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展改革局解讀市政府“一號文”:全力推進民生兩攻堅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日前發佈的2020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推出6大舉措30條民生政策。針對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教育與交通問題短板,東莞不僅制定了專門的實施意見,在“一號文”發佈的當天,更舉行了2020年東莞市品質交通、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暨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本次開工項目共44個,總投資約123.4億元,其中民生項目(含品質交通、教育擴容提質項目)共32個,總投資約50.54億元。如何統籌推進民生兩攻堅重大項目落地見效?日前,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下稱“市發展改革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局將以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優化服務為投資“鬆綁”;以重大項目快速落地為抓手,推動民生工程早見成效;以人口發展實際需求為引領,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

市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以改革創新的思維,主動優化審批服務,抓牢抓實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民生政策、民生工程以及品質交通千日攻堅、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工程項目加快落地。

圍繞簡化流程、快審快批,該局結合政府投資管理辦法修編工作,加強項目策劃生成管理,推動立項審批流程再造,放寬審批權限,研究提出一系列為投資“鬆綁”的改革創新舉措。

例如,對納入品質交通、教育擴容提質兩個攻堅行動的項目,優先保障前期工作經費;精簡項目立項流程;允許提前開展勘察、設計招投標,允許同步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工作;優化項目初步設計審核流程;支持採用社會代建制,放寬項目適用社會代建範圍;符合條件申報市重大項目的,一律申報市重大項目,其餘不符合條件申報市重大項目的,根據實際參照市重大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審批。

以重大項目快速落地為抓手,推動民生工程早見成效

重大項目是經濟建設的“牛鼻子”工程,完善重大項目落地體制機制,對全面提升重大項目落地效率尤其重要。

為此,在完善協調機制方面,該局將強化市領導包開工、季度集中開工、督導約談、解難題會議等工作機制,加快協調解決重大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優化重大項目考評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鎮街(園區)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項目按期開工建設。

在土地、資金等要素配置方面,加大對重大項目的傾斜保障,落實重大項目服務專員和項目代辦員,進一步提高重大項目服務水平,賦予重大項目更多的政策“含金量”,爭取實現各項民生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早達效。

此外,該局還全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提前謀劃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項目,做好項目儲備,推動納入省重點項目,爭取有更多民生項目成功獲取中央及省級資金支持,進一步強化項目資金保障。

以人口發展實際需求為引領,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

“一號文”提出,東莞將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切身利益抓起,立足兩年、大幹當前,致力於推動民生兜底、服務提質、創新提效,在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上取得初步成效。

為此,市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著力加強對民生事業的統籌謀劃,通過完善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會政策體系和制度安排,推動民生領域各項工作穩步發展、實現創新突破。

市发展改革局解读市政府“一号文”:全力推进民生两攻坚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在頂層政策設計上,堅持需求導向、合理佈局,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結合即將印發實施的《東莞市人口發展規劃(2020-2035年)》,加快研究出臺《關於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的實施意見》,大力推動公共服務各領域規劃、政策的研究制定,謀劃一批民生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切實提升我市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擴大公共服務有效供給。

在此基礎上,該局還將全面梳理民生項目。搭建民生項目庫,全面收集市鎮兩級民生項目,實行臺賬分類管理,及時掌握各類民生項目的工作進度,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疑難問題。據此,進一步加強對全市民生事業的短板弱項、重大民生政策落實情況等進行跟蹤監測和動態分析,適時研究調整社會發展思路,努力增進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媒體記者 曹麗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