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傳下來的---“三八”

[關於三八的前世今生~]

三八的意思有很多,一:三月八號的婦女節,三八二十四的乘法表以及作為髒字的“三八”

現在通常說的“三八”,常常用來作為髒字,大概意思是形容“這個人舉止輕浮,做事魯莽、瘋瘋癲癲、不夠莊重”。而“三八”是標準的臺灣省罵。

閩南一帶也有一句俗語叫“三八”。這是一句罵人的話,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經或者行為、語言等方面不符合禮儀、道德規範的人。

關於“三八”這句俗語的來歷要追溯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時期。


當時腐敗的清政府懾於八國聯軍的壓力,被迫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並開放寧波、上海、青島、廈門、廣州等五個港口為通商口岸。從那之後外國侵略者肆意在中國土地上橫行霸道。


那時,廈門、泉州等地也駐有許多外國侵略者,每逢三、八的日子,侵略者們就成群結隊到處橫行,有的開著汽車在路上橫衝直撞,有的拿中國人作為靶子練習射擊,有的借酒瘋毆打行人……


中國人民對侵略者們無惡不作的行徑感到非常痛恨,所以一見他們就說“三八鬼子又來了”,趕快逃跑。後來三八鬼子”這句話一直流傳下來。在流傳過程中,作為口語為了簡便,就縮為“三八”。


現在就專門用來形容那些行為不端,語言粗魯、不遵禮儀的人,人們就說:“這個人真‘三八’。

這便是三八的緣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