛橋樑作用的另一面,注意力方向偏離到了厭惡和冷漠,孩子接收到了負面的反饋信息,那麼他的人格底色會蒙上一層層灰塵。

反過來看看蘇明玉,她小時候從母親那裡得不到信賴和友善,而是刁難和冷漠。不知不覺中,她也成長為媽媽的樣子。劇中有句臺詞:我終於活成了我媽的樣子。她毫無保留的繼承了媽媽的特質,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母愛是搭建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橋樑,傳遞著人格底層的顏色。

父愛的注意力方向:合作與守護

父愛一直都在,即使孩子有時看不到父親的愛。父愛的表達,與男人的特質有關,含蓄卻充滿力量,甚至有時會讓孩子們感覺恐懼。

父親必須證明,自己是妻子的好伴侶,是孩子的好夥伴,是社會的好成員。—— 阿德勒

父愛的注意力方向是:合作和守護。父愛,孩子成長初期或許無法直接建立聯繫,但在他辛勤為這個掙錢,為孩子洗尿布,伺候妻子的時候,正是在間接的與孩子建立聯繫。

然後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除了守護好孩子們,還需要引導孩子們如何去合作。由於相對而言,男性的心智發展比女性的要遲一些,更容易和孩子們成為夥伴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培養合作的能力,對孩子的人格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在著名影星孫儷的微博裡,經常會出現鄧超和孩子合作的搞笑場景。比如說,去年年底,就有這麼一條微博,等等學跳舞,快速成為了鄧超的舞蹈老師,要求他蘭花指,劈叉~~對於一個大男人,這兩個動作,著實需要忍!

否則,如果父親痴迷於控制的慾望,期待用權威讓孩子聽話,並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那麼就很容易產生虐愛,讓彼此受傷,家庭長期處於籠罩著黑霧,即使孩子或許因為父親的教導成功,心中的陰暗面卻很難消除。

邁克爾傑克遜就是在這樣的父愛中長大。小時候父親對他特別嚴格,下大力氣向培養他成為演員,做不好就棍棒相加。最終,邁克爾傑克遜成功了,但他對父親的怨恨,對家庭的不滿,是他內心無法抹去的傷痕。

父愛守護的是孩子內心那片明亮的心靈,在這樣的心靈指引下,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

《幸福來敲門》中威廉史密斯飾演的爸爸,為了守護住孩子的內心的夢想,在已經沒有錢交房租的情況下,對小史密斯說:如果你有夢想,就去捍衛它!守護,是一個父親永恆的責任。

父愛像長明的燈塔,照亮了孩子內心,守護著那一片純淨的海洋。

如何避免錯愛?

傳達母愛,需要搭建一條信賴和友善的橋樑。怎麼搭建呢?

1.關注內心:信賴的感受,需要媽媽關注到孩子恰當的需求,在滿足孩子必要的內心需求的過程中,孩子們會和媽媽建立牢靠的信賴關係。

怎樣避免過度關注呢?需要媽媽在孩子提出需求的時候,不急於滿足而是思考:孩子提出這個需求,他的內心在想什麼?

2.表達至重:和孩子建立友善的關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懂他,他對媽媽很重要。經常向孩子這樣表達,友善的特質就會被他學去。比如說:你的玩具壞了,媽媽看到我的女兒這麼傷心,我也不開心。我希望我的女兒快點開心起來,你的笑容對我很重要!

3.適時放手:恰當的時候,放手讓爸爸來照看孩子是不錯的選擇。這是搭建孩子與爸爸,與外界建立聯繫的好時機。去年年假,我自己帶著孩子們跑了三個城市,和孩子們度過了難忘的假期。回來之後,孩子們有了特別大的成長。

對於父愛,需要成為一座燈塔。

1.成為夥伴。爸爸要成為孩子神一般的夥伴,引導孩子一起創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可以為他人創造價值,從中得到自信。

每天晚上,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光就是和爸爸一起創造遊戲,玩遊戲,魔尺比賽、你演我猜、枕頭大戰等等,孩子們在這樣的活動中,和我成為了夥伴,而且自身能力也大大提高。

2.守護想象力。每個孩子的想象力,都值得得到父親守護。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和孩子經常聊聊他能做的最“不可能”的事情,或許某一天他們會是21世紀的愛因斯坦。

3.成為榜樣。爸爸的與一言一行,對工作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都可能成為孩子效仿的榜樣。最好的父愛,是爸爸成為終身成長的人,告訴孩子,人的一輩子是在不斷地學習中度過,即使爸爸自己年齡不小了,還是要不斷學習成長自己。

母愛父愛同樣地重要,在各自的方向上,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其實父母這個職業是最有創造力的職業,因為我們的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會在母愛、父愛的滋養下生根發芽!

以上是翔翊007對這個問題的解讀和分析,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或者關注翔翊007私聊!作為一名終身成長中的爸爸,期待與更多的父母一起探討家庭教育!


翔翊超爸


父母之愛,對孩子永遠都是最好的愛,最純真的愛。不管是母愛或父愛,都會促進和保障孩子未來的人格健全,也會讓孩子未來會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因此從小在愛的環境中長大,成年後的他們,也會愛自己,更會愛別人!因些父母之愛,是不可缺失的人間之愛,一旦缺失了一方的父母之愛。孩子就不太可能會有健全的人格,所以希望全天下的父母要相親相愛,更應該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父母之愛。謝謝閱讀!希望你能喜歡😘💕❤️💓!



Donna快樂


你感覺是母愛還是父愛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走向。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也希望更多年輕家長們注意和重視起來,父愛和母愛對於孩子來說都很重要,在正式開始前,你們現在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就是指你和你的父母、爺爺奶奶、兄弟姐妹的生活,你的家庭關係怎樣,比如父母之間的交流,他們發生矛盾衝突是,是怎樣解決的,還有他們在面對你的需求怎樣處理的,在家庭成員中誰對你的影響最大,以及你的童年經歷是怎樣的過程,童年記憶中你認為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童年時期你快樂嗎?有沒有什麼事是值得你回憶起來很驕傲的事或傷心事。

上面我所說的就是你長大成人後性格、或者事傷痛,也許你記憶裡忘記了,但是你的身體會記得,當遇見相同或者類似的事情時你行為會做出相應的回應,最長見的就是自卑、軟弱,就像嬰兒他沒有記憶,他是會哭,通過哭來表達他的需求,他的哭或許是身體上的不舒服,如果母親沒有引起重視或者忽略,那麼長大後他就有可能脾氣不好,當然還有很多例子,父母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的去引導孩子和如何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父母之間的感情和睦是對孩子性格最好的成長,即時你們關係走到了盡頭,也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地方壞話,


L大叔說心理


父母的愛對孩子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缺少母愛的孩子成年後會對年長的女人感興趣,也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缺父愛的孩子,對大叔比較鍾情,內心沒有安全感,要麼從小獨立自主像個假小子,要麼膽小怕事立場不堅定,所以說父母的愛對孩子很重要,不要讓孩子從小在缺愛中長大,現在好多父母感情不和離婚了,但是教育孩子方面還是像朋友一樣,孩子有父母的疼愛,還有後爹後孃的疼愛,自然能茁壯成長!


寶貝耀蛋


眾所周知,原生家庭對我們每個人都寓意深遠。所畏的3歲看老,7歲看大。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對孩子的情感發育而言,父愛與母愛同等重要,有時甚至比母愛更重要。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結果能促使為人父者更多地參與養兒育女過程。

個人認為,母親對孩子影響比較大。母親的形象,至始至終影響著每一個人的人生--

母親尊老愛幼,孩子自然就會上行下效;

母親節儉有度,孩子自然就會拒絕奢華;母親彬彬有禮,孩子自然就會謙虛不傲;母親堅強,孩子自然在苦難面前就不會怯懦;母親善良,孩子自然就會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靈;母親修養有度、品質高潔,孩子自然會成為人中之龍、人中之鳳!


junBaettig


你來告訴我是左眼對你有用些還是右眼對你有用些,把父愛和母愛單獨區分用來討論,提問者是個不也不扣的垃圾,通俗點講就是有娘生沒娘養的人,人格的養成是父愛母愛共同作用相輔相成的缺一個都是不完整的,在我看來兩個都很重要,沒有必要分開討論,這種問題明顯就是挑撥是非,包含西方的狹隘思維!!!


知足常樂74045382


有一個詞叫言傳身教是最貼切不過的,對一個孩子的教育不應該是說父愛還是母愛誰最重要,不是選擇題而是都重要兩者缺一不可,這個是前題,不然會造成人格的缺失,會造成孩子的孤僻或偏執的性格。如果非得誰最重要一個看個人的知識素養和行為品格,這是最主要的。這個影響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從小培養成為為人處事的良好習慣,這也決定了他以後的人生走向。最後想說的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的快樂氛圍對孩子的成長相當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