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招!為何美國降息我國卻降準?銀行放水3.4萬億元個人買房?存錢?

◆只有絕頂高手才能看懂央行這種操作手段,與本人前年論文完全相符!

◆全世界鈔票滿天飛的時候,個人的財產如何保值和賺錢呢?


神招!為何美國降息我國卻降準?銀行放水3.4萬億元個人買房?存錢?


剛剛!重大利好就在昨天,央行宣佈降準釋放5500億元!

2020年3月13日公佈央行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於3月16日再次降準,預計釋放5500億元!這是年內第二次,間隔只有二個月的降準,從2019年1月至今,已是第五次釋放流動資金了,共計達3.4萬億元。


就是行業高手也極少人能看懂的"神"招:為何美國降息我國卻降準?!

美國的美聯儲3月3日緊急降息50基點,3月11日,英國央行又緊急降息50個基點,還有3月12日冰島亦宣佈將指標利率下調50個基點。

很多人包括業界或行外人士在疑問:為何我國不跟隨美國?遲遲不降息,卻依舊採用降準備金?

包括很多經濟界、金融界、企業界、資本高手都百思不解?當然自然也會提出質疑:是不是我國採取的策略是錯的?

筆者先下一個結論,認為央行的這波操作手段極其高明!

堪稱高手之中的高手,甚至是"神級"操作!

因為如果決策者不是絕頂高手,一般不會甚至沒有膽量這樣操作,主要理由:

第一,必將跟隨美國降息;

第二,目前經濟形勢以及武漢疫情也希望直接降息;

第三,迫於社會壓力,特別是房地產這個大的利益集團的各種呼聲,也會降息。

然而央行卻依舊巋然不動:採取降低準備金的方式。

可見我國決策者的膽略和臨危不亂的氣魄!

神招!為何美國降息我國卻降準?銀行放水3.4萬億元個人買房?存錢?


放水3.4萬億元!2019年以來央行已經5次降準

第一次:2019年1月4日降準1個百分點,於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兩次執行,累計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

第二次:2019年5月15日,央行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於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第三次:2019年9月6日降準0.5個百分點,並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2019年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此次降準增加了商業銀行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共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

第四次:2020年1月6日降準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此次釋放長期資金8000億元

第五次:此次。

神招!為何美國降息我國卻降準?銀行放水3.4萬億元個人買房?存錢?


闡釋:央行只是降準而不降息或不跟隨美國降息,為何是"神招"?非絕頂高手和有氣魄者難能用!

央行只是降準有人歡喜,有人失望!

最歡喜的當然是企業!特別是處於飢渴中的小微企業、民營企業!

每一次降準,總會有"毛毛雨"甚至"瓢潑大雨"注入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總會有一批如久旱的"甘露"享受到降準帶來的雨露的澆灌或滋養,從而成長起來!

最失望的是當然是房地產業!成天閱讀到房地產行業的老闆們從自己利益集團出發在自媒體發文呻吟或挾裹民意文章,希望央行直接降息的文章,我真的就於心不忍這種悲述,真的以為央行也會經受不住這種訴苦或要挾,加上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也有直接降息的大背景。

但決策者的心理確實非常強大,已經實施4次降準手段加上美國等世界其他國家降息,此次依舊採取降準!目的、決心、手段顯然易見:降準是為了助力發展實體經濟,而不是拯救房地產!

讓剛剛通過種種、甚至極端的政策調控手段才暫時平靜的市場,又重新打開這一洪水猛獸的閘門,而前功盡棄!

中國前幾年房地產市場是否進入極端,通過一些簡單的現象和指標來說明:

第一,中國多家工業上市企業已經嚴重虧損,到靠用銷售儲備的房子來支撐業績或不至於被ST,就連華為這種科技實體企業也因員工無法承受畸高的房價,導致企業外遷;

第二,大城市畸高的房價已經嚴重打擊新畢業的科研、科技人才安家立業;

第三,畸高的房價形成的溢價效應已經嚴重影響、制約我國的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行業的發展,因為資金的逐利效應都選擇流入房地產而不願意進入科技行業,等等。

所以,我國決策層從2018年開始用破釜沉舟的手段和勇氣不惜一切手段要控制住房地產這匹已經脫韁的野馬。

本人2018年的論文"中國當前經濟的理論、模型、數據的分析及問題解決"所建議的:用手段死死控制住房價形成的高圍堰,不降也不漲或微調,也不輕易降息,讓中國經濟進入滯漲,如果通脹率達到10%的標準,房價炸彈10年就將被軟性拆除。而這10年卻全心致力實體經濟和科技行業的發展,把資金用盡一切辦法往這裡面趕!

而股市呢,只要實體經濟本身不解決,沒有實體經濟的自身強大,依附於實體經濟的股市自然難有大的行情,所以流入股市的資金也有限或只是短時。

只要房價不漲、股市本身也難流入更多資金,這些降準資金必將很大部分流入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科技行業10年後自然強大。


全世界鈔票滿天飛,個人財產如何辦?

綜合各種情況,目前最佳選擇就是選擇進入實體經濟或創業。

至少從資金上,從銀行支持力度來說,目前是最佳時期。因為從2019年開始到目前已經放出3.4萬億元的資金,前面也分析了這些資金沒有大量流入房地產或股市的必備因素。

當然,目前的環境對實體經濟或創業本身市場也不好,但這本身就是一個邏輯循環問題:正是因為市場不好,所以銀行才會放水養魚,就是要讓這些資金創造效益和開拓出市場,那麼自然才有更多機會。

當然,做實體或創業都有風險,企業有盈虧,在誕生無數優秀公司、產品的時候,自然也有一些企業會造成虧損或倒閉。

但綜合分析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把自己一定比例的資金進入實體公司以及能夠新創業,對於目前的環境,比買房或進入股市更容易保值或避險,也是最佳的一種選擇。

作者實證材料(只為實證,如果視作營銷,可以忽視!)

神招!為何美國降息我國卻降準?銀行放水3.4萬億元個人買房?存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