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頭部思維的創作者,致力於讓讀者們開心快樂。喜歡我,點關注,不迷路。
在生活中,我們常說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可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我們要說的邏輯思維,就是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一種思維模式。
邏輯是對思維的修飾,是指有規律、有規劃的思維方式。
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類型反映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
邏輯思維,按照類型來區分的話,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經驗型邏輯思維
經驗型邏輯思維,是指在實踐活動中的基礎上,以實際經驗為依據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
上古人們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正是人們在日常的農耕,與實踐中,不斷地發現、總結、探索,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熟能生巧故事,告訴我們,正是在生活與工作中,對於所做的事情越來越熟練,有方法,有經驗,漸漸發現了其中的技巧與竅門,讓我們處理事情變得遊刃有餘。
陳堯諮,百步穿楊的技術,在公眾場合炫耀的時候,一個賣油的老翁只是笑著說:這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手法熟練些罷了。
是的,做熟練的事情,便會找到竅門來,正是這種經驗型的邏輯思維模式,讓我們在他人眼裡,看起來是專業人士,是令人羨慕的。
我們騙別人很容易,卻欺騙不了自己。我們只是在日復一日的重複勞動罷了。如果對自己,沒有過高的要求,很容易喪失鬥志,得過且過的。
之前觸動人心的一句話是這麼說:以前,我認為不上班的人,都是混日子的,現在發現,原來上班的人,才是混日子的。
就像《水手》中的歌詞,總是拿著微不足道的成就來騙自己。
前段時間看的《刻意練習》這本書,從新手到大師,只要保持刻意練習,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並不是單純的,在某個領域花費所謂的一萬個小時,如果不進行深度思考,只是在大量的重複練習。
我們在生活中,經驗型的思維模式有好多。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要花費些時間,但總會熟練起來。和我們練習開車,學習一項新技能,是一樣的。
重點是,經驗型的思維模式,更容易讓我們滿足,產生依賴感,我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給自己施壓。
理論型邏輯思維
理論型的邏輯思維,是指以理論為依據,運用科學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進行判斷和推理。
理論型的邏輯思維,對我們就更不陌生了。像我們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解答各式各樣的題型;像我們分析歷史事件的過程中,查找主觀,客觀原因;像我們論證政治中一些哲學問題,這都需要運用理論知識,去答疑。
我們看的《洗冤錄》宋慈對屍體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有科學理論的驗屍方法;我們看到包拯破案時,在細節的把握中,根據理論線索,一點點找出證據,讓犯人伏法;還有我們做的數學幾何題型,在已知條件很少的條件下,運用公式,一步步論證,最終推導出結果。
看來要運用理論型的邏輯思維,首先我們要積累自己的知識儲備。就像案例所說,一個沒見過飛機的人,肯定不會想著坐飛機去北京。
我們在讀名著的時候,可能由於個人的背景,生長環境,經歷不同,理解的角度,深度各有差異。但理論性的東西是死知識,像規律、定律、公式等,是可以人人掌握的,是可以加以積累的。
培養理論型邏輯思維,除了多看,多積累,還要遇事多動腦,把掌握的知識理論,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
紙上談兵的故事,告訴著我們,再好的理論,如果不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有何意義呢?
我們要理論實踐相結合,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更多 頭部思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