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亓槭


作為一名好的家長,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教育孩子:

1、要有健康的心理。

現在的社會錯綜複雜,人生活中會壓力很大,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正確看待生活中的種種,才不會被生活壓垮。

2、要有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現在每天都會從新聞中聽到某某自殺了的新聞,為什麼每年會有那麼多人自殺,尤其是年輕人,其實就是對生命價值觀認識不到位,隨隨便便處置自己的生命。

3、教育孩子具有誠實守信、勤儉持家等良好品質。

4、教育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社會在進步,世界在發展。每天一睜眼發現世界每天都在發展變化,如果我們不積極主動去學習,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出局 ,所以必須要不斷學習。


沙漠裡的胡楊樹


我家住在28樓,有一天對面小區有一間房著火了,來了好多消防車,我和孩子媽急急忙忙趕到陽臺把腦袋探到窗戶外面看熱鬧。沒想到3歲的孩子也來了,他為了和我們一樣能把腦袋探出去,居然還端了個板凳到陽臺然後站在板凳上,等我和孩子媽回過神來才發現他快有半個身子都在窗戶外面了,嚇個半死。

於是開始我和孩子媽男女混合雙雙“訓斥”他:快下去,就站在地上看!……不許站在凳子上!……快點,怎麼又站上來了?……

但是3歲的孩子你越說不讓做的事,他往往越是做的越起勁,非要爬到椅子上往下看。

忽然,我靈機一動,蹲下了身子,開始隔著欄杆下方封陽臺的玻璃往外看,一瞬間剛才還上躥下跳的孩子也靠在了我的身旁,我蹲著他站著和我一起往外看,孩子媽也在沒幾秒後蹲了下來,一場風波算是就此平息。

很多時候作為孩子的家長,作為吃的鹽比孩子吃的米都多的成年人,可能一直想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想要通過說教來收穫很好的效果,使孩子發生轉變,但是其實從無數個剛才那樣的瞬間,我意識到作為家長應該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去“影響”孩子,這份“影響”也其實就蘊含在家長自己的一舉一動中。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少看手機或電視,那就請你自己少看手機或電視;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多看書,那就請你自己先多看書;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多背唐詩多背單詞,那就請你自己先跟著孩子一起背一背唐詩或單詞,至少能夠和孩子實現一定的互動!

“教育”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難,唯有“身體力行”爾!


班主任S老師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其實說起來這個話題,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帶孩子的這兩年我沒有工作。我想帶孩子應該比較輕鬆吧。可是事實恰恰相反。稍微有點兒煩心。而我就會朝孩子發火。發怒。搞得孩子每天都心驚膽戰的。其實現在我才想明白,最重要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我這個做母親的。而是父母應該更好的學習。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傑蝴蝶


有一句老話說:“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富養”。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不,當然不是”。教育孩子要學會方式方法,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被父母的溺愛寵上了天,不懂得一點做人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啟蒙時期最重要的引領者。“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人們父母都孩子的教育有多麼重要。

孩子的啟蒙階段是通過不斷學習和模仿的,一個好的帶頭人可以打好一輩子的基礎。有些家長成天對孩子罵罵咧咧的,這也不是,那也不行,抹殺了孩子的天性。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習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不是每天喋喋不休就能起到作用的,相反有時候還會有反作用。



叛逆期的孩子,
如果想要管教好,更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假如他喜歡一件事情就讓他去做,無論成功與否,都需要給孩子一個肯定。在邊緣的時候拉他一把,教給他做人的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有真真實實經歷才能感覺到自己是錯了還是對了,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善於嘗試,即使失敗也沒有關係,你們是他堅強的後盾。
而不是恐嚇加斥責,這樣的方法只能起到反作用,讓孩子更加叛逆,更加不聽話。


下雪的悸動


1.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時,也要讓孩子能活出獨立的自我,有勇氣和能力去面對生活。父母要教會孩子的不僅僅是面對問題時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要學會在生活中遇到不同困難時的應對方法。在訓練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不熟悉的事物和動作時,父母因該給予孩子極大地耐心和尊重,取得進步時不只是一味地表揚,還要學會堅持下去,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耐挫、從容不迫的人。

2.制定原則底線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但設立規矩並不是一味地命令和威脅,在事情發生前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原則底線在哪裡,然後再按照規則去執行。在這個不太輕鬆地過程中,父母要始終保持尊重孩子並參與到孩子們的行動中去,給他們時間去不斷消化吸收再不斷地去實踐,這樣才能讓寶寶真正的明白規則的意義,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作物父母的你必須要身體力行地做表率。

3.打罵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會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記。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體罰還是責罵,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生活在不安和恐懼之中,總會擔心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導致他們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引起內心的不自信。有研究表明,打罵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商情商發育,寶爸寶媽們要用堅定、溫和地方式來教育孩子。

4.學會快樂地分享

對於小孩子來說,分享就意味著失去,小到零食玩具,大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關心,他們都不會願意有別的小朋友參與進來,這是天性,父母要首先學會尊重他們的想法。要引導分享,可以在孩子們看上別人的玩具的時候,鼓勵他們用自己的玩具去嘗試交換,這樣就不會那麼難以接受;或者在陪伴寶寶的時候,主動向他/她借走某樣玩具,過幾分鐘後還給他們,然後再讓寶寶從你這裡借走某樣東西,同樣過幾分鐘要還回來,通過這些方法帶寶寶完成學會分享地第一步。

5.家長要終身學習

學習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學習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培養孩子的情商,學習如何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愛上學習;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教孩子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學習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幫孩子渡過成長的關鍵期。


影視愛推薦


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長的一項要務,現在的孩子自尊心很強,叛逆心很重,那麼怎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相信這也是每位家長都很想了解的和學習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教育也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才是關鍵,方法對了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1.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有了好的榜樣,孩子不斷去學習和模仿,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素養和能力。

2.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薰陶。好的生活環境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假如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和睦的家庭環境裡,我想孩子將來的成長也好不到哪去。所以一定要營造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生活環境。

3.動口不動手,給孩子講道理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就大大出手,其實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當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應該適當批評並以理服人,給孩子說明錯在哪,應該怎麼做,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改變過來。如果用武力解決是最錯誤的做法,這樣會使孩子叛逆心裡加重。

4.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適當引導孩子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都沒錯。興趣是孩子做事的動力,只有感興趣才會去努力完成。所以家長應該適當引導孩子的興趣,這樣才有助於發展孩子的潛力。

  •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爆料大王子


作為家長:首先從小就教育孩子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就可以了



炮歌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為孩子選擇靠譜的教育規劃?

我覺得注意一下幾點關鍵很必要:

A注重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初心。

技能不是教育的全部,技術只是一種方法。教育的目的是教育過程中,人變得更富有自發的思考,和創造。教育初衷靠譜,孩子長大了,學習習慣有益於生活和工作,教育的目的就已達到。

B 開放繼續學習心態,教學相長,家庭和學校配合

太固執,遵循標準模式價值觀的你,也會把孩子引入歧途。

家長應該願意保持開放學習心態。重視終生學習,對社會和學習教育進行及時配合補充機會。

c重視家庭教育的厚土壤,滋潤下一代。

單純指望學校的教育,是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成長問題的。

家庭教育,要用心構建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厚土壤,重潛移默化的家庭影響。

教育的問題,沒有捷徑。好的學習習慣,收益方方面面!


中外美術教育


教育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那麼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幫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很多家長朋友常常忽視培養孩子的自信,維護孩子的自尊,家長應該經常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決策行為予以鼓勵。
  2. 在批評孩子的錯誤之前,首先要表揚他好的一面,維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表揚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行為,然後再解釋為什麼錯了,這樣才有助於孩子自尊心的維護和自信心的培養。
  3. 很多批評可以變成對孩子提出問題,其效果也會比批評更有效,教育孩子的契機有很多,比如安排孩子做家務,到鄰居家借東西,讓他們自己買日用品等等,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4. 孩子的生日、兒童節、新學期開始是很好的契機,可以藉此鼓勵孩子闖過難關,培養孩子超越自我,自我發展的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誰也不能靠著一點知識和本事到處通吃,需要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才能收穫一生的幸福和成功。
  5. 5
    如果想要孩子成為有用的人才,必須讓孩子具備一種永不滿足,不斷奮進的能力,父母可以通過點點滴滴引導孩子正確的理智的認識自我,教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過程,要懂得責任心比虛榮心更重要,誠實和勤奮是最終成功的基石。

瘋狂的大腦


接觸過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並沒有什麼效果,他們不明白何為“超限效應”。在教育中,一句話重複一百遍不會成為真理,而真理重複一百遍也可能變成一句廢話。說教,只在最初的幾分鐘才有效。“身教者從,言教者訟”的道理,每個家長都應該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