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在學校和正常人一樣,在家像精神病一樣發瘋,我到底怎麼了,該怎麼辦?

騎著上帝去流浪101280351


你的問題有點籠統:

如何發瘋?都有什麼具體表現?

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你已經清楚地知道了自己這種在家的狀態非常不正常!

而且明明知道這是不正常的,但自己又控制不住、擺脫不了,因而十分痛苦。

我的建議:

1.現在每個中學都有心理諮詢室和心理老師,不妨把你的具體情況和老師聊聊天,哪怕是傾訴一下也好;

2.如果心理老師幫不了你,或你對她的幫助並不滿意。

不妨去當地精神衛生機構的心理科去掛一個專家號,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專家,相信一定會給你實實在在的幫助。

因為你提供的信息量太少,網絡諮詢也有悖於心理諮詢的原則,我們不能不負責任地亂講。

祝你好運!



心理醫生張彥平


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想笑。我是一箇中學教師,時常有家長向我反映,孩子放學回家,就像一個“精神病人”。我為什麼要在精神病人上打上雙引號,覺得如此比喻孩子,有點不妥。說他們孩子在家,特別兇,稍微不順心,就亂髮脾氣。家裡人都不敢惹。我聽了,開始很驚訝,這些孩子在校知情達理,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回到家變成了另一副面孔。套用現在時尚的話,孩子從學校回家,就是“神獸”回家了。

家長先不要盲目責備孩子,更不要擔心,孩子是不是真患了神經病。先要分析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在校是淑女或君子,回家形象完顛覆。在我看來,是孩子釋放壓力的一種表現。說實話,現在孩子在校壓力很大,遠遠勝過二十年前。在初級中學,月考聯考不斷,還有繁重的作業,更何況是面臨高考高中學生呢。孩子小,壓力大,就想發洩。在學校,不敢向同學發脾氣,更不敢向老師發脾氣。那麼回到家,只能向自己最親近的父母發火,或者說,也帶有一點撒嬌的意味。因為只有最親愛的父母才能包容他們。而這些父母,一般比較親和,不嚴厲。如果有家暴傾向的家長,孩子是不敢放肆的。

如何解決?家長首先要冷靜面對,不要也“瘋”了,針鋒相對,以暴制暴。如此不僅沒有效果,甚至出現意想不到結果。最好的方法,待孩子心靜平定後,與父母關係很融洽時,家長可以說,寶貝兒子或寶貝女兒,你知不和道,你亂髮脾氣,形象如可怕啊,父母好傷心啊。 然後再教他們如何控制情緒,不要莽撞行事。經常講,會有效果的。另外家長也要反思,自己教育子女方法是否妥當。存在不當,要及時改進。當然不排除,極個別孩子,有性格缺陷。如果有,需要家長有耐心,慢慢地教育。

最後,我借用許多家長愛用的一句話,孩子,父母之所忍著不發脾氣,是擔心影響你學習,影響你高考。等高考結束後,看我怎麼收拾呢。這自然是氣話,也是笑話。待等高考結,烏雲散去,陽光出來,家庭又是一片祥和。(原創,請多“關注”,謝謝)


愛跳舞的書


同款孩子,在學校給老師的印象好,和同學相處也好!回家就像個刺蝟,進屋房間門一鎖不讓進!一點事跟神經病一樣!他爸罵他可以。我說一句都不行幾天理都不帶理你還要哄才理你!我什麼時候才能脫離苦海!崩潰中!我都不知哭過多少回!


豔98443616


孩子心裡對父母充滿了怨恨,只是父母沒感覺到,可能孩子已經說了多次,有很多信號,父母不願意聽,不願意改,不願意和孩子耐心交流,孩子才這樣發瘋的。。。。耐心聽孩子把話講完,不要打斷,有時候他們不需要建議,只需要父母的耳朵和用心聽而已😊


安娜心理諮詢師


這位同學首先為你感到高興,因為你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同時也說明你是一個善於觀察和總結的人。

既然找到了問題,那下一步就是分析問題。你說你在學校和正常人一樣,在家像精神病一樣發瘋。

首先我們看你在學校的表現,你很正常。說明你可以正常的學習,交往,聽課,完成作業,甚至可以理解為遇到不開心的事,能夠正常的解決。

2.那這些說明了你有自控力 ,說明你有集體意識,有大局意識。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行為規範,對你都有約束,所以你是一個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孩子。



那為什麼回到家就像變了一個人?如你所說,像精神病一樣?其實任何人都有兩面,一面是展現在眾人面前的自己。另一面是掙脫壓抑真實的自己。

那回到家你的表現說明你的心理正在遭受壓力,需要發洩出來,因為在家不用顧及太多,所以完全釋放了自己,就成了你說的那樣。這說明有些苦惱你自己排解不了。



那我根據自己對你這個年齡的孩子特點的瞭解來提幾點建議。

1.首先學習給你的壓力可能最大的。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重,早讀,晚自習,還有家庭作業壓的人一天天喘不過氣來,單說一天上那麼多課,憋在教室,其實有時就會讓人無端憋悶想發火。

最重要的是各科考試成績以及年級班級排名,這些就像一座大山,壓在身上,所以需要自己調節自己情緒,比如有時和同學閒聊一會,或者放學路上,看看路邊的人和事,暫時忘掉學習,回到家也可以給自己安排幾分鐘音樂。



2.不要總是繃著學習的弦,有張有弛,才行。做些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有愉悅感。對於成績,要重過程,不要抓著結果不放,盡力了,我們就應該內心平靜,認可不完美的自己,不要天天活在糾結中。

有些事,想通了,就不會再和自己較勁,所以我覺得應該試著去和自己內心去談判。最終達到內心和行動的統一。

3.除了學習壓力也有可能是同學交往或者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這兩點上我勸你,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和學會溝通。如果實在想不通時,不防把自己當成對方,也許會理解別人的做法,也就不會有情緒了。



4.如果仍然解決不了,還可以試著去溝通,心平氣和去解決,說出你的觀點,不要忍著也不要憋悶在心裡,當問題解決了,你也就不會情緒化了,你說的神經病一樣的行為也會消失了。

5.如果以上兩種方法仍然不奏效,那你可以去學校尋求心理教師的幫助,目前大部分學校都配備了心理老師。

人的心理和身體一樣,都會生病,也都需要看醫生,所以你不用有思想顧慮,如果不想讓別人知道,心理醫生都會替你保守秘。



親愛的同學,希望我的建議幫到你,讓你早日走出來。


終將長大


故意的,覺得自己的父母好欺負。這可能與你的成長環境有關。或許父母在生活中對你照顧得非常周到。自己很少想為父母做些什麼。價值感缺乏,習慣於把責任推給別人。

幸運的是你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逐漸產生另外一種需求——價值感也就是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是重要的。這是人的一種很自然的需求,這種需求得到滿足會有一種幸福感。想必你也有這方面的體會,當你幫助了別人的時候,自己內心會有一種價值感和成就感。所以建議你多想一想能為自己父母做些什麼,多幫幫你的父母和周圍的人。


範老師家教智慧


很多人都是這樣,不僅僅是你。在外人眼裡可能和藹可親,但是在家裡卻換了個人。

我們對自己最親的人往往會容易卸下自己的偽裝,因為他們是我們的親人,我們在他們身邊非常的安全,而且我們知道,即使是“發瘋”,他們也不會離我們而去,所以這對我們的親人是非常不公平的。等你走進社會就會知道,最後能幫助你的,還是你的家人!

最後,還是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要控制自己,不要讓親人揹著你流淚。


孔祥安說


你好,我是心中有數7。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少見,在家和在校表現“兩面派”。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現象不是正常現象!時間長了,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嚴重的會導致性格分裂或形成雙重性格,不利於三觀塑造。

我這裡多方面的說說。

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務必正確認識。

在學校裡,有嚴明的紀律,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約束自己的言行,內心是積極向上的。在教師的正確引導、積極鼓勵下,又有同伴榜樣的影響,孩子在學校力爭最好。

回到家後,在父母面前,可以說是無拘無束,這時就會徹底放鬆,即使做錯點什麼,家長不會有什麼懲罰。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高,造成孩子任性和散漫,平時再不注意方式方法,說教太多,就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庭環境方面,要把規矩請進家門。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可過於包容,沒有底線、原則!時間長了,孩子不對你發脾氣才怪!有的孩子認為家長的付出理所當然,對家長說話沖沖的。

時常會聽到家長給老師反映:這孩子在學校怎樣啊?在家裡我一句不敢多說,說多了就煩。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要建立平等健康的家庭關係,避免“眾星捧月”似的圍著孩子轉。舉個例子,吃飯時加菜,筷子在盤子裡挑來挑去,家長不去規範孩子的行為。

再說說孩子自身。不管在哪裡,將來走上社會更是要嚴於律己,知行合一。懂得感恩,懂得換位思考。做一個優秀的人。

其實問這個問題的你,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非正常表現。那麼就得分析現象形成的原因,做最好的自己,高度自律,為將來打好基礎。

你能問這個問題,說明你想變得優秀[握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比心]



心中有數7


你很正常,而且比同齡很多人都要聰明,因為你善於發現問題並努力尋找答案。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博士,一直以來都在幫助高中生學習。就這個問題而言,我來回答一下。

人大多都是趨利避害的生物,因為潛你意識中知道在學校沒有人會接受你的壞脾氣,而且一旦情緒外洩就會給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會惹來很多麻煩;而家人不同,作為父母,他們會最大限度的容忍你,而你潛意識中也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胡鬧,父母都不會離開自己!

所以就拿家人當了出氣筒,但你也必須意識到,這種脾氣轉移的方法給父母帶來了多少傷害!

父母極有可能因為你的問題陷入到不斷的爭吵當中,家裡也會每天籠罩在消極的氛圍當中。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蝴蝶效應,你的壞脾氣極有可能導致父母在工作中的失誤,甚至是感情關係的破裂。希望你再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想想後果!

其實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不難,找到產生情緒的根源,逐步的消解他。是因為學業壓力大還是與同學發生矛盾,亦或是感覺父母不理解自己?當你尋找原因時,就發現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我在幫助高中生學習過程中,寫了一本書【高考直擊漏洞】,書中不僅有各科目提分攻略,也有高考過來人的學習經驗,包括與父母、老師、同學的相處。如果你需要,私信【領書】,我可以免費送給你。

如果和身邊的朋友、家人矛盾已經產生,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核對呢?

(1)發完脾氣後,等自己平靜下來,邀請對方進行一場心平氣和的溝通。 (2)真誠地分享自己當時情緒之下的需求,並告訴對方你希望他如何滿足你的需求。 (3)也邀請對方坦誠地告訴你,他當時面臨的情況以及他的感受和需求是什麼。 (4)共同約定以後出現類似的情況怎麼辦。 值得注意的是,核對首先要在對方願意和你交流的時候進行,而不是強迫對方,更不是質問。 溝通一定是雙向的。如果有一方不願意交流,或者仍然還在情緒當中,那麼請保持沉默,因為這樣的溝通不但無效,還會繼續破壞關係。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北大博士教數學


具體表現是什麼?

發什麼類型的病

有什麼症狀和誘因?

你遭遇過什麼?

父母對你怎麼樣?

這些我都不知道。我怎麼幫你?

那我只能進行猜測。

一般來說,發瘋是有原因的任何發瘋都一樣。

學校正常。家裡發瘋

誘因可能是你的父母。

你以前和你的父母有什麼不快?如果有的話,那麼長大後儘量遠離。

如果不是。有可能是暴躁症可以去看精神科。

如果不想看的話可以去打坐。身體完全放空。一定要什麼都不想。用耳朵用眼睛。去體會你身邊的環境。靜靜的聽蟲鳴鳥語。眼睛盯著你從沒不注意的地方。細細的觀察你周圍的環境。然後你也許會發現心情就沒那麼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