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料有限的基礎上創作的歷史小說,能提供什麼有益的內容?

亦清亦虹


歷史小說可塑的空間更大一些。歷史事件是骨架,有了這個大的骨架,就需要加以豐滿,填之以血肉,使其有一個立體。但這還不夠,缺少靈魂。靈魂是小說立命之本,一部沒有靈魂的小說,是不會有生命力的。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史料之後,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消磨和沉澱。

你寫的小說的故事發生地,必須充分熟悉。完全可以到那裡去生活一段時間,深入民間。特別是老年人,他(她)們本事就有自己的故事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相處久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有了。人物多了,內容多了,故事也就精彩紛呈了。

一個優秀的作家,都有深入生活的過往。柳青先生一直把主要時間用在農村體驗生活,所以有了優秀的《創業史》。陳忠實寫《白鹿原》,不也在農村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發生地裡嗎?莫言每年都回家鄉過年,回到高密東北鄉,總會有靈魂深處的碰撞。

寫好的作品,不能急功近利,不光要深入生活,還要會升華生活,才能稱之為藝術。文字功底也是關鍵,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