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道家的理論有何見解?

用戶7416400958451


道家能媲美儒家,之所以沒有儒家傳播這麼深遠,可能是他清靜無為的思想。道家的理論很深奧,單單一本《道德經》就可以讓人參悟一輩子,更別說還有老子,莊子的哲學道理。道家講求無為,而人是有慾望的動物,所以道家一直沒有成為中國的主流。只是在明朝後期,明皇帝信奉道家,也只是想得道成仙。道家的理論包含很廣,不但包含哲學,倫理,處事,宗教,還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是非常之道。


陶然忘機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這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道家的理論主張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具體主張有:

1.體道

“道”即是道體,是一形而上意義的實體,道體並不是孤懸獨存,與世間截然分離的,”道“是超越時空等一切的無限本體,它生於天地萬物之,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之中。道體本身所涵蘊的性質,正是世人進行自我修養的依據。道家諸子特別強調“體道”,指的卻是一種實踐修養的功夫,要求踐履者對道體有一切身的體悟,並就此體悟加以貫徹力行,務求通過踐履的功夫令踐履者把握道體的特質,且將這特質透顯出來。

2.道不可道

道法自然,自然非死物,故道無常道。道變應事而變,言之則死。不能像儒家一般設立一個基本行為準則,過於死板,容易過時,陳舊。應循時而變道,循道而變行為。且人所有物性不同,故其覆命歸根求真方式也不相同。亦可說為人之道不同。故道德經不言何以得道,而是定了一個得道之人的模板。供後人分析效仿,得自化,自得道。

3.貴時主變

社會的大變動要求政治制度的革新,諸子百家都瞭解這一點,但理論上的說明則是另一回事。應該說,就對“變革”的思考來說,道家在諸家中是最深刻的。

4.虛無

人得虛無,則心靈清明。不需風溼刻意而為,行善舉而不以其為善。故為事弗居,未得弗惜。不為物所累,超然物外,為而弗居。心無邪念,故不需用“仁、善、義”而壓制邪念。也因如此,被人以為絕仁棄義,心無仁義。

5.守一

道家待人處世,待人如待己,皆以一而不變。相對儒以仁義而為,道家待人多以虛無,齊物,弱柔,純粹,素樸,亦使人得虛無,齊物,弱柔,純粹,素樸。即“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6.齊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不會因孰人得道而賞,孰人失道而罰。天上下的雨,既滋潤善人,也滋潤惡人。故法天地之心得齊物,不以是非功過而累,超然世外而非刻意為之。

7.柔弱

道家尚柔弱,“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正是闡明瞭道家尚柔之目的。“柔者,道之剛也,弱者,道之強也。”而由此我們可以略微推衍出道家少許思想方式。

8.天道行健

健生者道之大德,行德者道之妙用,惟其至健,所以能行。行健二字,足概天道之精。循天理因人之善性而不循人之慾而生生不屈者是為不息。君子以自強者法道之健,以不息者法道之行,謂之人以合道也,日新又新,即行健不息之意。如草木生長,冬至以歸藏,春來以連山。看似柔弱的草木在日升月恆不住流轉的光的陰影中,縱使滄海桑田經歷百代枯榮,然而卻總有片片光芒迎風向陽挺立著。故老子曰:自勝者強。

9.無為

道家素有大道反之說,故《論六家要指》曰:“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常用有為,而道用無為,實則無為無不為並重,“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其用心仍在不去,看似不作為,卻已有為之極。再如《道德經》五千言,其中多有有無相生,禍福相倚之言。道家重本舍末,人之所好不過得、有、居上、載樂,而道不刻意於此,自然而為,反有大德,大有,大樂。從側面上反映出儒道之分:儒生通過約束自己,建立強大的超我體系,用超我來修改本我的需求,但也因如此,稍有不慎,超我失控就會害人害己。而道家則從本我出發,從人最本源的欲出發,不僅做了好事,而且不會給大腦傳導一種“這是好事”的信號,而產生一種對回報的期待,和未得到回報的不滿,反而做事不摻雜目的性。

10.動靜結合

善者,動合天心,靜得地意,言無不通,默無不利,謂之善。夫善者,君子所本,百行所長。吉祥所合,萬福所往。流而不竭,用而不絕。萬王不變,異俗不易。天地所與,神明所益。故上以順天,下以順人,為治元始,事之恆常。成理萬物,覆載群生,天下懷慕,繼之無窮者,善也。

不識元首,不睹根本,誣天誣地,誣人誣鬼,屬辭變意,故謂之辯。抱嫌履疑,順心妄動,尚言美辭,故生不善。何謂不善?動與天逆,靜與地反,言傷人物,默而害鬼,之謂不善。


李唐硬筆書法


您好,我是詩詞小說交流匯!有幸為您解答問題:“對道家理論的見解!”

道家講無為,講清心寡慾,講陰陽調和!講養生養氣的!講這麼多,簡單一點就是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下面我就從道家最著名的陰陽八卦圖解釋道家的理論,我個人理解的就簡單的分三點(個人知識淺薄,完全是個人粗陋見解,沒有說對請見諒)!

第一點,陰盛陽衰,反之!

這個觀點適合世界所有人或事!每當一件事太過極致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比如你上一刻得意忘形,下一刻就麻煩纏身!所以儒家就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教訓!平平淡淡是福,萬事放寬心,不要太執迷!

第二點,陰陽調和,世間萬物都有陰陽兩面!巧的是《紅樓夢》裡史湘雲對翠縷說的話就可以佐證這一點,她說:“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陰’‘陽’兩個字還只是一字,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不是陰盡了又有個陽生出來,陽盡了又有個陰生出來。”我覺得史湘雲的意思就是“陰”生“陽”,“陽”生“陰”!所以在平日生活裡我們就得看得見事物的兩面性!

第三點,道法自然,天道無為!講的是萬事萬物不要強求,隨其自然,你強我就弱,你弱我就強!兩者相輔相成,互相競爭也互相謙讓!井水不犯河水!

我的答案完畢,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生活中詩歌從名字開始


道家也就是道教,中國的國教,歷史早佛教2000多年,是中國很少的一種整體保留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道教的創始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就是老子,也就是西遊記裡的神仙太上老君,老子最有名的著作,就是道德經,也叫德道經,道教注重修德,更注重五行八卦占卜星術奇門遁甲共計7萬多個分之,道教的傳承有講究,不傳六耳這就導致了很多道教道人都是一脈單傳,也導致了很多道術不被群眾所熟知,給人很神秘和深不可測的感覺,道講究悟,所以叫悟道,也在於緣所以不輕易傳,道教主張長壽,長壽主要練氣,靜功和動功,靜功以打坐為主,配個道家心經,動功以練體和身配合氣功,達到至高境界,修功德無德是道中之魔,什麼是大道,就是磨鍊自己身體,修煉自己精神,學習道家祖先的腳步,加上自己的體悟,才可悟大道。



靜戒影響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諧,道法自然,以無為治國,講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曰道”。

  《道家思想》中的“道”與《易經》中的“太極”的概念很近。《易經》寓含有宇宙的起源、自然界的演變。《易經》中最根本是講陰陽之哲理,易字是由上日下月構成,既代表了日月合壁,也寓含陰陽相交。《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是一種思想的兩種表述。所以,道家思想是從易經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道家經典《太平經》雲:“道乃是萬物之師也,得之者明,失之者迷。”老子曾經在《清靜經》中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日道。”陰陽是萬物之源,“道”字最上面兩點即是代表陰陽。道家思想靜心自身,同宇宙秩序保持一致,要求人們遵循自然之法,隨“道”去觀察自身和周圍的陰陽平衡,指明行動路線。

  道傢俱有獨任清虛、超邁脫俗、絕禮去仁、追求返璞歸真的獨特氣質。《道德經》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又言,“凡道無根無基,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由此可見,道家思想認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萬物是一樣的,此即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由來。


何言汲汲


道家的理論總的來說有以下幾條: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無為而無不為。

長生久視。

可以分述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國學天地


我並不是道士出身,但是練的是道門傳下來的功夫,排行誠字輩,並且從高中看蔡志忠漫畫《莊子說》開始,就對老莊之道心嚮往之,身體力行。

從道家傳承來說,世人都認為自老子始,其實不然。道家的東西其實是中華民族老祖宗的正經傳承,在華夏家的血脈裡代代相傳。說到這兒,道家的兩大宗派,正一和全真的區別就必須解釋一下。正一祖師是張道陵張天師,張天師有大神通,是斬妖除魔派,和孔聖人一樣代代傳承,代代受中央政府的保護和冊封,到末代去往臺灣的天師,已是六十三代,正一的傳承應是從氏族社會的巫師而來,以符道為主。我家全真教的祖師是王重陽,全真以修心修身為主,說白了就是修煉長生昇仙之術,內丹也好,外丹也罷,都是修練的手段。全真教雖是不以神通顯世,但是據說丘處機丘祖師也曾在京城與蒙古薩滿鬥法,一戰完勝,才有了後來全真盛行於天下的結果。

道家的綱領就是《道德經》,但並不是後世流傳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版,那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給篡改的版本。馬王堆辛追老太太陪葬的帛書道德經,世面上也有出售,應斷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按我老師戊己真人的博文,以下面的附圖(上古的彩陶圖案)解釋,實在是太深奧了,不好妄自揣摩。“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道德經,解釋了天地宇宙的起始和發展規律,推行天人合一的理念,無論怎麼讚歎都不過份啊。





武林小後輩


道家與道教,外表看來好象密不可分,而實質上卻大有不同。道家是學術思想,而道教則是道家的學術思想的內容做中心與民間的信仰構成宗教思想。

道教起於黃帝,故黃帝為道教始祖;思想集合於老子,老子是道教的道祖;最後成於張道陵,道教約教祖,稱之為道教三祖。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論,一是天人宇宙說,1.關於陰陽的觀念 2.關於五行的觀念 3.關於天干和地支的甲子觀念。二是道家神仙修練的學術思想,1.人生意義的估價 2.方士的影響



馮立芸詩酒田園


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真名李耳,道家主要講氣,氣乃人之真氣,內在主修元嬰,也就是元神.元神有主元神和副元神,因此修道之人面態都很清秀,但是道家也是為佛學進入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能夠有佛學和道學也是本國之厚德。





張大白9158


道家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派之一,這一派的代表是老子和莊子。他們主張宇宙間的天地萬物都源於道。道具有無形無名,自然無為,是天地開闢之前宇宙渾沌混一的原始狀態,也是超越現實世界一切事物的宇宙最高法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便是道家關於宇宙生成的基本理論。

道家的主要代表作是《道德經》。它被當作中國傳統文化的"三玄"之一,在世界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其書文約義豐,人譽為哲學詩,可謂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廣,講到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等,體現著它的哲學思想。還涉及美學、歷史、文學、宇宙學、人體學等,是一部"道家哲學思想"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