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現竹的古怪石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房四寶書畫天下奇珍。

古人不僅喜歡在紙上作畫,更喜歡在山崖上留下墨寶,為大自然增添瑰麗的一筆。

然而這些與自然渾然天成的墨畫,卻在歷史的變遷中發生了驚人的文化,形成不可思議的現象。

四川仁壽縣黑龍灘水庫中的龍若寺有一奇景,向龍若寺的一座巨型石窟佛像兩邊的崖壁上潑些水,一側的崖壁就會出現一幅”怪石墨竹”:墨竹主幹亭亭,枝葉瀟酒;竹根臨怪石處派生出一叢幼竹,婀娜可愛;頂部側葉,長例當空,刺向雲天。

而一旦石面水幹,圖畫頓失。

在另一側則會顯出一幅完整的題字:霜月澄凜,天風清勁,御史公剛明之氣錘於私雲,北宋乾道五年峨眉楊季友等字跡。


潑水現竹的古怪石壁

據縣誌記載這“怪石墨竹”作者是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文湖州。

他平生愛竹、種竹、寫竹,開拓了“湖州竹派”。

著名漢語成語“胸有成竹”,就是他寫竹經驗的結晶。

仁壽(古稱陵州)縣誌記載:“文同北宋熙寧四年知陵州後,在龍巖寫怪石墨竹,兩壁摩巖隱隱有光,怪石墨竹既無墨跡,又無雕痕;用水滌石,畫面猶新。”

而那幅題字,則是北宋乾道五年楊季友游到此處,情景交融,感時嘆物留下的。

《仁壽縣誌》說,文中御史公實指五代時官至御史的仁壽籍著名詞人孫光憲。

楊季友留字讚歎他置身危於不顧,力諫南平國歸順宋朝,對結束戰亂,增進全國統一卓有功勳,與文同的墨竹畫並無關聯。

然而為何會出現字畫隱形的現象?為什麼它們都只有在遇水後才能浮現?在民間說法很多。

第一種說法是特殊的墨汁。這種墨汁是使用松煙、煤煙,加上烏龜尿,在銅爐內煉製而成,從現在的科學角度來看,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二種說法是“魔墨”說。當地傳說是蘇東坡在密州就任時,從徽州買來一種魔墨相贈,文同便用這一魔墨畫竹。

但這一說應該是不存在的,其一是因為這個時候,文同在仁壽,蘇東坡在密州,這麼遠的路,他不可能送一盒墨給文同;其二是蘇東坡一生也是詩詞歌賦都很有名,如果是一個魔墨,應該說他留下了很多,全國的很多地方,也應留下這樣的遺蹟。

第三種說法是發光顏料說。有人猜測是在墨裡滲入遇水發光顏料所致,然而人們從未發現任何可以遇水發光的古畫,這更是無根無據之說。

第四種說法是石質、水質說。有人推測“怪石畫竹寫字”地處紫色岩石,含有化學元素鉀,與水容易發生劇烈反應;而古時在黑龍灘也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筆墨,並沒有形成潑水現竹的景象,所以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

第五種說法是地理位置說。是因為龍巖處於神秘莫測的古怪位置。巖下水流滋生的仙氣孕育的結果。但這一說法和特殊的墨汁說法一樣,不足信。

第六種說法是塗層說。有專家經過取樣分析發現,岩石的石壁上附著一層塗層,這層塗層可以吸水,水有折射功能,當水分越多的時候,水分底下的東西反射的就越顯。

然而是誰將這幅畫和字塗上保護層呢?這些保護層的材料又是什麼呢?

雖然這些問題還沒有答案,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一定可以解開這些謎團。


潑水現竹的古怪石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