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文學批評家亨利·希金斯寫過一本書叫《如何談論那些沒有讀過的書》,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做過介紹。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生產和傳播著無數的書,更別說人類文明發展傳承下來的很多經典之作,人生短短數十載,我們當然是讀不完的。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比如那些在學院裡學者,如果沒有讀過他們領域內的名著,會顯得很丟人,也會讓人覺得他們配不上專業學者的稱呼,於是就誕生了一種學問,如何談論那些沒有讀過的書。
對專業學者來說,對一本沒有讀過的書可以侃侃而談,這點並不難,一旦你用上了專家的口吻,不容置疑的判斷,加上幾句模糊不清的專業術語,基本上可以糊弄住一大批外行。不過,這種模式,有時候很容易被其他讀過書的人拆穿,這個就顯得比較尷尬了。但是對普通讀者來說,如果你也可以顯得像專家一樣,如數家珍,談論一本你沒讀過的書,聊起別人不知道一種理論,那就讓很多人刮目相看了。事情的原因再簡單不過,對普通人來說,對那些看起來很高深的書,別人不瞭解的學說和理論,你都能隨時聊上幾句,顯得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樣學識淵博的樣子,很容易提升你的個人魅力。
英國的兩位專欄作家托馬斯·W.霍奇金森和休伯特·範登伯格合作寫了本這樣的書,叫《裝腔指南》。他們在書中指出,對大多數人來說,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文化名人,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吧,好像說不過去,但是除了聽過他們的名字,他們到底做過什麼,我們幾乎一無所知。那麼,是不是應該對這些人一一都進行詳細地瞭解呢,那也不太現實,再說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精力興趣。不過,霍奇金森和範登伯格研究了很多文化名人之後,總結出一個簡單討巧的規律,這些名人之所以成名,一般是因為一件事。比如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寫作上的成就,我們會想到“意識流”;馬爾克斯文學上的成就是因為“魔幻現實主義”和《百年孤獨》;加繆經常跟《局外人》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聯繫在一起;普通人瞭解波伏娃,總會談起《第二性》和其中的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形成的”;提起海明威,我們首先會想到他的“冰山寫作理論”和《老人與海》……
看起來只要我們瞭解這些名人的“一件事”就足夠了。在《裝腔指南》中,或霍奇金森和範登伯格從八卦和軼事入手總結了很多文化名人的“一件事”。考慮到很多名人之間本來就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本書就串聯起來,變成了一本充滿各種趣味的名人知識大全。比如文學圈一直都知道馬爾克斯與略薩這對兒拉美文學的巨匠,原本也是好友,當年略薩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的馬爾克斯的小說。但是他們在一次電影的首映禮上鬧翻了,略薩衝著馬爾克斯的臉來了一擊老拳。兩人友盡了幾十年,晚年才相逢一笑泯恩仇,重歸於好。這個疑問困擾了我很久,我一直好奇到底是什麼事情讓兩位名人在公眾場合還忍不住大打出手。《裝腔指南》中提到這八卦時說,是因為馬爾克斯給略薩的妻子出了一個餿主意,教她如何對付略薩一次次的出軌。據說,馬爾克斯是這樣說的,“你得假裝跟他妒忌的人來一場婚外情,”馬爾克斯接著加了一句,“這個世界上他只妒忌一個人,那就是我。”
這個八卦我也沒考證真假,不過也算是解答了我內心長久的一個疑惑。文學史上充斥著這樣的八卦傳聞,很多沒必要求證真假,因為大多數名人都樂意製造這種傳奇逸事,有些是偶然成就,有些是自己設計參與的,就如同娛樂明星樂意讓八卦緋聞纏身一樣。這種炒作是建立自己名聲的一部分,大多數名人的著作可能乏味可陳,沒有人樂意談論,但要是有什麼好玩的段子,有趣的話語,俏皮的名言警句,他們的傳播速度比著作登上暢銷榜的時間要快多了。
文學史上,奧斯卡·王爾德大概是最早意識到名聲是可以先於成就到來的人。王爾德曾受到邀請去美國做巡迴演講——以英國社交圈名流而非作家的形象出現。一開始,他對自己的演講天賦缺乏足夠的認知,但他逐漸明白自己奇異的裝扮,手勢,以及話語的姿態都可能營造出一種迷人的氛圍。美國這些狂熱的記者們為王爾德製造了各種上頭條的話題。在王爾德之前,大概還沒有人能如此嫻熟地利用媒體去建立自己的聲望,他發明了一種創造名聲的公式,直到今日,那些名人們還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著它,而他們都比王爾德膚淺多了。杜魯門·卡波特、安迪·霍爾、蘇珊·桑塔格,還有在《裝腔指南》中提到的很多文化名人說起來都可算是他的門徒。
讀《裝腔指南》的時候,我們一定清楚地認識到,這只是一本裝飾門面的書,是我們飯後的談資,是我們的裝逼指南,是我們社交場合的說明書,但是千萬不要當真。文化是裝不出來的,品味是社交不出來的,想要真正的有文化有品味,還得去讀書,而且要讀真正的經典,不是談名人八卦的段子書。
閱讀更多 說書人思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