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家長不讓孩子讀書,這些新聞一次次的發酵,矛頭指向著一句話: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每次別人問我這句話時,我都會想到我很久以前寫的另一句話: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用。


在我做電影時,每次遇到投資人,這些人都會在談話前後加上一句話:當年我要是多讀點書就好了。


都這麼有錢了,怎麼還在想著再多點讀書呢。


所以,讀書永遠是有意義的,或許不會讓你有錢,但能讓你富裕。


微博後臺經常有人問我一個詭異的問題:有沒有一本書,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


每次遇到這樣的人,我都會深深地被刺激到,就好像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問我:有沒有大力丸,根治我所有的病。


其實有,這本書的名字叫《新華字典》,按照白巖松老師的話說:新華字典裡面有各種字,各種字組成不同的詞,詞組成不同的段落和故事,組成不同的書。不同的書,才能改變命運。


其實書不能改變命運,書裡的知識變成行動,才能改變命運。


這篇文章,我跟你好好分享一下,該怎麼讀書,讀什麼書,以及為什麼要讀書。


1.為什麼要讀書?


不知道你是否發現,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讀書能讓人知道,這世界上除了有錢的生活姿態,還有更多不一樣的選擇。


《死亡詩社》裡說: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何況,誰告訴你,讀書一定不能賺錢呢?


2016年,中國的知識開始變現,全世界,只有中國,開始進入知識變現的浪潮。


我身邊許多人,長期處在“讀書無用”的輿論和薰陶下,可是,當2016年知識開始變現,課程和內容開始值錢,身邊許多人一夜之間,因為長期讀書,知識儲備多,僅僅通過一門課就開始了財務自由。


我曾經問《好好學習》的作者成甲,你當時想過今天嘛?


他笑著跟我講了個故事,他說:我當時讀書的時候,我老婆總問我,你讀書有用嗎?還不如多去接幾個單子賺錢?可是現在,她也不說了。


的確,他憑藉著自己的知識,在很多平臺開課,無數人圍觀,現在早已經財富自由。

可是,幾年前,他能想象有今天的生活嗎?誰能想象呢?


我們讀書時都多多少少聽過一句話:又看雞湯?讀歷史,你讀得懂嗎?你讀這些有用嗎?


我們總喜歡去強調有用,其實潛臺詞是在說,這東西能不能換成錢。可是,生活中不僅要有用,還要有趣,還要有品,還要有夢。


不能總是問什麼事情有沒有用,其實活著就是會死,那麼活著有用嗎?


讀書無用論害了很多人,它還會害一大批人,這個時代,越早覺醒,越容易脫離固有階級。


其實這個世界的變化很快,不久的將來,我們不僅僅會被同行的高手替代,還會被機器、人工智能替代,所以,只有終生學習,廣泛讀書,擁抱可能,不斷進步,才能不被淘汰。


這些年,我每天都有閱讀幾個小時的習慣,哪怕今天特別累,哪怕心情十分不好,但只有這幾個小時,我能脫離複雜世俗的世界,沉靜在書的海洋,聽到自己的聲音。


只有這幾個小時,我才充分的感覺到,自己是存在著的。


2.應該去讀什麼書呢?


我在上大學前,老師時常上課沒收周圍同學的書,說這是“閒書”,有一次一位同學被沒收的,是莫言的《豐乳肥臀》,當時大家都以為他看的是黃書,直到幾年後,我看完了這本“黃書”,才知道那時的大家是無知的。


什麼是閒書?怎麼界定?無從考證。


但那個時候,老師為了讓更多人把時間用在高考上,這麼做無可厚非,可是現在,你走入大學,走進社會,開始慢慢地明白,沒人能夠限制你的閱讀了,可是沒人限制,反而不讀了。


我上大學的時候,身邊的一位兄弟在讀《羅馬帝國衰亡史》,我曾問過他,你讀這個幹嘛,有用嗎?


後來有一次一位來自意大利的老師來學校訪問,我們一起陪同,他很高興地跟對方聊到了這段歷史,老師很喜歡,還給了他一次去意大利訪問的機會,而我像個傻子一樣,呆呆地聽著,然後加了別人的微信,點了幾個贊。


那時想起了一段古話: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們永遠無法預測哪本書有用,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準備,廣閱讀。


我另一個同學上高中時喜歡《莊子》,下課就抽時間讀,大家總嘲笑他“裝子”,後來有次他找工作時看到老闆桌子上放著一本《莊子》,他就開始侃侃而談,聊自己的看法,結果把老闆聊嗨了,最後給了他一個工作。


這個故事很勵志,接下來就有很多人開始讀莊子,可是,萬一以後老闆不喜歡莊子呢,喜歡孔子呢,喜歡老子呢?


所以,在最年輕的日子裡,永遠不要找人去列什麼書單,因為書單這玩意,只適合他自己,也更別相信誰誰誰給大學生的一百本書這樣的文章,那樣的文章和書單可以當參考,但不要當聖經。


你的生活裡應該廣泛閱讀,只有廣泛閱讀,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書單。


如果你一定要我推薦,我會這麼跟你說:


讀讀心理學吧,因為那是人和人的關聯。


讀讀法律吧,因為那是人和制度的關聯。


讀讀經濟學吧,因為那是任何財務的關聯。


讀讀哲學吧,因為那是人和自己的關聯。


讀讀文學吧,這是人和另一個世界的關聯。


讀讀宗教吧,因為那是人和生命的關聯。


……


因為關聯,你才是一個更全面的人,更有內涵的人。


3.應該怎麼讀書?


我先說兩個誤區,看你有沒有入坑:


書要一頁頁的讀,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


書要從第一頁讀,而且要讀完。


我相信你都入坑了,可是,這麼讀書正確嗎?我想說,如果你讀的是小說或者是詩篇,這麼讀是對的,小說就應該讀得慢,要欣賞,要細緻,要品味,要一頁頁地讀。

可是如果是工具書,這麼讀,就大錯特錯。


讀工具書的方法,首先應該合著書,靜靜思考一件事: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什麼?

主動閱讀永遠比被動閱讀要有用。


讀書是一個自己跟作者過招的過程,作者對一個內容,有著更系統的看法,而你的看法是什麼呢,你需要對比,需要思考,需要琢磨,然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後,再打開書,這樣的閱讀,事半功倍。


那麼接下來,從第一頁開始讀嘛?當然不是。


最先,應該看看封面、序言和目錄,然後從你覺得最重要和你最需要的部分打開,這麼帶著目的看,效果是最好的,也最能走進內心。


接下來,想必你已經在最短的時間裡,大致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了,然後,根據自己的方式和需要,選擇重要的段落一點點地讀,或者選擇性地跳躍。這個過程很痛苦,但一定有收穫。


現在,我想你知道,那些一年讀幾百本書的人,是怎麼讀書了的吧。他們沒有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也沒有一頁頁地看,而是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自然就讀得很快了。


很多人以為,讀得很快會不會沒效率,我想告訴你的是,讀得很慢,才沒效率,我們都有過一本書讀三十天,讀到前面忘掉後面的經歷,這樣的讀書,本身就是無效的。


好的作品,就是一個下午,從頭到尾地不間斷地讀完一大半,比如《活著》,比如《我不是潘金蓮》,你都可以找個咖啡廳,一個安靜的角落,很快地看完,而你也不會覺得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相反,你一天看一點,看了一個月,才是無效的閱讀。


最後,一本書一定不要超過7天,讀完後,要去做筆記,第二遍去讀筆記部分,要記得,只有第二遍閱讀,才是真正有效的閱讀。


4.讀書後續的工作


在第一遍讀書後,想必你的書上已經堆滿了筆記,接下來,你一定要準備第二次閱讀,第二次閱讀往往比第一次閱讀更有用處。


其實,不同年齡讀同一本書,甚至同一篇文章,感受都不同。


比如我們小時候讀魯迅,都只知道去背誦,去理解第三段第二行為什麼魯迅說這句話,可是,現在再讀魯迅,我們開始明白:每個時代都有人血饅頭,祥林嫂遭人煩,阿Q存在於世界的每個角落,孔乙己的悲哀是每個年代的寫照,而每個年代,都有自己不認識的閏土,和回不去的故鄉。


讀完書後,我一定建議你寫讀書筆記,哪怕只有幾行字,發在朋友圈,或者放在微博裡,這樣做的原因,是看看你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識,能寫出多少話,以及對自己的狀態有多少改變和幫助。


這就是讀書的好處,一兩本你很難看出人的區別,當書讀多了,開始活學活用了,開始融化在血液了,精進成行動了,書也就起作用了。


有句話說:當你把學校給你的所有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就是教育。


讀書也是一樣,當你讀完一本書,拋去忘記的所有,剩下能改變行動的,就是知識的力量。


知識和認知一定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毫無疑問。


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