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話說西漢武帝時代某年的臘月三十晚上,長安城郊一個普通的老漢,神秘地用一張紅紙包住一枚銅錢,壓到小孫子的枕頭下。


那可不是一枚普通的銅錢,它上面刻著“闢兵莫當、富貴未央”八個隸字,據說是宮裡的妃子貴嬪們訂製的,等閒可拿不到,他足足出了五隻肥羊的價錢,才從長安的黑市輾轉託人買來。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他才不在乎花多少錢,壓勝錢嘛,哪能吝嗇呢,只要能給孫子帶來一年的好運,家裡的羊都賣了也值。


2000多年過去了,老漢們愛孫子的心情一直沒變,壓勝錢的名字卻有了許多新叫法,厭勝錢、壓盤錢、壓祟錢、壓歲錢……


現在,它又有了一個喜聞樂見的新名字:紅包


不過現在可不是所有人都像長安老漢那麼大方。


不信,你問問南方人……


發紅包也是越有錢越摳嗎?


紅包錢數的多少,不同地方差別很大。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以淮河為界,北大南小


乍一聽,跟橘子還挺像,一條淮河決定了大小。


北方人發的紅包跟脾氣挺像,豪爽,大氣,出手就是好幾百。


東北人最豪爽,出手五百起,一般都是上千,趕上做生意的親戚,一個紅包兒製造出一個小萬元戶都是小意思。沒辦法,咱東北銀兒就是好面兒……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西北也不含糊,陝西的紅包據說都是三五百起步,家裡小孩子少還行,要是哪家一下子領出來好幾個,給他們發紅包估計一邊發一邊心裡吐血。


山東人發紅包有給雙不給單的講究,二百嫌少、四百難聽,場面人兒給六百、八百才像話。山東人暗地裡埋怨老輩人,這個偶數強迫症真是害煞人……


河南人倒是不講究單雙數,給紅包看關係,親戚疏遠的少到幾十塊也有,親兄弟姐妹之間給孩子發上千也不稀罕。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總之,在北方,人丁興旺的大家族家的孩子,個個都會過得很幸福。雖然大多數是過過手癮,一拿回家就被爸媽沒收,但是出去吹也覺得倍兒有面子啊!


過了淮河,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特別是廣東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廣東人表示你們北方真土豪。


在大多數廣東人眼中,與其希望紅包裡有一張毛爺爺,還不如希望紅包裡有一個胡建人……


珠三角是全國最富的地區之一,但珠三角給紅包是全國最“摳”的,最常見的是五塊、十塊、二十,一百的極其稀有。


肯定有人要說越有錢越摳了。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其實也不盡然,不僅廣東,廣西大概也是這風氣。給紅包在意不在錢,發紅包最主要是祝福,不僅親戚給,鄰居見了面也要給。


極端點的,廣東人的一千塊錢,發完整個村都用不完……


偷偷說一句,俺覺得這才是紅包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然這倒也不絕對。南方地方大著呢,珠三角固然發得少,但也有的南方發的多。


比如另外一個三角:長三角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蘇南一帶剛跨入21世紀,就是二百起步。現在也是不拿一千不像話。


當然,在蘇錫常寧滬杭人的賬本上,一千也不算多啊,儂一年幾百萬,不算多不算多嘚咧……


說到底,發紅包咱都是圖個吉利,圖個祥瑞,還真不能用越有錢越摳來概括。


現在很多人發紅包都改微信了,就算是廣東人,也可以在意猶未盡的時候,給關係親近的孩子多發個三五百……反正就是方便嘛。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不過這也引發了一些人的反思,微信紅包越來越多,把原來實體紅包的年味都沖淡了。老輩人手遞手把大紅的小包包送孩子手裡,那才叫過年呢。


真的是這樣嗎?紅包必須是實體才算有年味嗎?



如果從根源上講,紅包的重點,其實並不執著於形式什麼樣。


正像本文開頭的故事那樣,紅包從壓歲錢演化而來,本意就是祈福、祝福


壓歲錢最早叫做“厭勝”,是中國古代巫術的一種。大概是用特製的銅錢或是其他物事,放在人的床邊,以達到詛咒、壓制敵人或邪惡事物的目的。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晉朝時厭勝由詛咒、壓制,逐漸演變出消災、祈福的意思,銅錢上也逐漸出現魚、龍、龜象徵吉祥的紋飾。


唐宋以後這種特製的祈福式的錢幣或飾物越來越多,其含義也變得越來越吉利。


明清以降,壓歲錢基本上變得和近現代的紅包一個意思了,清朝人富察敦編寫的《燕京歲時記》記載: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稱作壓歲錢。


再以後,慢慢出現以紅紙包錢給孩子,這完全就是現在的紅包了。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這幾年隨著網絡愈加發達,微信紅包逐漸興起。不管距離多遠,微信紅包都能替你傳達祝福。


特別是過年。


小孩子們眼裡,過年不收個壓歲錢,那還能叫過年嗎?過年不給壓歲錢,你還是我親戚嘛!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遠在天邊的阿姨回不來了,沒事,微信紅包甩過來,你姨還是你姨……

遠在海角的姑姑春節去新馬泰浪了,沒事,微信紅包早備好了,你姑還是你姑……

遠在鄉下的大爺今年不來城裡聚會了,沒事,大爺也學會用微信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說了一圈,發現沒,其實彩繩串錢也罷,傳統紅包也罷,微信紅包也罷,變得是形式,不變得是內涵。


那個或輕或重的紅包,其實寄託的是家人的祝福。


收多收少沒關係,我現在也不缺那二百塊,我缺的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那份久違了一整年的熱鬧與溫馨……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說來說去,我們其實追求的還是那份濃濃的年味


但如今,很多人都覺得年味變淡了。


鞭炮不讓放了,大年三十晚上也不熬通宵了,初一早上拜年也不磕頭了,過年走親戚也成了中老年的專利了……有的年輕人甚至春節連家都不回了。


沒了小時候的熱鬧,也沒了小時候的期待,總感覺過年空落落的。


全國壓歲錢圖鑑,福建最“土豪”,廣東全國第一“摳”


其實,不是春節變了,而是社會在變,環境在變,你也變了。


以前的社會是匱乏的、慢節奏的,春節的意義在於滿足、反饋、享受,熱鬧是主題。


現代社會是富裕的、忙碌的、快節奏的、多彩的,春節的意義更多是團圓、聚會、親情,團圓是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