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昆明重九起義和武昌首義如此雷同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爆發後,雲貴總督李經羲匆忙帶領一幫高官前往昆明巫家壩,對駐紮於此的雲南新軍74標官兵訓話。一頓臭罵加恐嚇,可是,越是擔心的事越是悄然臨近。

李根源、唐繼堯為首的反清起義策劃者,經過幾次秘密會議後,歃血為盟,燒紙飲酒,決定當年農曆九月初九凌晨三時(舊時雲南一晝夜計一天)發動起義,聲援武漢。

同盟會元老李根源是起義的總策劃者,當時是雲南講武堂校長。他與新軍73標的李鴻祥等人,此前的革命行動已被清政府察覺,所以當時他們已被下令調離昆明。但他們行動遲緩,拖延赴任。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昆明重九起義和武昌首義如此雷同

(左起黃毓成、李鴻祥、李根源、顧品珍)

蔡鍔不是同盟會員,但在當時的昆明駐軍中,是握有實際兵權的最高將領,陸軍19鎮37協協統(旅長)。最初對待革命的態度很模糊,但對比湖北新軍的黎元洪而言,可謂不反動。

黃毓英,是那個打響重九起義第一槍的小排長,曾冒死求見蔡鍔,向其陳述和灌輸革命思想,煽動蔡鍔起義。

清末開放,受西方言論自由的衝擊,清廷已無法禁錮民眾放飛思想。但蔡鍔是個明白人,不革命,自己前途無憂;一旦革命,自己有可能成為一個光桿司令。所以他對黃毓英淡淡地承諾,“一旦時機成熟,肯定同情革命”。

唐繼堯,時任新軍74標管帶(營長),這個中下級軍官,當時的熱血青年,曾多次組織革命派在自己家裡召開秘密會議,很得人心。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昆明重九起義和武昌首義如此雷同

(唐繼堯等在昆明重九起義後合影)

公派留日歸國往京複評考核途中,唐繼堯遊歷東北日俄戰場舊址,就曾立志重振華夏,富國強兵。

最後一次秘密會議把蔡鍔推舉為起義軍總司令,蔡鍔騎虎難下。

當天晚上8時許,昆明北教場73標營地,黃毓英等人在搬運彈藥時,被一北洋系軍官撞見,頓起口角。爭吵中黃毓英見北洋軍官拔槍,他先下手一槍爆其頭。

隨後,正在和時任73標管帶(營長)李鴻祥一起喝酒的北洋、滿清軍官衝出來,也被黃毓英一一撂到。

革命派的李鴻祥當時有點懵了,黃毓英則認為,馬上召集士兵,提前起義。李鴻祥命人急速向李根源報告。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昆明重九起義和武昌首義如此雷同

(雲南會澤人黃毓英打響重九起義第一槍)

李根源聞訊,立即帶兵進攻北門城樓,並指示李鴻祥帶兵攻取五華山軍械局。

聽到槍聲後,原本負責城內策應起義軍進城的講武堂軍官顧品珍、黃毓成,立即率騎兵去打開各城門,迎接起義軍進城。

黃毓成帶領騎兵奔向北門城樓,跑在最前面的一個騎兵排長被子彈打成篩狀,於是大家改成步兵進攻。

駐紮在巫家壩的74標聽到槍聲後,有人報告給蔡鍔說,估計起義計劃已經洩漏。蔡鍔當時決定推遲起義,靜觀其變。

唐繼堯氣壞了,命令迅速召集人馬集合。並對蔡鍔說,“錯過這個機會,必然釀成大禍”。唐繼堯指派鄧泰中、楊蓁保護蔡鍔,按原計劃一同進攻南城門和總督署。

鄧泰中、楊蓁雖說是跟在蔡鍔後面保護他,實則是監督蔡鍔一同參加起義。中途蔡鍔若有反水,可立即將其擊斃。畢竟蔡鍔當時還是雲貴總督李經羲的紅人。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昆明重九起義和武昌首義如此雷同

羅佩金(左二)、蔡鍔(中)

時任74標標統(團長)的羅佩金,也是革命派。看到下級唐繼堯、上級蔡鍔等人整隊出發,也召集其它人馬加入到攻城隊伍中。

在整個重九起義中,攻打總督署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後,炮兵第19標第三營管帶(營長)謝汝翼帶來了炮兵和大炮,起義取得了最後勝利。

革命勝利後,打響第一槍的黃毓英曾被很多人推舉為軍政府都督,但其婉言謝絕。也有人認為他級別太低,不能勝任。

重九起義與武昌首義,歷史上所發生的很多細節居然如此雷同。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昆明重九起義和武昌首義如此雷同

蔡鍔在整個重九起義中,有一種被裹挾的感覺,他的內心是很矛盾的。但是,他不像黎元洪那樣,是被革命士兵從桌子下揪出來擔任湖北軍政府都督。

從策劃起義開始,蔡鍔自始至終都不反對,可見其默認起義。從後來擔任雲南軍政府都督來看,是起到歷史積極作用的。

但後世的很多史學家,受其老師梁啟超的誤導,都過分誇大蔡鍔在昆明重九起義中的作用。尤其是護國戰爭以後,蔡鍔已經達到了神化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