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15到郭德綱往事感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十四年前的3.15過後,當時已經頗有名氣的郭德綱不曾想因自己的一個”傾情代言“而身陷輿論漩渦。

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在當年3.15晚會過後,產品問題甚少有人討論。晚會中曝光的產品”藏秘排油“,涉嫌違規生產,廣告多處涉嫌違法,作為其代言人的郭德綱卻因此遭受央視的不斷追究和輿論的抨擊。

在記者的採訪中,郭德綱認為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代言人,”自己是確實喝過的,確實有效,而在明星代言產品中,能親身試用的,自己怎麼也算前幾位了。“

記者也試圖舉例子讓郭德綱說明自己有錯,而郭德綱也悲憤地說,”所有那些個批件,廠家拿給我看,藥監的,稅務的,工商的,都很齊,我認為這是真的,於是才開始做代言。如果說它的批件不全,手續有問題,那與我一概無關。那些批件可都是你們主管部門批的,這都過了一年了,你們才查出來這個東西不好,老百姓還算人不算人?如果是批號的問題,那問藥監局去;如果是廣告的問題,那問電視臺去,你都讓播了還不讓我說了?“

那時的郭德綱還剛有名氣,還是”一路坎坷,勢必嫉惡如仇“。

當時記者問郭德綱,假設工商部門裁定產品和廣告都違法,他是否會道歉?郭德綱回應:”那也應該是中央電視臺先道歉,然後工商局、藥監局等主管部門都道歉了,那我也一定會道歉。因為,前提是他們欺騙了我,我才欺騙了消費者。但話說回來,產品要是沒問題,誰來向我道歉?“

而言辭犀利、嫉惡如仇之如郭德綱,在此次事件後似乎也頗感傷,作”悶坐無聊偶感於懷“:

一介布衣,秉性孤單。

持杆棒漫步街前,

斥魈小,嚇貪頑,

風起處血染藍衫

黃連苦英雄更苦

登天難為人更難

不怕虎狼當面坐

唯懼人心霜雪寒

喝不盡的壺中酒

花不盡的玩笑錢

莫觀新娘上轎

且看老婦殘年

高官顯宦智者先賢

此事古難全

一任閒言語,但見秋葉落寒潭

身逢險地何懼死

前行無路不求還

何官無私,何水無黿

醉裡挑燈看賊人犯賤

惡犬猙猙,哪曉西南

念我佛慈悲哪尋慈悲岸

既落江湖命也堪憐

悶夜中哪有殘燈暗

猛回頭,勾欄處霓虹璀璨

貞節坊大書女賽貂禪,可包月亦可包年

可嘆可嘆,扯淡扯淡偶感於懷

人活一世,難難難!

立派

當初進京希望成名的郭德綱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上央視竟是因為打假事件。

最早進北京是為了大紅大紫。當時正好流行北漂,是條好狗都要到北京叫喚一下,是當時我們很流行的理念。當時來北京時的心態是,跟某個劇團演出,一旦能上春晚就會紅。但是到北京後我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

出生在天津的郭德綱,自幼學習了評書、相聲、西河大鼓等曲藝藝術,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多次進京闖蕩,”我還會相聲,去北京起碼餓不死吧“,當時的他跟旁人說。

誰又知道等待他的路有多少坎坷,生活的抽打猶如沾了水的皮鞭,揮下時毫不留情。

起初他租住在大興黃村,條件艱辛,同時在豐臺一小評戲團唱戲,沒有工資。

某次夜裡散戲,已然錯過了末班車,郭德綱攔下一輛黑車:”把我送到大興,我把表給你行麼?“司機沒理他,揚長而去,郭德綱無奈從北京南二環向大興遠征,夜行二十多公里。

夜色掩護下的他眼淚不住地流,到家時已經凌晨4點,腳上磨得都是泡。

多年後,他在臺上說憑什麼我不能走二環?觀眾笑得前仰後合,而他的心酸也都埋藏心底,可能只有他自己能懂。

1995年,郭德綱與張文順、李菁成立了北京相聲大會——即德雲社的前身,開始了他的立派之路。

猶如一個巨輪能夠順利運轉,最費力的總是它開始轉動的那一刻。

最開始只有2塊錢一張的門票,觀眾卻經常只有幾個人,後臺演員都比觀眾多這種事情也時常發生。有次臺下只有一個人,觀眾手機響了,他們停下來等觀眾接完電話再接著演。

這些後來郭德綱在相聲裡說的好像編出來的段子,實則有許多也是他的親身經歷。以至於他後來經常在現場砸掛去上廁所的觀眾,我都覺得這是他當年演出留下的”病根“。


從3.15到郭德綱往事感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郭德綱

2000年時郭德綱與于謙首次合作,結束後兩人惺惺相惜。2003年兩人開始正式合作,同年,北京相聲大會更名為德雲社。

傳統相聲界極重視師承輩分,在演出時總是不厭其煩地介紹侯震是侯寶林大師的長子長孫、孫越是李文華先生的外孫,也說明了郭德綱十分在意這點,又頗有些為早年不被主流相聲界接受的自己壯聲勢的意味。

在來京打拼近10年後,2004年,郭德綱終於拜入侯耀文門下為徒,自此那個一路坎坷的郭德綱也有了”靠山“。

同一時期,北京文藝廣播的主持人大鵬在外出採訪時瞭解到了郭德綱,後來去給郭德綱的演出錄了音,在電臺播出,一時間,無數人知道了這個默默無聞的青年相聲演員,他的相聲從廣播傳遍北京城。

郭德綱,終於火了。

轉折

早在上個世紀,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相聲逐漸落寞,經馬三立等大師的商議和努力,相聲才得以延續。而八九十年代,因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相聲更是逐漸發展成了獨特的”電視相聲“。

郭德綱在做相聲這行起,便下決心讓相聲迴歸劇場,也暗暗使勁把傳統相聲再帶給觀眾,這番事業在他成名之後便有了一絲機會,他打算從根兒上覆興相聲。

在德雲社成立十五週年慶典上,郭德綱和德雲社演員花費巨大心血打造了一個大型相聲劇《中國相聲史》。這部劇介紹了從清末年間到現在百來年的相聲發展過程,中間穿插各種時代故事,以此形式將傳統相聲的歷史發展脈絡展現出來。

據說謙大爺是這部劇的總導演,帶著德雲社全部知名演員,排練了三個多月,傾注心血,不斷打磨,最終完成的作品表演時長達一個多小時,是難得的一部相聲劇作品。

就是這樣一個作品,在演出不到半小時,便有幾名觀眾帶頭起鬨,喝倒彩,要退票,聲囂甚上,一時間蓋過了演員的聲音,罵聲讓臺上演員各個噙著淚花。

如此,德雲社不得不中斷了表演,郭德綱上臺說話,這是他第一次對觀眾發火,但同時他也表示理解,”其實我理解,你們就是想聽相聲,花了錢的,我會讓你們聽相聲的,但歷史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差哪一個階段它都不完美,這五分鐘就這麼難等嗎!“

說完話的郭德綱一臉嚴肅、怒目而視,身後的徒弟們都一臉的委屈與無奈,謙大爺則跟著賠笑。而後,郭德綱攜德雲社向他的衣食父母致敬。

經過這次演出,郭德綱明白相聲本質上還是生意,觀眾喜歡什麼,他就得賣什麼。他也說,不怪觀眾,觀眾花錢買票,看的就是自己喜歡的,錯的是自己。此後,德雲社便主張進行商業演出,發展至今,也頗令人唏噓。

正如他在另外一次受訪中被問及相聲未來所說:“元雜劇到今天不就沒了,沒了就沒了吧。”

有人說,自此,原來的那個郭德綱就被殺死了,正是被他的衣食父母。

創宗

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終於我們也看到了花團錦簇,我們也知道了彩燈佳話。那一夜,我也曾夢到百萬雄兵!

德雲社創立之初,郭德綱與張文順先生便立下了以“雲鶴九霄 龍騰四海”八字來排輩。

至今,德雲社歷經二十五載風風雨雨之後,郭德綱幾乎以一己之力將相聲拉回劇場表演的傳統形式,也將這門藝術重新帶回到廣大觀眾的視野。

同時又培養出了岳雲鵬、孫越、張雲雷、劉雲天、欒雲平、孔雲龍、李雲傑、閻鶴祥、郎鶴焱、曹鶴陽、孟鶴堂、周九良、孫九香,張九齡、楊九郎、王九龍、秦霄賢等相聲演員。

終於,郭德綱夢中的百萬雄兵也已成真。不管你承認與否,那個“相聲界的小學生”郭德綱已然成為了當今相聲界的宗師。

郭德綱的弟子眾多,他們成名後也有了更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以吸收了更多年齡層的觀眾。“飯圈”文化大舉入侵德雲社,郭德綱說他是打死也沒想到的,不過,這確實讓更多的年輕觀眾接受了曲藝文化。

十幾年前年輕孩子們唱的還是“雙截棍”、“七里香”,哪裡聽得了戲曲,不成想如今許多年輕人卻都會哼起“探清水河”、“白蛇傳”。相聲的復興卻帶來了戲曲在年輕人群中的回暖,恐怕這是誰也不曾想到的。


從3.15到郭德綱往事感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張雲雷專場


猶記得郭德綱在進京之初,也是擠破腦袋想進“主流相聲界”,可沒人待見。

和你們一起穿個小西裝,抹個紅嘴巴兒,演一場一百塊錢,一個月兩千塊錢,我懇求你們收留我啊,生生是他們把我逼出來的呀。但凡一個有文化的人,‘讓他來’,留在手底下當個馬仔,我就認投了呀。

那時若是有人收留,郭德綱也許會過的舒服許多,跟著主流做點表演,為相聲界做點貢獻,閒下來也能抽菸喝酒燙頭,過得瀟灑些。但就是生生被人逼出來創宗立派,一路坎坷,一路拼搏,雖是最終也有了彩燈佳話、花團錦簇,但這所有的過程、所有的結果,也只有郭德綱自己可以評述,到底值不值。

我仍然懷念十幾年前那個上臺表演會演到滿頭大汗、青筋暴起、像是玩了命兒一樣的郭德綱,那時的作品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不過,我依然為今天的郭德綱感到欣慰,畢竟一個人再玩命兒,在歷史進程中最終恐怕也難起波瀾,而只有傳承下來了,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吧。

天將降大任於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知郭德綱可曾有哪個快堅持不下去的瞬間,也會想起孟子的這段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